对联知识一、对联的特点对联,又叫对子,它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对联就有两个特点,一是声律,二是对仗。
二、声律基本知识中国声律分有四声,平、上、入、去、而对联要用的声律就只需要平仄,仄就是非平,所以除平声之外的“上、入、去”就是仄声。
按照现在来看有分古声律,和今声律,1今声律是指普通话,普通话的四声为:第一声(阴平),第二声(阳平),第三声(上声),第四声(去声)。
例如:妈ma1(阴平),麻ma2(阳平),马ma3(上声),骂ma4(去声)2古声有时候联友看到一些古人作的对联,平仄不对,其实他们用的是古声,而中国的方言众多,他们使用的古声又不同,所以现代人欣赏时,往往会认为他们平仄不对。
现在指的古声保留得最好的是粤语,古音大多数与粤语差不多,湖南地区的方言的声律也是与古声差不多。
如何分辨古声,可以通过查字典,或者使用诗词网站查询,但是由于现在的人多数用普通话的声律来作对联,已经很少人用古声作对联。
这是采用当代诗人黄莽的《一天学会格律诗》的教程中节选出来,用普通话分辨古声的办法。
————————区分入声字(一)凡b、d、g、j、zh、z六声母的第二声字(鼻属于去声四寘除外),都是古入声字。
例如:b:拔跋白帛薄荸别蹩脖舶伯百勃渤博驳。
d:答达得德笛敌嫡觌翟跌迭叠碟牒独读牍渎毒夺铎掇。
g:格阁蛤胳革隔葛国虢。
j:及级极吉急击棘即脊疾集籍夹夹嚼洁结劫杰杰竭截局菊掬橘决诀掘角厥橛脚镢觉爵绝。
zh:札扎扎铡宅择翟着折折蜇轴竹妯竺烛筑逐浊镯琢濯啄拙直值殖质执侄职。
z:杂凿则择责贼足卒族昨。
(二)凡d、t、l、z、c、s等六声母跟韵母e拼合时,不论国语读何声调,都是古入声字。
例如:de:得德。
te:特忒慝螣。
le:勒肋泐乐埒垃。
ze:则择泽责啧赜笮迮窄舴贼仄昃。
ce:侧测厕策策册。
se:瑟色塞啬穑濇涩圾。
另外he:大都是入声e:大都是入声(三)凡k、zh、ch、sh、r五母与韵母UO拼合时,不论国语读何声调,都是古入声字。
例如:kuo:阔括廓鞹扩。
zhuo:桌捉涿着酌浊镯琢啄濯擢卓焯倬踔拙斲斫斮浞。
chuo:戳绰歠啜辍醊惙龊婼。
shuo:说勺芍妁朔搠槊箾铄硕率蟀。
ruo:若鄀箬爇蒻。
(四)凡b、p、m、d、t、n、l声母七母跟韵母ie拼时,无论国语读何声调,都是古入声字,例如:bie:鳖憋别蹩瘪别。
pie:撇瞥。
mie:灭蔑篾蔑蠛。
die:碟牒喋堞蹀谍鲽跌迭瓞昳垤耋绖咥叠。
tie:帖贴怗铁餮。
nie:捏陧聂镊臬闑镍涅蘖孽啮啮。
lie:列冽烈裂洌猎躐捩劣。
另外jie:大都入声。
qie:大都入声。
xie:歇挟撷协(只有这四个是入声)。
ye:大都入声,在形声字中的“液”、“掖”、“腋”三字均是入声,但“夜”字就不是,是个特殊情况。
(五)凡d、g、h、z、四声母与韵母ei拼合时,不论国语读何声调,都是古入声字。
例如:dei:得。
gei:给。
hei:黑嘿。
zei:贼。
(六)凡声母f、跟韵母a、o拼合时,都是古入声字。
例如:fa:法发伐砝乏伐阀罚发。
fo:佛缚。
(七)a与f、z、c、s拼时大都是入声。
ia和声母q拼时,都是入声。
ia和声母x拼时,大都是入声。
ia和声母j拼时,惟有“夹”、“甲”、“戛”及其形声字均是。
(八)凡读ue韵母的字,都是古入声字。
只有「瘸属于上平五歌」queˊ,「靴属于上平五歌」xue二字除外。
例如:ue:曰约哕月刖玥悦阅钺乐药耀曜跃龠钥钥瀹爚禴礿粤岳岳鸑軏。
nue:虐疟谑。
lue:略掠。
jue:噘撅决抉鴃诀玦掘桷崛角劂蕨厥橛蹶獗噱臄谲鐍珏孓脚觉爵嚼爝绝蕝矍攫躩屩。
que:缺阙却怯确榷壳悫埆确阙鹊雀碏。
xue:薛穴学雪血削。
(九)xi中阳平均为入声,阴平唯“昔”、“夕”、“析”、“悉”、“息”及其形声字及“吸、翕、锡”是。
shi中阳平除“时”外都是,阴平惟独“湿、失、虱”是入声。
(十):fu中“复、伏、服、绂、副(含富、福、幅形声字)”及形声字是。
shu中“赎、孰、束、叔、属、蜀、术”及其形声字是。
(十一)一字有两读,读音为开尾韵,语音读i或u韵尾的,也是古入声字。
例如:读音为e,语音为ai的:色册摘宅翟窄择塞。
­读音为o,语音为ai的:白柏伯麦陌脉。
读音为o,语音为ao的:薄剥摸。
读音为uo,语音为ou:肉粥轴舳妯熟。
读音为u,语音为iu:六陆衄。
读音为ue,语音为ao:药疟钥嚼脚角削学。
根据上面的分析,大部分的入声字,都可从国语的读音来加以辨识,能如此,则对于诗的格律,自也不会觉得有什么困难了。
还有一种更直接的方法,从发音上去区别,例如:阁发音短促,舌头中间部分上抵舌尖下卷。
还有就是入声字感觉发音需要舌头用力。
三、对联的平仄规则1.对联的平仄规则有分律联与自由联,律联的意思是取用律诗的平仄规则的对联。
有众多都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等平仄的规则,现在就这个问题先解释一下。
古人之所以要求“二四六”分明,是根据汉语的语言习惯而提出,在单音词占优势的古代,行文,吟诵,其顿逗处常落在偶数字上,因常以两个音组合一个音步,如何偶数字的平仄不分明,就会明显地影响节奏的变化,在吟诵时就会推动节奏感与旋律美。
所以可以作这样的理解,宁可对一三五字放松平仄的要求,也要将二四六字的平仄弄准确。
对于对联来说,最佳的平仄韵律是:“两两平仄交替”(律联也要遵守这个平仄韵律)。
其中的格式为:上联: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或者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或者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或者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下联也就是将上联的四种方式的结尾以平声或者两连平就可以了。
下联:平平仄仄……………………平平.......................例如五言联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七言联也是如此类推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而对联的平仄美,还是“两两平仄交替”。
2.自明朝开始,对联的平仄已经有了突破,就出现了较宽的平仄,为“两两平仄交替,偶有三连平三连仄”但是有两点必须记住:“逗顿处平仄相对”,“上联尾字为仄,下联尾字为平(仄起平收)”3.对于分段的对联时,只需要上下联平仄相对,上下联最尾的字要遵守仄起平收。
例如:上联:坐,请坐,请上坐;(仄,仄仄,仄仄仄)下联:茶,泡茶,泡好茶。
(平,仄平,仄仄平)上联分为三段,尾字的“坐”都为仄声,下联的“茶”都为平声。
又如:上联:刚日读经,柔日读史,(平仄仄平,仄仄平仄)下联: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平平仄仄,仄平仄平)上联分成两段,其中“经”和“史”是平仄交替,下联的“木”和“人”也是平仄交替,而上联的“经”与下联的“木”相对,“史”与“人”也是。
4.联中同位置的助词是平仄不论。
例如:上联:醉翁之意不在,(仄平平仄仄仄)下联:君子之交淡如。
(平仄平平仄平)上下联中的“之”是作助词用,可以上下联出现。
可作助词用的字有:之,者,乎,也,哉,与等等,具体要分辨那些字在联中是否作助词。
5.避免孤平孤仄(1)一字联到四字联,都可以单平单仄。
一字联仄,平二字联良妇(平仄),恶夫(仄平)三字联鸡尾酒(平仄仄),鹤顶红(仄仄平)四字联风雷难损(平平平仄),水火不容(仄仄仄平)(2)五言联以上,避免孤平孤仄。
五言联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
树下无绿叶,空中有高云。
此时是属于孤平孤仄的问题,可以通过换字改变平仄。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树下无黄叶,空上有高云五言联的孤平孤仄的情况即是:上联:四仄孤平,下联:四平孤仄。
例如:上联:仄平仄仄仄,仄仄仄平仄,平平平平仄,(出现四平四仄,已经越过了基本的联律)下联:平仄平平平。
平平平仄平。
仄仄仄仄平。
(出现四平四仄,已经越过了基本的联律)六言联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
六言联比较少见,所以“孤平孤仄”的问题和五言联差不多,只要避免“五平孤仄或者五仄孤平”即可。
七言联上联:平平平仄平平平,下联:仄仄仄平仄仄仄总之七言联中,六平孤仄,六仄孤平是不允许,另外“五平二仄,五仄二平”的情况也属于孤平孤仄。
上联: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仄,下联:仄平平平仄平平。
平仄平仄平平平。
…………………………………………对于这个情况,其实“五平二仄,五仄二平”合符平仄韵律的只有几种情况上联: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下联:平平仄仄平平平。
平平平仄仄平平。
就是要“两平或者两仄”连用时,又不出现“四连平或者四连仄”才合符平仄韵律。
6.全平全仄全平全仄就全联来看,也是一种对联韵美,所以在对联中可以出现。
五言联:子不弃丑母(全仄),夫难休毒妻(全平)七言联小犬入巷恨路窄(全仄),高鹏飞空嫌天低(全平)。
7.不允许上下联中,出现古今平仄一夫升天上,(古声:仄平平平仄,今声:平平平平仄)两妻爱白银。
(古声:仄平仄仄平,今声:仄平仄平平)--上联用古声,下联用今声对,就会出现问题,假如同时用古声对,就没有问题,所以对联时,先说明用古声还是今声。
对联平仄规则:A两两平仄交替,偶有三连平三连仄B逗顿处平仄相对C上联为仄声尾,下联为平声尾D对于长联分段时,只须上下联平仄相对。
E联中同位置的助词是平仄不论。
F避免孤平孤仄G允许全平全仄H古今平仄韵不同混对四、对仗对偶,词性相同、结构相同或者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关的两个短语或句子成对排列的修辞格。
对仗比对偶要严格,要求用字不能重复,律诗中的对仗更要求平声字对仄声字,就算字不重复,意思也不能重复,而对联中的律联,也要平声字对仄声字,但是自由联,则可以放宽要求,只要求用字不重复,意思不重复即可。
对仗都分有,正对,反对,串对,然后对联还有一种对仗方式,就是无情对。
1.正对它是指从两个侧面表现同一事物或事理,在内容上相互补充。
绿水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过故人庄》)2.反对指上下联之间从新与旧,好与坏,美丑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来表达,意思相反,相互映衬。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名言)3.串对是指上下文有顺接、因果、条件、假设等联系。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李白《塞下曲》)4.无情对是指上下联没有任何关联,但要求对仗工整,词性严格相对。
春宵一刻值千金,太极两仪生四象。
(纪晓岚妙趣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