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短期天气预报的进展
和气象预报因子(由环流等表征)间的预报方程。
这个关系是同时期的,不是落后的。在作预报时,
用各层形势场的数值预报结果代入预报方程就可得
到每天的要素预报。这个方法的缺点是数值预报的
误差不可避免的全部进入这种统计方法的预报结果 中去。即它认为数值预报是完全对的,因而它与数
值预报模式的改进关系很大。一般当数值模式有改 进时,PP方法也有改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种方法不适用概率预报。 其优点是由于用了较长时间的资料样本,所得到的
有二种主要的统计预报方法,一种是经典统计方法 (CS)。它需要得到初条件与某个以后时刻条件之 间的统计后延关系。例如用这种关系可直接由今天
的观测资料预报明天或后天的天气。这种方法完全
不考虑数值预报或动力模式的结果,是一种纯统计
方法。统计预报方法很多,这包括:概率天气预报 方法、分类预报(是/否预报,多类预报)、相关回 归预报(一元或多元回归,逐次回归,事件概率回
归等),判别分析(二元与多元判别,逐步判别),
时间序列分析(平稳分析,谱波分析)、谱分析与 过滤技术等。
第二种是统计-动力预报方法,这又包括完全预报 法(PP)和模式输出统计方法(MOS)。完全预报 法是建筑在数值预报模式能作出较好的环流型预报 的条件上。如同CS方法中一样,它用长期实测历史 资料(气象要素和各层形势场)统计得到局地天气
与数值预报方法平行发展的还有经验统计方法和统 计—动力方法,它们在历史上甚至在今天仍起着重 要的作用。
19.1 天气预报方法的分类
天气预报方法总的可分为两类:一是经验方法,也 称主观预报方法。主要依据天气图、卫星和雷达资 料以及各种经验规则和统计图表由预报员综合作出。 因而预报的正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预报员的经验。 这种方法的缺点是不够客观和定量,但它有重要作 用。本节不讨论这种预报方法。第二类是客观预报 方法。这包括数值预报和统计预报。近三十年来, 统计预报又与数值预报相结合发展成统计-动力 (或数值)预报方法。
(1)超级计算机计算能力的提高,使得业务大气模 式中可以取更细的分辨率和更少的近似表达。
(2)模式中表示小尺度物理过程方法的改进(云、 降水、热量、水汽、动量的湍流输送和辐射)
(3)更精确的资料同化方法的使用,使得模式的初 始条件得以完善。
(4)观测网的改进,资料的可用性增加,尤其是海 洋和南半球的卫星资料和飞机资料。
高等天气学系列讲座 单元七:近代天气预报的进展
第十九讲 中短期天气预报的进展
丁一汇 国家气候中心
天气预报目前主要是用数值预报模式制作的, 即作为初值问题用大气模式在超级计算机上 算出未来几天到一周的天气发展。由于大气 模式的时间积分属于初值问题,因此制作天 气预报的能力不仅要求大气模式能真实地描 述大气,而且还要求大气的初值条件尽可能 正确。近40多年来数值天气预报的技巧有了 明显改进,这主要由四个因素造成(Kalnay, 2004):
从五十年代开始就研究数值天气预报方法。到六十 年代初,不少国家都已建立了数值预报的业务预报。 目前数值预报的业务预报能力不断提高,它是实现 预报客观化定量化的主要手段。
总的来说,由于数值预报的不断改进,预报准确率 到九十年代增加了一倍,从30 %增加到60 %(正 确率的评分为2×(70-S1),如得毫无价值的预报图, 得0,此时S1=70;对实际完全正确的预报图得100 (%),此时S1=20)。环流的预报能力也从3天 增加到一周或10天。从数值模式看,也变得愈来愈 复杂和完善。最早用的是正压模式和地转模式,以 后变成半球的原始方程模式,又发展到全球模式, 并用实际风观测资料直接输入。同时为满足要素预 报又发展了区域模式,细网格模式和套网格模式 (用大网格模式预报结果为中、小网格预报模式提 供边界条件)。
预报方程比较稳定,并且在推导方程时不需要用数 值预报的样本,也不受数值模式改进的影响。
MOS方法与PP方法相似也是把动力与统计方法组合 在一起,得到瞬时的预报关系,也即根据数值预报 的形势和物理量场的预报资料与所报的气象要素直 接联系建立统计预报方程。这种方法不必使用长期 的观测资料。MOS中的样本通常是一较短时期数值 预报模式作出的各种预报量。一般可把这种预报资 料存档,并且把这种资料与当地天气模式相对应, 然后用各种统计方法最后建立一套统计预报方程。 这个模式大的优点是在建立预报方程时自动地考虑 了数值预报的系统误差及局地气候学,同时大量利 用了数值预报的物理量场,效果往往较好。但是由 MOS得到的预报关系每当数值模式改变时,也要求 有相应的改变。
目前数值预报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例如对于可移动的套 网格有限区模式,不少国家都十分重视,但目前大部分这种 模式都是所谓单向的,即只有大尺度模式通过边界条件影响 有限区模式。目前正研究使用可移动的双向相互作用的细网 格模式来作某些重要天气系统(如温带气旋和台风)的预报。 对于中尺度模式的试验和研究也在积极进行,其分辨率为 50~70km到几km。这种中尺度模式对于预报暴雨,强天气 爆发是十分重要的。但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取得合理的初 始资料问题。另外,时间尺度1个月的延伸数值预报虽然已 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这种预报 对工农业生产的价值非常大。中期预报是一个难题,目前正 在一些国家进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的水平超过了气候预报 和持续性预报。但是要把预报准确率提供一定的程度还有许 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上述预报模式主要涉及中高纬地区的天 气预报,虽然进展明显,但在热带预报方面则进展不太大。 为改进热带预报尚需要许多研究工作。
统计预报方法在最近30年进展也十分明显。在统计 方法中,未来的天气状况可以根据现在天气状态和 气候平均的时间滞后相关用回归方程估计。统计方 法的优点是它以观测的实际大气的特点为依据。不 足之处在于,根据现有的气候资料序列建立起来的 一些简单的回归方程具有显著的抽样误差,也不能 反映大气中复杂的非线性物理过程和动力过程。统 计方法的可预报性极限,可以从时间滞后函数趋于 零这一观测事实来确定。随着时间的延长,预报的 效用越来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