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局麻药2ppt
5.与琥珀胆碱合用,会增加琥珀胆碱 的毒性。因两药物经血浆AchE代谢, 具有竞争血浆AchE作用。
4.避免与磺胺药物合并应用,因代谢 物PABA能对抗磺胺药物的抗菌作用。
6.过敏反应,过敏时发生休克,用药 前皮试。
丁卡因(tetracaine,地卡因,dicaine) 特点:
1.作用快、强、持久,用药后1~3分钟 起作用,麻醉强度比普鲁卡因强10倍, 可维持2~3小时。
2.主要用于浸润麻醉、传导麻醉和硬 膜外麻醉,不用于表面麻醉和腰麻
3.严重心脏毒性。
罗哌咔因(ropivacaine)
长效局麻药
结构类似于布比卡因,应用范围同布比 卡因,作用时间比布比卡因短。
特点:心脏毒性小,对感觉纤维的阻滞 优于运动纤维。有利于术后镇痛。
可用于局部浸润,神经阻滞,椎管内麻 醉
不良反应与防治
变态反应
又称过敏反应。系指病人以往曾用过某种 局麻药而无不良反应,当再次用此药时却 发生严重反应。变态反应是抗原抗体反应。 化学合成的局麻药都是低分子物质,并不 足成为抗原或半抗原,不致引起变态反应, 临床上偶有可疑变态反应的报道,以普鲁 卡因为多见。
症状:
轻者仅见皮肤斑疹或血管性水肿。重者表现为 呼吸道粘膜水肿,支气管痉挛,呼吸困难,甚 至发生肺水肿及循环虚脱,以至危及生命。
分布
局部注入的局麻药在体内的分布取决于 各药的理化性质,各组织器官的血流量 等。
短效药 二室效应。
长效药 三室效应。
代谢和排泄
局麻药的代谢途径和排泄与其化学结构有关
酯类局麻药主要通过血浆假性胆碱酯酶水解, 代谢产物对氨苯甲酸由肾脏排泄;二乙氨基乙 醇大部分进一步分解代谢,最后随尿排出。也 有小部分以原形排出。
利多卡因具有明显地抑制中性粒细胞参 与炎症反应的多个环节的作用,包括抑 制中性粒细胞的趋化游走、超氧阴离子 和炎性介质的释放及粘附分子的表达等
影响局麻药效能的因素
1)剂量
剂量的大小可影响局麻药的潜伏期、阻滞深度和时效。 剂量增加可使潜伏期缩短,阻滞深度和时效也增加。临床 常采用增加浓度来达到适当阻滞深度。例如用布比卡因行 硬膜外阻滞时如果容量不变。而浓度由0.125%增至0.5%, 结果潜伏期明显缩短,镇痛效果改善,时效也延长。在采 用任何形成的局麻(包括神经阻滞)时,剂量可为最具决定 性的因素。
扩张小动脉,血压下降。
局麻药直接注射到血管内可引起 心室颤动而死亡。
抗炎作用
以非选择性方式抑制钠离子通道,中止神 经传导。用局麻药切口浸润能抑制损伤组 织神经信号的传导和通过阻滞轴突反射和 交感神经传出而减轻神经源性炎症。临床 研究表明用局麻药施行神经阻滞或切口浸 润能减轻炎症反应,降低疼痛强度和镇痛 药的用量。
6)快速耐药性:反复应用,出现神经阻滞 效能减弱,时效缩短,阻滞范围减小。
1 吸收
体内过程
注药部位、剂量、是否加用血管收缩药 及药物本身的特性是决定局麻药吸收速 率的主要因素。
各部位注药后的血药浓度按以下顺序依
次递减:肋间>骶管>硬膜外>臂丛>蛛网 膜下腔>皮下浸润。同一部位注药时,该 部位的循环状况也可影响其吸收速率。
钙离子学说 膜膨胀学说 受体学说
局麻药在体内以两种形式存在,而两种 形式存在受PH的影响。
药理作用
1.局麻作用
局麻药在治疗量(低浓度)时,能选择 性阻断感觉神经的冲动和传导,使感 觉和痛觉均消失,产生麻醉作用。
麻醉作用具备条件
浓度足够大 必须有充分的时间 有足够的神经长轴与局麻药直接
2)溶液中加血管收缩剂
局麻药中加适量肾上腺素可使阻滞深 度和时效增加。可能与减少血液吸收, 增加到达神经细胞膜的药量有关。局 部浸润、周围神经阻滞时肾上腺素浓 度以1:20万(5μg/ml)为宜,即20ml局麻 药中加1:1000肾上腺素0.1ml即可。
3) pH值 常用局麻药制剂均为能溶于水的复合
联合用药,优势互 补。
谢谢!
这是因为局麻药对中枢抑制性神经 元的抑制作用比兴奋性神经元强, 药物首选对大脑皮层抑制性神经产 生抑制作用,使得皮层下中枢脱抑 制而出现兴奋。可用地西泮静脉注 射,加强大脑皮层边缘系统GABA能 神经的抑制作用,可防止惊厥发生。
2.心血管系统 抑制心脏,稳定心肌细胞膜,抑 制心肌细胞Na+内流,降低心肌兴 奋性,心肌收缩力减弱,传导减 慢,不应期延长。
局部麻醉药
Local anesthetics
局部麻醉药简称为局麻药 局麻药是指能完全和可逆性地阻断神经的冲
动和传导,在意识清醒的条件下,使有关神 经支配的部位出现暂时的、可逆性感觉丧失 的药物。 全麻药与局麻药的区别; 镇痛药与局麻药的区别。
理想局麻药的条件
理化性质稳定,易长期保存 易溶于水,局部刺激性小。 起效快,局部作用强。 对皮肤粘膜的穿透力强,可用于表面麻醉。 不易被吸收入血,毒性小。 不易引起变态反应。 无快速耐药性。
接触(1cm)
(2)高浓度(大剂量)的局麻药对各类神 经纤维均有阻断作用,如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运动神经及中柜神经 系统;此外对心血管、胃肠平滑肌、 骨骼肌均有麻醉作用,此作用为局 麻药所不需要的作用。
(3)局麻药对神经纤维的作用是:提 高神经纤维的兴奋阈(或电剌激阈), 降低兴奋性及动作电位幅度,延长 不应期,直至动作电位、兴奋性、 传导性、痛觉和感觉全部丧失而产 生麻醉作用。
不良反应与防治
高敏反应
接受小剂量局麻药即出现毒性反应者称高敏反应。 其特点是剂量与症状极不相称,且临床表现多较 急剧,除一般毒性反应的症状与体征外,也可突 然发生晕厥、呼吸抑制及循环虚脱。高敏反应常 与病人的病理生理状况及周围环境的影响有关, 如脱水、酸碱失衡、感染及室温过高等都是促成 高敏反应的因素。
不良反应与防治
特异质反应
极小剂量的局麻药即引起严重毒性反应者,称特 异质反应,临床表现为惊厥、喘息、惊恐感甚至 循环虚脱。有报道一例用2%普鲁卡因作一皮丘即 引起严重的发绀和惊厥。特异质反应罕见,但与 变态反应不同,没有一个致敏过程,主要是由于 病人体质特异性所致。凡对某种局麻药有特异反 应者,均不应再用此药,亦应避免使用同类局麻 药。
4)注药部位
由于身体各部位的神经、血管的组
织结构各异,因此在不同部位应用局麻 药时,其效果也可不同。例如蛛网膜下 腔用药剂量最小但药效最强,臂丛阻滞 则剂量要求较大,起效亦较缓慢。
5)局麻药混合应用
混合应用局麻药其目的在于利用
不同药物的优缺点互相补偿,以期 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一般都以起 效快的短效局麻药与起效慢的长效 局麻药合用,例如利多卡因与丁卡 因合用于硬膜外阻滞已属常用的方 法。
不良反应与防治
预防毒性反应 的措施 预防 1)使用局麻药的安全剂量;2)加入
血管收缩药,延缓局麻药吸收;3)避免血 管内给药;4)警惕毒性反应先兆;5)麻醉 前尽量纠正病人的病理状态。术中避免缺 氧和二氧化碳蓄积。
毒性反应的治疗 ①轻度中毒时停用局麻药,同时吸氧,加强通气。②
中度中毒:病人烦躁不安,主诉头痛,视物模糊,恶 心,呕吐、颜面肌肉震颤及血压升高,脉徐缓并伴有 缺氧症状,除停药吸氧外,可静注小量地西泮 (5~10mg)。③重度中毒:病人出现肌肉痉挛、抽搐, 应静注地西泮10mg,或用2.5%硫喷妥钠2~3静注,以控 制抽搐。保持呼吸道通畅及吸氧,必要时可静注琥珀 胆碱及行气管插管以控制呼吸。④注意循环系统稳定, 监测体温,同时纠正酸碱平衡给水、电解质紊乱。
治疗
首先应中止使用局麻药,保证呼吸道通畅并进行氧治 疗。维持循环稳定主要靠补充血容量,必要时加用血 管加压药。激素的应用十分重要,应早用且用量宜大。 抗组胺药在防止组胺的释放方面有作用。
不良反应与防治
局部组织损伤
神经毒性 截瘫。外周神经麻痹。 与局麻药浓度有关。注药部位,是否加入血
管收缩药。
(4)神经纤维的种类对局麻药作用的影 响。
局麻药对不同种类的神经纤维有不同 的选择性和敏感性。粗的神经纤维或
有髓鞘包裹的神经纤维,对局麻药的 敏感性低,所需的剂量大,相反细的 神经纤维或无髓鞘包裹的神经纤维,
对局麻药的敏感性高,所需的剂量 小,因为细的神经纤维,表面积小, 药物易于饱和,产生作用快;有髓 鞘包裹的神经纤维,药物渗透慢, 所需要的剂量大。交感、副交感对 局麻药敏感性高,运动神经敏感性 低。
构效关系
基本结构 : 芳香基 中间链 氨基团
芳香基团:是局麻药亲脂疏水的主要结构 中间链长约60-90nm由脂键或酰胺键组成,决定局麻药代谢途径,影响 其作用强度。 氨基团:亲水疏脂性,影响药物分子的解离度。
分类 酯类 普鲁卡因 丁卡因 氯普鲁卡因 酰胺类:利多卡因 布比卡因 罗哌卡因 短效 普鲁卡因 氯普鲁卡因 中效 利多卡因 长效 丁卡因 布比卡因
2.粘膜穿透力强,常用于表面麻醉, 也可用于神经阻滞麻醉、腰麻、硬 膜外,不用于浸润麻醉。
3.本品毒性大,安全范围小,毒性比 普鲁卡因大2~4倍。因药物穿透力强, 易吸收,而且代谢慢,易发生毒性 反应。
利多卡因(lidocaine,赛罗卡因, xylocaine)
特点:
1.与普鲁卡因比,作用快、强、持久, 粘膜穿透力较强,局麻时间、效应 及毒性与药物浓度有关。
在混合神经中,根据神经纤维粗细 的作用顺序是:
痛觉
冷觉
温觉
触觉
压觉
运动神经
[吸收作用]
局麻药所需要的作用是局部作用, 不希望药物吸收,如果局麻药从给 药部位吸收进入血循环,称吸收作 用。吸收作用可引起全身反应,这 实际上是局麻药的不良反应。
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中枢神经系统 局麻药对中枢的作用是先兴奋,后 抑制。表现为眩晕、惊恐不安、多 言、震颤、神志错乱、惊厥等兴奋 症状。中枢过度兴奋后转为抑制, 出现昏迷,呼吸衰竭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