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链霉素工艺流程设计

链霉素工艺流程设计


三角瓶菌液(菌液立即用 最好,也可保存于4℃冰 箱里,但不超过一周)
发酵液
后处理工段
分离提纯工艺
传统工艺分离链霉素
一般采用蒸汽加热(70~75℃)方法使蛋白质凝固变 性。添加磷酸或一些络合剂如三聚磷酸等使高价离子 草酸、磷酸生成不溶性沉淀物,然后通过板框过滤或 离心分离将这些沉淀物除去。
链霉素传统的提取方法采用活性炭吸附法、带溶法、 沉淀法、离子交换法
2.过滤
Flow-cel超滤技术替代传统的板框压滤/鼓式 真空过滤方法。 其最大的特点是在不需要加 入助滤剂、絮凝沉淀剂及其他任何化学试剂 的情况下,不仅可把菌丝体及其他固体杂质 完全分离,而且可以把99%以上的蛋白(包括 溶解性的蛋白) 与菌丝体一起剔除。
链霉素提纯方法
中式放大
中式放大的目的是验证、复审和完善实验室工艺所 研究确定的反应条件,对研究选定的工业化生产设 备的结构、材质、安装和车间布置等进行验证性研 究,提供物质和能量耗损等,从而为工业化生产提 供数据,此外还能为药品的 临床研究实验等提供更 多的样品,并培养技术人员及操作工人。
放大实验的具体方法
按照确定的培养基,放入发酵罐中进行放大培养五 天,每隔24小时测量包括PH值,DO值,还原糖浓度, 链霉素效价,生物量等参数。还原糖浓度、链霉素 效价和生物量的测量分别采用的是DNS法,紫外分光 光度法(比色法)和干重法。
放大小结
(1)随着链霉素发酵培养中糖的消耗,链霉素的
效价也是降低的。说明一次性投料,糖源供应不 够。 (2) 确定链霉素发酵培养的最适PH值,且最好控 制在这一值上。
成树脂的沉降和堵塞,进而缩短树脂的寿命,增加 抗生素提炼的成本。
离子交换法工艺路线的评价 优点
• 需用的原辅料少且易得,并有足够数量的供应 • 中间体容易以较纯形式分离出来,质量符合标 准,多步反应能够实现连续操作 • 可在易于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制备如安全、无毒 • 设备条件要求不苛刻 • 收率最佳、经济效益最好
缺点
1、操作过程复杂,且操作控制要求严格,操 作工序多 2、化学合成途径较复杂,需要经过多步反应 3、合成过程中生成含硫废弃液,使得三废处 理复杂
生物提取法的评价
优点
1、需要的原料材料少且易得,并有足够数量的供应 2、设备条件要求不苛刻 3、“三废”少并且易于治理
缺点
1、分解代谢产物的调节过程中甘露糖链霉素的控制很复杂
2、无机磷的调节过程中,无机磷浓度的浓度很难控制,正常生 长所需的无机磷浓度抑制链霉素的形成 3、生物合成过程中步骤也比较复杂,需要经过多步反应
链霉素提纯工艺的优化
1.离子交换法
膜法工艺
取代
薄膜浓缩
投资较大 容易堵塞
在任何膜能承受的温度下分离 清洁,环保,占地少
不适于高粘度液体
运行成本低
无相变的纯物理手段
中式放大的研究内容
• • • •
合成工艺路线的复审 设备型式与材质、搅拌器型式与搅拌速度 反应条件的进一步验证与研究 原辅材料和中间体的质量控制 工艺流程与操作方法的确定
• 反应器的放大是中式放大的关键。其放大的方法有经 验放大、相似放大法和数学模拟放大法。 • 中式放大涉及诸多的化学及物理过程,物料衡算是放 大工作的起点。包括转化率、收率与选择性等的计算 过程。
陈雪君 收集资料(放大)
江兰
收集资料(优化) 何艺 收集资料、工艺流程图 王晓 收集资料(评价)厂房布置图
A
曹海燕 整理资料、制作PPT、演讲、设备布置图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 链霉菌是好氧菌,菌体的生产及发酵产物 的积累都要消耗氧。因此发酵过程当中需保证必 须的供氧量。 (4)根据参数的变化,以单位体积功率相等的原 则改变搅拌转速及空气流量来进行发酵容积的扩 大设计
发酵工艺流程图
发酵液提取及纯化工艺流程图
厂房布置图1
厂房布置图2
设备布置图
谢谢观赏!
国内外提取工艺
链霉素生物提取的途径
四、工艺评价和优化
传统工艺合成链霉素会添加磷酸或一些络合剂如 三聚磷酸等使高价离子草酸、磷酸生成不溶性沉淀物。
这一预处理既增加了链霉素提炼成本,又会降低
产品纯度、污染环境。
同时所得的发酵滤液中仍存在许多蛋白、多肽和其它
各种杂质,将会减少树脂的吸附容量或污染树脂,造
一级试管斜面菌种
于27℃培养45~ 48h
二级试管斜面菌种
转入试管斜面,培养
三级种子发酵液
于27℃培养62~ 63h,通气量为 一级种子培 1:1.5vvm 二级种子培养液 养液 以10%左右的接种量, 以10%左右的接种量,于27.5℃培 养54~56h,通气量为1:1.1vvm转 转入二级种子罐,培养 入三级种子罐 以20%的接种量转入 发酵罐,发酵
链霉素硫酸盐的溶解度(28℃)
三、合成工艺前段全是采用微生物发酵
转入试管斜面,培养 27℃,恒温培养7d 27℃培养6d 孢子成熟后,保存于 4℃冰箱里 以0.2%~0.4%的接 种量 转入一级种子罐 ,培养 于27℃培养55~60h,通气 量为1:1.5vvm
砂土孢子
转入三角瓶液体 培养基,培养
• 毒性LD50(mg/kg):对许多革兰氏染色阴性或阳性 均有效 制备或来源:由灰色链霉菌的发酵液提取得的一 种抗生素。
链霉素的化学结构
链霉素是由链霉胍、链霉糖和N-甲基L-葡萄糖胺组成的三糖苷,属于氨基 糖苷类抗生素。
二、链 霉 素 理 化 性 质
链霉素游离碱为白色粉末。 其大多数盐类也是白色粉 末或结晶,无嗅,味微苦。 • 链霉素在中性溶液中能以 三级阳离子形式存在,所 以可以用离子交换法进行 提取。
稳定性
链霉素的水溶液比较稳 定,但其易受pH和温度的影 响较大。短时间加热,如在 70oC加热半小时,对活性无 明显影响。100oC加热10min, 活性约损失一半。最稳定的 pH是4.0~4.5。
溶解度
由于链霉素分子中含很多亲水基团(羟基和胺 基),故易溶于水,而很难溶于有机溶剂。链霉素 盐酸盐易溶于甲醇,难溶于乙醇,而硫酸盐即使在 甲醇中也很难溶解。
链霉素的生产工艺
组员:王晓、江兰、何艺、陈雪君、曹海燕
目录
1
链霉素简介
2
结构及理化性质
3
工艺合成
4
工艺评价、优化及中试放大
一、链 霉 素 简 介
• 链霉素(Streptomycin)是一种氨基葡萄糖型抗生素,分 子式C21H39N7O12,分子量: 581.59 。 • 链霉素(Streptomycin)是瓦克斯曼〔Waksman S.A.)于 1944 年从灰色链霉 菌(Streptomyces,griseus)培养液中分 离出来的一种碱性抗生素。
实行放大主要依据
由实验室条件,模拟链霉素的工业生产:对高产链霉菌 进行复壮和筛选.链霉素发酵提取分离。在链霉素的发 酵过程中,通过斜面孢子培养,摇瓶进行种子培养
同时根据查资料显示:利用正交试验确定出链霉素影 响因子的作用为:玉米浆>葡萄糖>黄豆饼粉>(NH4) 2SO4。从而计算出链霉素发酵生产的培养基除基础培 养基外还应加入:葡萄糖4%,黄豆饼粉0.8%,玉米浆 1.5%,(NH4)2SO4 0.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