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对口支援”与德国横向转移支付研究

我国“对口支援”与德国横向转移支付研究

我国“对口支援”与德国横向转移支付研究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差距的不断加大,我国的对口支援和德国的横向转移
支付成为两种不同政策体系下的地方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两者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上
都具有一定的可借鉴性和参照性。

一、“对口支援”与横向转移支付的理论基础
对口支援是指中央政府根据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贫困程度,将一定的经济,技术,资
源和政策倾斜力度集中支持援助,推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和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而横
向转移支付是指一个政府不是向下属部门或下级政府划拨资金,而是向同级的政府划拨资金,以补偿其超过平均水平的服务负担。

中国的对口支援制度主要是从中央到地方的上级对下级地区的支持,是垂直的支持关系,而德国的横向转移支付则是相对水平地区之间的政府间财政支持。

我国对口支援实施的主体是中央政府和下级地方政府,通过中央财政对地方财政的直
接扶持和支持,从而实现对口支援的目标。

而德国的横向转移支付实施的主体是联邦政府
和各邦政府之间,通过联邦政府以补偿其超过平均水平的服务负担。

不同的实施主体导致了两种财政转移支付之间的实施方式和政策工具的区别。

中国对
口支援主要通过财政拨款、专项资金、扶贫项目等方式进行,而德国横向转移支付则主要
通过联邦转移、税收返还、联邦救助等方式进行。

中国的对口支援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推动了
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和改善民生。

而德国的横向转移支付政策则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不同
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促进了整个国家的协调发展。

不同的政策效果反映出了两种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不同特点和优劣势。

中国的对口支
援政策能够更加直接地解决地区的贫困和发展滞后问题,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能加大财政
资金的分配不公问题。

而德国的横向转移支付政策能够更加平衡地调节地区间的发展差距,但也可能导致部分地区的依赖情况。

从“对口支援”和“横向转移支付”的理论基础、实施体制、政策效果分析来看,两
种政策均有其优点和缺点,由此可见两种政策相互之间可以吸取借鉴。

我国在对口支援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借鉴德国的横向转移支付的经验,通过加强地
方政府间的财政合作和交流,形成地区间的财政互助机制,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国在横向转移支付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借鉴我国对口支援的经验,加强中央与各邦政府
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形成统一的财政转移支付标准和政策。

通过对我国“对口支援”与德国横向转移支付的研究和比较,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两种不同政策下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特点和规律,从而为我国的地方财政制度改革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同时也可以为其他国家的地方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改革和创新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