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β内酰胺类-相互作用

β内酰胺类-相互作用


配伍药物
相互作用结果
防止抗菌药物被β-内酰胺酶破环, 增强抗菌作用 减少β-内酰胺类药物在肾小管排泄 ,使血液和脑脊液药物浓度提高 通过蛋白结合竞争可使游离抗生素 的浓度增高 增加肾毒性
氨基青霉素、具 有甲基四氮唑的 头孢菌
广谱青霉素 头孢菌素、 青霉素
增加皮疹发生率;出现双硫仑样反 应;增加出血危险性﹙由于低凝血 酶原血症﹚
与伤寒活疫苗合用,可降低伤寒活疫苗的免疫效应。可能的机制是本
药物-食物相互作用 食物可延迟本药的吸收,但并不能显著降低药物吸收的总量。
26
哌拉西林
与氨基糖苷类(阿米卡星、庆大霉素或妥布霉素)联用,对铜绿假单胞菌、沙 雷菌、克雷伯菌、吲哚阳性变形杆菌、普鲁威登菌、其它肠杆菌属和葡萄球菌 的敏感菌株有协同杀菌作用。 与某些头孢菌素联用,对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菌和变形杆菌属 的某些敏感菌株有协同抗菌作用。 与头孢西丁同用,头孢西丁可诱导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而对铜绿假单胞菌、 沙雷菌属、变形杆菌属和肠杆菌属出现拮抗作用。 与庆大霉素联用,对粪肠球菌无协同作用
22
一、青霉素类penecillins
特点:
杀菌作用强、毒性低 新品种抗菌谱广、价廉 青霉素G大剂量CSF素:青霉素、卞星青霉素
耐酶青霉素:苯唑西林 广谱青霉素:
氨基青霉素:氨卞西林、阿莫西林
抗假单胞菌青霉素:哌拉西林、替卡西林
脲基青霉素:阿洛西林、美洛西林
12
作用(或毒性)加强或作用(或毒性)减弱。

×
疗效提高或毒性减轻的良好效果
某药的毒性加大或疗效降低
国外报道, 当合并用药品种数为2-5、6-10、11-15、16-20种, 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 % 、10 % 、28 % 、64%。
1、药物有多种代谢途径
2、药物有比较大的安全系数
3、临床表现常以ADR形式出现,容易被普通的ADR现象所掩盖
27
二、头孢菌素类

特点:
除具有青霉素高效、 低毒的特点外,还具 有广谱、耐酶、过敏反 应发生率低等优点
28
头孢菌素类
第一代:头孢唑林、头孢拉定、头孢硫脒、头孢氨苄 第二代:头孢呋辛、头孢替安、头孢克洛、头孢丙烯 第三代: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哌酮、
头孢唑肟、头孢克肟、头孢地尼、头孢泊肟
19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的不同特性
分为多个亚类,各亚类内品种间抗菌谱也不完
全相同,如第三代头孢菌素间的抗菌谱不同
各品种的代谢、排泄途径不同,在脏器功
能不全等特殊人群需作不同的剂量调整
各品种间不良反应不同
20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相互作用
抗菌药物
不耐酶青霉素或 头孢 主要经肾小球排 泄的β-内酰胺类 蛋白结合率高的 β-内酰胺类 一代头孢 酶抑制剂 丙磺舒、阿司匹林、吲哚美辛 、磺胺 蛋白结合率高的非甾体抗炎药 氨基糖甙、髓袢利尿药, 万古霉素 尿酸抑制剂﹙别嘌醇﹚、 乙醇、口服抗凝血药、 阿司匹林、维生素K 口服避孕药 乙酰半胱氨酸
协同作用:又称增效,1+1>2如:头孢菌素与氨基
糖苷类抗生素联用可增强杀菌作用
拮抗作用:既降效,1+1<2如:氯丙嗪具有a受体拮
抗作用,可改变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为作用为降压作用 。使用氯丙嗪过量而致血压过低的患者,若误用肾上腺 素以升压,则反导致血压剧降
6
吸收:加速或延缓胃排空、消化液分泌及其pH改变 分布: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竞争血浆蛋白的药
通常发生在两 种药物都是同 一个酶的的底 物时
11
食物因素
葡萄柚汁中含有黄酮类、呋喃香豆素类及其它许多化学成 分。黄酮类化合物柚皮苷能竞争性地抑制CYP3A4 活性 。 利用:如在环孢素抗排异治疗中加入一定量的葡萄柚汁, 并定期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可以在较安全的基础上, 既 满足治疗需要, 又减少环孢素的剂量,降低治疗费用。
是一类结构中含有 -内酰胺环的抗生素。 包括: 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 其他-内酰胺类
17
作 用 机 理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粘肽合成酶(又叫青霉素结
合蛋白,PBPs),从而阻碍细胞壁粘肽的合成
18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的共同特性
为临床最为常用的一类抗菌药
繁殖期杀菌剂 多数品种半衰期1h左右,需每日多次给药 临床应用指证广,可用于各类细菌性感染 多数品种不良反应少,必要时可大剂量给药 相同特性品种间存在交叉耐药
10
药物对CYP450抑制包括:
相互竞争性抑制 自杀性抑制
大环内脂类在肝脏 经CYP3A4代谢, 脱去氨基酸分子中 的叔胺基的N-甲基 ,代谢物与酶分子 的血红蛋白的亚铁 形成亚硝基复合物 ,从而使酶失活。 红霉素和克拉霉素 最强,罗红霉素次 之,阿奇霉素最弱
非选择性抑制
指药物对多个 CYP亚族酶都有 抑制作用 伊曲康唑的杂环 氮原子与CYP血 红蛋白中的原子 结合,从而非选 择性抑制酶活性
15
与中药注射液的配伍禁忌
配伍药物
复方丹参 灯盏花素 双黄连
配伍药物
喹诺酮类 甲硝唑 喹诺酮类 氨基糖甙类 氨苄西林 林可霉素 头孢哌酮 喹诺酮类 氨基糖甙类
结果
沉淀 立即沉淀 沉淀 黄色沉淀 混浊 浑浊 沉淀 沉淀 沉淀
盐酸川芎嗪 穿琥宁
16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lactam antibiotics)
物相互作用
代谢:★★★★★ 排泄:竞争排泌、药物的重吸收(尿液pH)
7
代谢:
CYP酶系被抑制或被诱导
药物转运蛋白:P-gp是一种细胞膜上的磷糖蛋
白,是ATP结合盒转运蛋白超家族成员之一。 影响药物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8
细胞色素P450酶系
Ⅰ相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主要涉及CYP450酶
14
理化配伍禁忌:理化配伍禁忌多是由于液体pH值、离子电 荷等条件改变引起的浑浊、沉淀、漂浮物、变色等。 配伍药物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头孢曲松
配伍药物
结果
美洛西林 头孢哌酮
环丙沙星 氟罗沙星 亚胺培南-西司他汀 万古霉素 加替沙星
庆大霉素 沉淀 万古霉素 沉淀 喹诺酮类 沉淀 氨基糖甙类 絮状沉淀 维生素B6 白色沉淀 氨溴索,氧氟沙星 白色浑浊 维生素C,5%碳酸氢钠 沉淀 氨苄西林 沉淀 NS 白色浑浊 乳酸钠注射液 沉淀 氨茶碱 沉淀 甲基强的松龙 白色絮状浑浊
与丙磺舒合用,可减少本药在肾小管的排泄,升高其血药浓度。有
报道,肌内注射前1小时口服丙磺舒1g,可使本药血药浓度峰值增 加30%,半衰期延长30%。
与非甾体抗炎止痛药(如阿司匹林)以及其它水杨酸制剂合用,可发
生血小板功能的累加抑制作用,增加出血的危险性。
与肝素等抗凝血药合用,可能增加凝血机制障碍和出血的危险 与溶栓药合用,可发生严重出血。
与丙磺舒、阿司匹林、吲哚美辛、保泰松、磺胺合用,可使本药经肾
小管的排泄减少,半衰期延长,血药浓度增高。 与别嘌呤合用,可增加本药发生皮肤不良反应的危险性 与甲氨蝶呤合用,可使其肾清除率降低,从而增加甲氨蝶呤毒性。 与避孕药合用,能刺激雌激素代谢或减少其肠肝循环,降低其药效 药对伤寒沙门菌具有抗菌活性。
第四代:头孢吡肟、头孢匹罗
29
各代头孢菌素特性比较
G+菌 G-菌 铜绿 一代 ++++ + — 肾毒性 酶稳定 ++ +
二代
三代
++
+
++
+++

+++/+
+

++
+++
四代
++
++++
+++

++++
30
1头孢唑啉
与庆大霉素或阿米卡星联用时对某些敏感菌株有协同抗
菌作用。但可增加肾毒性
与丙磺舒同用可抑制本药在肾脏的排泄,使血药浓度升
有争议性的相互作用:有一些相互作用在一定条件下
是有益的,可为医疗所利用,但在其他时候也可以是 有害的。
例:钙盐可增强洋地黄类的作用
4
药物相互作用的分类
药效学相互作用
可分成相加、协同、拮抗、无关四种情况
药物代谢动力学相互作用
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掩盖不良反应
例:应用降糖药常因引起低血糖而产生心悸、出汗反应,使用普
通过青霉素清除阻碍避孕药失活的 肠道细菌,使避孕药失效 减弱前者抗菌活性,不宜合用。必 要时可间隔4小时交替使用
21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相互作用
抗菌药物
β-内酰胺类
配伍药物
氨基糖苷﹙尤其是庆 大霉素、妥布霉素﹚ 氯霉素、四环素、林 可霉素、磺胺类
相互作用结果
两者在同一容器内滴注或注射,前者可使 后者失活;在肾功能减退、血药浓度高、 半衰期长时在人体内也可发生此现象 作用拮抗 可出现拮抗、由于前药诱导细菌产生β-内 酰胺,是后药抗菌活性降低 引起癫痫发作 β-内酰胺类静脉输液中加入后类药物时将 出现浑浊
24
青霉素G
与四环素类、红霉素、磺胺类等抑菌药同用,可能使本药抗菌作用降低 ,可能的机制为相互拮抗作用(抑菌药可干扰本药的杀菌活性)。故不宜与 这些药物合用,尤其在治疗脑膜炎或急需杀菌剂的严重感染时。
与华法林同用,可加强华法林的抗凝血作用。 与甲氨蝶呤同用,由于相互竞争肾小管分泌,可降低甲氨蝶呤的肾脏 清除率,增加甲氨蝶呤毒性 与丙磺舒、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磺胺类药同用,可减少本药在肾小 管的排泄,升高血药浓度,延长血浆半衰期;但毒性也可能增加。 与避孕药同用,可降低避孕药的药效,可能的机制为减少避孕药的肠 肝循环 与伤寒活疫苗同用,可降低伤寒活疫苗的免疫效应,可能的机制是本 药对伤寒沙门菌具有抗菌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