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铜基本面分析

铜基本面分析

铜基本面分析
一、国际市场
1、铜资源主要分布
从国家分布看,世界铜资源主要集中在智利、美国、赞比亚、独联体和秘鲁等国。

智利是世界上铜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探明储量达1.5 亿吨,约占世界总储量的1/4; 美国探明储量9100 万吨,居第二;赞比亚居第三。

世界上最大的铜矿是智利的埃斯康迪达。

2、铜的产量
铜的产量在20 世纪50 年代至70 年代得到急速发展,1950 年全世界精铜产量只有315 万吨,到1974 年达770 万吨。

但两次石油危机导致了铜消费的萎缩从而使铜产量大幅下降。

90 年代铜产量再次迅速增加,其中以智利最为突出。

智利于1999 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精铜生产国,宣告了美国在铜生产方面遥遥领先的时代的结束。

从储量基础看,南美洲占58%。

非洲和欧洲分别占14%,亚洲和大洋洲分别占7%。

全球铜矿山产量
从地区分布来看,全球精铜消费区主要集中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分别
占全球精铜产量的64%、21%和10%。

分国家来看,亚洲地区铜消费主要集中在中国、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以上4个国家和地区铜消费占亚洲铜消费总量的80%以上;西欧是传统的三大铜主要消费地区(美国、日本、西欧)之一,但近几年的其对铜的消费维持一个比较稳定的水平,其铜消费量占全球铜消费量的比例呈递减趋势。

3、铜的全球流动
铜精矿主要出口国:智利、秘鲁、美国、印尼、葡萄牙、加拿大、澳大利亚等。

铜精矿主要进口国:中国、日本、德国、韩国、印度等。

精铜主要出口国:智利、俄罗斯、日本、哈萨克斯坦、赞比亚、秘鲁、澳大利亚、加拿大等。

精铜主要进口国:中国、美国、日本、欧共体、韩国、中国台湾等。

二、国内市场
1、铜资源主要分布
2006年,我国在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中对铜矿勘查取得重大突破,新增铜资源量2678万吨,截至目前我国累计查明资源储量(铜金属)8531万吨,已占同年世界储量基础的12.1%居智利和美国之后,列世界第3位。

我国著名的大型铜矿有西藏玉龙铜矿、驱龙铜矿,江西德兴铜矿及近年来新发现的云南普朗、羊拉铜矿。

2、铜的产量及进出口
2000年之后,我国自产铜精矿(按含铜量计算)一直徘徊在56-65万吨水平,但近年来铜精矿产量有较快增长,2007年达到95.1万吨,较2006年增长8.93%。

我国虽然铜资源贫乏,但却是世界主要的精炼铜生产国之一。

2004 年阴极铜产量达209.2 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13%,仅次于智利。

主要对韩国、东盟、香港地区和欧盟出口,智利为最大进口来源地。

外商投资企业是出口大户,主要分布在长三角和中部地区。

我国铜生产地集中在华东地区,该地区铜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51.84%,其中安徽、江西两省约占30%。

周三(3月4日)上海期货交易所铜库存增加1697吨至61769吨。

我国近年来铜加工材产量、消费量情况如下图所示:
2000-2010 年我国铜加工材产量与销量单位:万吨
2000-2010 年我国铜加工材进出口量单位:万吨
3、行情回顾
2014年全年,铜的波动率大约在15%左右。

相对于能源化工板块和黑色产业链比较而言,波动性太低。

回顾2014年铜价走势,铜价重心整体下移,但途中经历一波三折。

大量抛盘集中在国内,年初三月份下跌由国内市场主导,内弱外强格局加剧,进口铜大幅亏损,市场对进口铜需求相应减弱,精铜加工厂转而向保税区出口,随着铜价迅速逼近43740,现货市场出现局部短缺现象,尤其是广东佛山地区的现货报价一度达到升水500-1000元/吨。

现货抄底盘涌入,投机空头在低位回补,期铜随即展开一轮反弹行情至50000附近。

自第二季度到第三季度,随着青岛港事件利空逐渐消化,中美经济数据逐渐利好,铜价得到短期支撑,地产销售数据从前期的不断下滑,近几个月信贷数据增长情况表现不佳,企业忙于去杠杆化,贷款需求降低。

在银行方面,随着放贷条件逐渐收紧,中小型钢贸
商有面临倒闭的现象,但是目前还没爆出铜贸易商资金链断裂的消息。

在第四季度,国际能源市场原油价格崩塌,布伦特原油向下突破数年支撑位90美元,一路创新低在60美元下方运行。

对于大宗商品全体整体而言,加剧市场对通缩预期的担忧。

铜也并未出现之前普遍预期的年底补库带来的反弹行情,而是在201 4年底小碎步滑向新低。

2014年沪铜走势图
图4:铜矿供求平衡表预测表
房地产开发投资与商品房销售累计增速
SMM数据显示2013年开始的新增产能如下(按新增产能排列)
矿山开采周期通常时间较长,自2014年开始新矿山投入运行,在国内我们列出了2013年以来新增矿山产能和投产时间表,2015年将有50万吨以上产能进行投产。

在2014年底原有闲置产能开始恢复投产,因为冶炼厂加工利润在10 0美元/吨以上,为2008年以来的较高水平。

5、各行业对铜需求
中国铜需求指标可能较为复杂,1、中国电力消费(占据中国铜消费56%),因为中国电力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定。

电力设备产量增长相当强劲,目前没有迹象显示有放缓势头。

发电设备和变压器等设备需求增长动能正在放缓。

作为用铜量占铜消费的56%的用铜“大户”电力行业,发电设备、交流电动机等都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六、七月份是产量的最低点,第四季度产量开始上升,在12月份达到全年最高点。

2、中国房地产销售增速下降,可能会对空调和冰箱的销售产生附加影响,目前这两者已经处于低位。

而中国库存在2015年可能还会进一步下降,自2014年6月份以来持续到2015年。

我国铜消费的地区分布
我国各行业铜消费占铜总量的比例
6、影响因素
①、供求关系
根据微观经济学原理,当某一商品出现供大于求时,其价格下跌,反之则上扬。

同时价格反过来又会影响供求,即当价格上涨时,供应会增加而需求减少,反之就会出现需求上升而供给减少,因此价格和供求互为影响。

体现供求关系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库存。

铜的库存分报告库存和非报告库存。

报告库存又称“显性库存”,是指交易所库存,目前世界上比较有影响的进行铜期货交易的有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纽约商品交易所(NYMEX)的COMEX分支和上海期货交易所(SHFE)。

三个交易所均定期公布指定仓库库存。

非报告库存,又称“隐性库存”,指全球范围内的生产商、贸易商和消费商手中持有的库存。

由于这些库存不会定期对外公布,因此难以统计,故一般都以交易所库存来衡量。

②、宏观经济形势
铜是重要的工业原材料,其需求量与经济形势密切相关。

经济增长时,铜需求增加从而带动铜价上升,经济萧条时,铜需求萎缩从而促使铜价下跌,在分析宏观经济时,有两个指标是很重要的,一是经济增长率,或者说是GDP增长率,另一个是工业生产增长率。

③进出口政策
进出口政策,尤其是关税政策是通过调整商品的进出口成本从而控制某一商品的进出口量来平衡国内供求状况的重要手段。

我国从2008年1月1日起对精铜进口执行零关税,对高纯精炼铜出口税率为5%。

对铜母合金实施10%的出口税率(海关总署公告2007年第79号),进出口税率均有所下调。

三、未来预计分析
2015年铜基本面,与2014年的主线相比,需求增速放缓是有目共睹的,但供应端的结构存在不同。

从下游需求端来看,占主要比例的电力需求,实际投资额与计划投资额之间存在较大缺口,关注2015年作为最后一个十二五规划年,计划投资总额是否能完全实施到位。

空调家电行业则是进入商家低价倾销挤占市场份额,产销两不旺,中间环节库存积累阶段,银行的资金也在逐步收紧。

在产业链中游,中国冶炼厂则在2014年下半年开始大量进口铜精矿,海关数据显示与2013年同时期相比,进口铜精矿数据大幅增长,而精铜数据增长表现平稳。

这样意味着,2015年中国冶炼厂的闲置产能将进一步得到利用,而近期调研显示,中国铜精炼冶炼厂正在加足马力进行生产,结合国家出台的海关出口退税政策,铜享受出口退税政策,利好冶炼厂商。

而在产业链上游,全球主要矿山在2 014年的扩产产量并未如2013年底外界预期的大幅增长,受制于铜矿等级品味
的下降,以及开采条件恶化等因素的影响。

而在2015年,我们认为相同的情况或还将出现,即2015年全球大型矿产商最终的产量增长或还将低于外界预期值。

另外更重要的一点,关注铜,黄金,原油这三大品种的联动,其对宏观因素都是相当敏感的。

原油价格在2014年第四季度迅速下跌40%令人咋舌,市场人士对全球经济陷入通缩的担忧加剧。

有效需求不足,将导致货币政策扩张,利率在低水平维持,货币流通环节不畅,资金堆积在银行系统,无法投入到货币创造环节。

从基本面到宏观展望,我们认为2015年铜市的大概率事件是供需两淡。

冶炼厂加足马力生产,产能利用率已经接近全负荷运行,而如果现货市场购买强劲(如国储购买),还将会在短期内加剧紧缺,铜价短线反弹也是可能的。

作为全年的行情判断,从目前的市场预期来看,明年铜价还将会是一个重心小幅下移的过程。

库存升高,或者是市场供应增加,都将是积极的做空信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