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建筑历史

中国建筑历史

第六章1.东晋和南朝是我国自然式山水风景园林的奠基时期,也是由物质认知转向美学认知的关键。

(秦汉是起始)2.北海面积最大,总面积约70hm2,布局以池岛为中心,池周环以若干建筑群,与唐安大明宫太液池的手法相似。

3.避暑山庄周围20多里,园内山林占4 /5,平坦地区仅占15,其中有许多水面,系热河泉水汇聚而成。

4.园区可分为湖区平原区山岭区3大部分,湖区有泉流汇聚,水面**,堤岛布列其间,把水面分隔成若干区,景色则多仿江南名胜.5.颐和园的布局根据使用性质和所在区域大致分为4部分:1.东宫门和万寿山东部的朝廷宫室部分2.万寿山前山部分3.万寿山后山和后湖部分4.昆明湖南湖和西湖部分全园总面积4000余亩水面占3、4。

6.沿后湖东去,尽端有一处小景区“谐趣园”,仿无锡寄畅园手法,以水池为中心,周围环布轩榭亭廊,形成深藏一偶的幽静水院,富于江南园林意趣,和北海静心斋一样,同是清代苑囿中成功的园中之园。

7.昆明湖东岸是一道拦水长提。

仿杭州西湖苏堤建桥6座,此堤将湖面划为东西2部分,东面湖中设南湖岛。

8.计成著成《园冶》是我国古代最系统的园林艺术论著。

9.实例:江苏无锡寄畅园江苏苏州拙政园10.风景建设的原则和手法:1.巧遇因借2.旷奥兼用3.塑造意境。

第八章1.须弥座是由佛座演变而来的,形体与装饰比较复杂,一般用于高级建筑(宫殿坛苗的主殿)2.大木作是我国木构架建筑的主要结构部分,由柱梁枋僯等组成。

3.《营造法式》中已有梭柱做法,规定将柱身以高度等分为3.上段有收杀,中下2段平直。

元代以后重要大多用直柱。

4.宋辽建筑的檐柱由当心间向2端升高,因此檐口呈一缓和曲线,这在《营造法式》中称为“生起”。

5.为了使建筑有较好的稳定性,宋代建筑规定外檐柱在前后檐柱均向内倾斜柱搞的10、1000 在两山向内倾斜8、1000 而角柱则2个方向都有倾斜。

这种做法称为“侧脚”。

6.斗拱是我国木构架特有的结构构件,主要由水平放置的方抖形升和矩形的拱以及斜置的昂组成。

7.举是指屋架的高度,常按建筑的进深和屋面的材料而定。

8.在计算屋架举高时,由于各ling升高的幅度不一致,所以求得的屋面横断面坡度不是一条直线,而是若干折线组成,这就是“折”。

9.叉手和拖脚叉手支撑在侏儒柱的2侧,北魏宁*石室已见。

拖脚是支撑平傅的斜向构件,多见于唐至元代,明清极少使用。

10.叉柱造和缠柱造11.悬山是2坡顶的一种,也是我国一般建筑中最常见的形式。

特点是屋檐2端悬伸在山墙以为(又称挑山或出山)。

12.硬山也是2坡顶的一种,但屋面不悬出山墙之外。

13.屋脊和屋面装饰:正脊2端使用雉尾的正式记载,其尾尖向内倾伸,外侧施稽壮纹饰。

第九章1.大木是指木构架建筑中的主要承重部分,如柱梁枋檩斗拱等。

2.建筑高度可分为:台基屋身屋顶3部分。

3.清代彩画的造型与分类主要表现在梁枋上。

常用的有和玺旋子苏式3大类。

4.和玺彩画是最高级的,仅用于宫殿坛庙的主殿堂门。

5.旋子彩画在等级在仅次于和玺彩画,它应用的范围很广,如一般的官衙庙宇和宫殿坛庙的次要殿堂等处。

6.苏式彩画一般用于住宅园林。

箍头多用联珠卍字回纹。

第五章1.最早见于我国市籍的佛教建筑,是明帝时的建于洛阳的白马寺。

2.佛寺划分以佛塔为主和以佛殿为主的2大类。

3.以佛塔为主的佛寺在我国出现最早。

4.佛塔:一座高大居中的佛塔为主体,其周围环绕方形广庭和回廊门殿。

5.以佛殿为主的佛寺基本采用了我国传统宅子的多进院式布局。

6.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建筑有成于晚唐,面阔7间,进深八架橼,单檐四阿顶。

7.金箱斗底槽檐柱有侧脚(平面上各檐柱头向内倾斜)及生起(立面,檐柱中央当心间向2侧逐间升高)。

8.佛光寺大殿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唐代木建筑,已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河北正定隆兴寺:保存了宋代.10.观音阁位于山门以北,亦重建于辽统年,面阔5间(20.23),进深4间八橼(14.26)。

外观2层,有腰檐平坐内部3层(中间有一夹层)。

11.西藏拉萨布达拉宫是达赖喇嘛行政和居住的宫殿,也是一组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建筑群。

12.红宫也是达赖喇嘛接受参拜及其行政机构所在,有经堂佛殿政厅图书馆仓库。

13.红宫以东的白宫,是达赖喇嘛的住所位置较红宫稍低装饰十分华丽。

14.承德位于北京通往内蒙古的要道上,又是清代帝王避暑的地方,自18世纪初,就在这里修建离宫,称为“避暑山庄”。

15.现已普陀宗庙为例。

山西芮城永乐宫。

16.伊斯兰教礼拜寺:福建泉州清净寺陕西西安化觉巷清真寺新疆。

17.在类型上大致可分为大乘佛教的楼阁式塔密檐塔单层塔喇嘛塔和金刚宝座塔,以及小乘佛教的佛塔几类。

18.楼阁式塔: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是我国内现存唯一最古与最完整之木塔。

<营造法式>所谓的“副阶周匝”。

19.密檐塔:河南登封嵩岳寺塔陕西西安荐福寺小雁塔20.喇嘛塔:北京妙应寺白塔21.经幢:一般由基座幢身幢顶3部分组成22.中国佛教石窟特点为:(1)建筑以石洞窟为主,附属之土木构筑很少(2)其规模以洞窟多少与面积大小为依凭(3)总体平面常依崖壁作带形展开,与一般寺院沿纵深布置不同(4)由于建造开山凿石,故工程量大费时也长。

(5)除石窟本身以外,在其雕刻绘画等艺术中,还保存了许多我国早期的建筑形象。

1)山西大同云冈石窟2)河南洛阳龙门石窟3)甘肃敦煌鸣沙山石窟4)山西太原天龙山石窟23.摩崖造像:江苏连云港孔望山山崖造像四川乐山凌云寺弥勒佛第四章1.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发展的4个阶段:1)第一,“茅茨土阶”的原始阶段。

2)盛行高台宫室的阶段3)宏伟的前殿和宫苑相结合的阶段4)纵向布置“三朝”的阶段。

2.将唐太宗时所建大明宫扩建而成新宫。

3.大明宫:全宫分为外朝,内廷2大部分,是传统的”前朝后寝”布局。

外朝3殿,含元殿为大朝,宣政殿为治朝,紫程殿为燕朝。

4.内廷部分以太液池为中心,布置殿阁楼台三四十处,太液池西侧的麟德殿,是天子赐宴群臣,宰臣奏事,菩臣朝见,观看伎乐等活动的重要的场所。

5.坛苗主要有3类:第一类祭祀自然神。

第二类是祭祀祖先。

第三类是先贤祠庙。

6.天坛位于北京正阳门外东侧。

7.北京社稷制度也仿自南京旧坛。

其主体建筑是一座方形的坛和2座面阔五间的殿。

坛3层,上铺五色十。

8.太庙是宗法社会皇权世袭的重要标志。

9.太庙主要建筑由正殿,寝殿,桃庙3者所组成。

10.明十三陵—明孝陵。

神道南端。

门内有碑亭。

第三章1.北京四合院:前院较浅,以倒座为主,主要用作门房,客房,客厅;大门在倒座以东,宅之龚位,靠近大门的一间多用于门房或男仆居室;大门以东的小院为熟;倒座西部小院设厕所。

前院属对外接待区,非请不得入内。

内院是家庭的主要活动场所。

外院和内院之间以中轴线上的垂花门相隔,。

整个四合院中轴线对称,等级分明,秩序井然。

2.垂花门是内宅的门,位于轴线上,亦为内院的开始,其高度和华丽取决于主人社会地位。

3.第一土楼以祠堂为中心。

第二土楼均中轴对称,保持北方四合院的传统格局性质。

第三基本居住模式是单元式住宅。

4.窑洞主要有3种:1)开敞式靠崖窑2)下沉式窑院3)砖砌的锢窑5. 锢窑如巩县新中乡张浩庄园锢窑群。

第二章1.古代都城为了保护统治者的安全,有城与郭的设置。

2.一般京城有3道城墙:宫城;皇城或内城;外城。

3.城市道路系统绝大数采取以南北为主的方格网布置,这是由建筑物的南向布置延伸出来的。

4.中国古代都城建设的模式大致有3种类型:第一类是新建城市(先秦时期许多诸侯城)第二类是依靠旧城建设新城(隋大兴城)第三类是在旧城基础的扩建(明初南京和北京)。

5.洛阳是我国五大古都之一(西安洛阳开封南京北京)增加杭州安阳合称七大古都。

6.大兴城的规划大体上仿照汉晋至北魏时所遗留的洛阳城,故其规模尺度城市轮廓布局形式坊市布置都和洛阳很相似。

但大兴城是新建城市,因此比洛阳更为规整,更为理想化。

7.上述隋时大兴城是唐长安城发展的基础。

唐代虽基本沿用了隋的城市布局,但由于主要宫殿向东北移大明宫,因此朝臣,权贵都集中到东城,使城市重心偏移一边,这是它的特点。

8.宋东京既有一个州治扩建而来,州衙改为宫城,州城修成都城,又外包一圈罗城。

9.元大都是以宫城,皇城为中心布置的。

又是新建,所以道路系统规整秩直,成方格网,城的轮廓接近于方形,全城道路分干道和“胡同”两类,干道宽约25m,胡同6-7m。

胡同以东西向为主,在两胡同间的地段上再划分住宅基地。

10.明代北京是利用元大都原有城市改建的。

11.清朝北京城的规模没有再扩充,城的平面轮廓也不再改变,主要是营建苑囿和修建宫殿。

12.地方城市的其他的基础设施:1)防御工程2)水利工程3)道路与下水道4)邮译设施第一章1.房屋遗址主要有2种:一种是长江流域多水区由巢居发展而来的干澜式建筑,另一种是黄河流域由穴居发展而来的木骨泥墙房屋。

2.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发现的建筑遗址距今约67千年,这是我国已知的最早采用榫卯结构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一个实例。

3.陕西西安半坡村遗址表明木架建筑技术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4.中国最古老的神庙遗址发现于辽宁西部的建平县境内。

5.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是夏末都城----**。

河南偃师二里头一号宫殿遗址是至今发现的我国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的实例。

6.西周有代表性建筑遗址有陕西止山凤雏村的早周遗址,其是一座相当严整的四合院建筑,由二进式院落组成,是我国已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

7.瓦的发明西周在建筑上的突出成就,使西周建筑从“茅茨土阶”的简陋状态进入了比较高级的阶段。

8.春秋时期,建筑上的重要发展是瓦的普遍使用和作为诸侯宫室用的高台建筑的出现。

9.随着诸侯日益追求宫室华丽,建筑装饰与色彩也更为发展。

10.宫城内留有高台10余座,应是赵王宫室遗址,这3处的大量高台,说明战国时高台宫室仍很盛行。

11.台上建筑物由殿堂,过厅,居室,浴室,回廊,仓库和地窑等组成。

12.汉的突出表现就是木构架建筑渐趋成熟,砖石建筑和拱劵结构有了很大发展。

13.作为中国古代木架建筑都可以看到种种斗拱的形象。

14.著名的有四川雅安东汉益州太守高颐墓石阙、。

15.这个时期最突出的建筑类型是佛寺,佛塔和石窟。

16.北魏佛寺以洛阳的永宁寺为最大。

17.建筑上主要兴城都城----大兴城和东都洛阳城,是我国古代宏伟,严整的方格网道路系统城市规划的范例。

其中大兴城又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城市。

18.唐代建筑主要有下例特点:1)规模宏大,规划严整。

2)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

3)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的技术问题。

4)设计与施工水平提高。

5)砖石建筑进一步发展。

6)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和成熟。

19.到了宋朝,都城汴梁也无法再采取里坊制度和夜禁,虽仍保留“坊”的名称,但实际内容已经改变。

20.木架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数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