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学原理:控制方法

管理学原理:控制方法

14
三、成本控制的作用


控制成本,减少企业价值活动过程中的一切 浪费,是精益生产的精髓。 丰田公司的大野耐一曾经提出两个简单的公 式来说明企业的经营观。 公式一:价格=成本+利润,称之为成本主 义,以这个观念经营企业肯定要失败 公式二:利润=价格-成本,它的经济含义 是价格由市场决定,企业要获得利润只有 靠降低成本。
13
①AP×AQ 投入的实际数 量×实际价格
②AP×AQ 投入的实际数 量×实际价格
③AP×AQ 投入的实际数 量×实际价格
价格差异 ①—②
用量差异 ②—③
预算差异 ①—③
图1 价格差异与用量差异 图中:价格差异=(AP×AQ)-(SP×AQ)=(AP-SP)×AQ; 用量差异=(SP×AQ)-(SP×SQ)=(AQ-SQ)×SP; 预算差异=(AP×AQ)-(SP×SQ)。
11
一、成本控制的基础:成本对象与成本分 配
1.
直接成本分配方法:容易和准确归属到成 本对象

直接追溯法 动因追溯法

资源动因 作业动因
2.
间接成本分配方法:不能容易和准确归属 到成本对象
12
二、成本控制步骤
1.
2.
3.
建立成本控制标准 核算成本控制绩效及分析成本发生偏差的 调查 采取纠偏措施
6
五、预算的局限性
l.只能帮助企业控制那些可以计量的、特别是 可以用货币单位计量的业务活动; 2.编制预算时通常参照上期的预算项目和标准, 从而会忽视本期活动的实际需要; 3.缺乏弹性、非常具体、特别是涉及较长时期 的预算可能会过度束缚决策者的行动,使企 业经营缺乏灵活性和适应性; 4.主管们的精打细算可能忽视了部门活动的本 来目的。
控制方法
第一节 预算控制 第二节 非预算控制 第三节 成本控制
1
第一节 预算控制
一、预算和预算控制的概念


所谓预算,就是用数字、特别是用财务数字的形 式来描述企业未来的活动计划,它预估了企业在 未来时期的经营收入或现金流量,同时也为各部 门或各项活动规定了在资金,劳动、材料、能源 等方面的支出不能超过的额度。 预算控制就是根据预算规定的收入与支出标准来 检查和监督各个部门的生产经营活动,以保证各 种活动或各个部门在充分达成既定目标、实现利 润的过程中对经营资源的利用,从而费用支出受 到严格有效的约束。
2
二、预算的形式
1.

静态预算与弹性预算 静态预算是指为特定的作业水平编制的预 算。 弹性预算是指在成本按性质分类的基础上, 以业务量、成本和利润之间的相互关系为 依据,按照预算期内可能实现的各种业务 水平编制的有伸缩性的预算。
3
2.

增量预算与零基预算 增量预算又称基线预算法,是以上一年度的实际 发生数为基础,再结合预算期的具体情况加以调 整,而很少考虑某项费用是否必须发生,或其预 算额有没有必要这么大。 零基预算不受前一年度预算水平的影响。它对现 有的各项作业进行分析,并根据其对组织的需要 和用途,决定作业的取舍;并且根据未来一定期 间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和各项业务的轻重缓急, 对每项费用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和评定分级,从而 确定其开支的必要性、合理性和优先顺序,并依 据企业现有资金的实际可能,在预算中对各个项 目进行综合性费用预算。
7
第二节 非预算控制
1.
比率分析

财务比率

流动比率 负债比率 盈利比率 库存周转率 固定资产周转率 销售收入与销售费用的比率
8

经营比率

2.
比率分析
1)
外部审计

优点 缺点 优点 缺点 优点 缺点
2)
内部审计

3)管理审计 Nhomakorabea9
3.

损益控制
优点 缺点
4.

投资报酬率控制
优点 缺点
5.

亲自观察控制
优点 缺点
6.

报告分析法
优点 缺点
10
第三节 成本控制



最初它主要用于满足一种特殊需要:通过在成 本之上加上一定的利润来确定销售价格。 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成本概念在美国开始有 了一种新的用途:人们确定成本的目的是为了 降低成本、方便销售行动。 20世纪50年代后,随着物质不断丰富、市场竞 争日益激励,许多商品市场由卖方转向买方市 场,成本核算中的直接成本、平均变动成本、 边际成本等概念日益重要。
4
三、预算的内容



收入预算 支出预算 现金预算 资金支出预算 资产负债预算
5
四、预算的作用


使得企业在不同时期的活动效果和不同部门 的经营绩效具有可比性; 为协调企业活动提供了依据; 预算的编制与执行始终是与控制过程联系在 一起的; 为企业的各项活动确立财务标准; 方便了控制过程中的绩效衡量工作; 并为采取纠正措施奠定了基础。
1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