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近代中国自由主义的思想偏差及其原因分析_陈橹

近代中国自由主义的思想偏差及其原因分析_陈橹

近代中国自由主义的思想偏差及其原因分析陈橹1杨勇2(1南京理工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生南京210014)(2南京理工大学人文学院研究生南京210014)摘要:古典自由主义把私有财产权和市场机制作为政治和社会文化自由的基础与动力,而近代中国的自由主义却只要求政治与文化自由,在经济上则普遍排斥私有财产权和市场机制。

其原因在于:在自由主义被当作救国工具的前提下,其核心价值不能不被时代性的民族主义夙求所遮蔽;中国传统价值体系中道德至上倾向和对经济生活的陌生与鄙视、政治全能主义、大同理想,也深刻制约了中国自由主义者的价值偏好;知识分子对社会转型的不适应和对扭曲的市场经济的抗议,而产生了超越市场经济的道德幻想;同一时期世界性的左翼思潮及对统制经济的迷信,也影响了近代中国自由主义者的选择。

关键词:自由主义;思想偏差;近代中国中图分类号:D09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63(2003)08-0045-07近代的中国自由主义与西方自由主义有明显的不同,它不仅没有充分发育的私有产权制度和经济机制作为发生的基础,反而排斥私有制度和市场经济。

除清末梁启超在同革命派论战时曾论述过土地私有与自由之间的关系外,整个近代的知识界都表现了对自由经济的隔膜和排斥,中国的自由主义也全部发生于政治与文化领域,鼓吹者们没能够把握住经济、政治与文化三大自由之间的关联。

突出的表现是在抗战后期及战后时期,当时胡适、罗隆基、储安平等在不同场合表达了仿效英美代议政治和德俄统制经济的建国设想。

1945年秋天的民盟一大政治报告及其纲领集中反映了贬斥私有制度和市场经济的观念,如5纲领6的/经济0部分说:/民族经济之目的,在平均财富,消灭贫富阶级以保障人民经济上之平等0,/全国经济之生产与分配由国家制定统一经济计划,为有系统之发展0,/银行、交通、矿业、森林水利、动力、公用事业及具有独占性之企业,概以公营为原则,0/人民生活必需品之消费分配,以设立国营公营商店及消费合作社为原则0。

在其后的政协会议上,民盟更明确地表达了把英美政治民主与苏联式的/经济民主0相结合的设想,企图/拿苏联的经济民主来充实英美的政治民主0。

中国自由主义者的这种倾向,与西方古典自由主义的观念是完全不相容的。

古典自由主义认为,政治民主建立在对人性的认识之上,人的本性是在经济上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在政治及其它公共生活中追求权力的最大化。

政府的权力来自于各个个人的权利的让渡,而人类历史反复验证的经验事实是,公共权力对于实现社会秩序和公正是必须的,但它对人性具有无法抗拒的腐蚀性,因此必须加以约束。

制约权力的最有效的制度形式是代议制,其宗旨是最大限度地实现个人权益。

保护个人财产是实现个人自由和防止权力滥用的重要条件,因为对个人自由的最大威胁往往来自政府,而在公(国)有制条件下权力高度集中而无法约束,国家对政治权力的垄断和滥用与对经济权力的垄断和滥用是密不可分的,因此,财产与权力的剥离有利于个人自由。

正是基于这种观念,洛克才断言/没有私有财产就没有自由0,而英国1688年革命的原则就是/无财产即无自由0,美国独立革命的原则是/无代议士则不纳税0,1787年美国立宪的参与者全都是充溢着现世利益关怀的人,没有一个徒具浪漫情怀的纯粹知识分子,因此,才诞生了完全建立在对利益的合理性设计之上的美国宪政。

对于财产私有制、市场经济与政治民主之间的关联作出最有力辩护的,是著名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哈耶克。

1944年,面对世界范围内赞颂与期盼统制性计划经济的潮流,哈耶克发表5通向奴役的道路6一书,揭示了统制经济与政治/奴役0的联系,他认为只有通过强权把民众的私有财产变为/公产0,才能建立经济统制的前提,这就必然要求建立强大政治权力。

统制经济在为掌权人的需要(他们常声称是人民的需要)进行动员时是高效率的,但这是以剥夺在市场经济中产权独立的民众的自由交易权利、实际上在很多情况下也是以牺牲民众利益为前提的。

由于资源配置规模和方向不受民众制约监督,无法保证资源被运用于符合民众利益的方向上,而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和灾难却要由民众来承担。

因此,建立统制经济就是/通往奴役的道路0,/和民主不相容0,只是一个/伟大的乌托邦0,/计划0必然导致/极权主义0和/个人独裁0。

而在私有制下市场机制的自动调节能够在较长时期中保持经济发展的高效率,同时拥有私有财产的社会成员也就拥有了保持个人自由的最重要资源。

/私有制是自由的最重要的保障0,/自由主义的经济制度0已经实现而且还将继续引导极大的社会文明与物质的进步。

哈耶克强调,在私有制基础上的竞争制度至少已经为每一个工人提供了某种程度的独立和自由的保证,消灭私有制和自由竞争就是消灭个人自由,因此需要用法律保障这些条件。

可以说,经济自由是西方自由主义立足的根基,正如当代思想家弗里德曼所说:/一方面,经济安排中的自由本身在广泛的意义上可以被理解是自由的一个组成部分。

所以经济自由是一个目的。

其次,经济自由也是达到政治自由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手段。

0112从历史上看,英美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都是从经济角度谈自由的,他们认为在一切价值中自由是最重要的价值,而经济自由是一切自由的保障,并为其他自由的扩展提供了最有效、最可靠的途径,没有经济自由,就不可能存在其他自由,自由市场经济是进步与文明的动力。

因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0,保护私有财产与市场交换机制是政治自由的前提,在此基础上才能产生真正的政治民主和文化上的个人自由。

否则,自由主义就成了玄虚无根的纯粹理念,其价值既无从判断也无法操作。

如前所述,中国自由主义者在鼓吹政治与文化自由的同时,却在经济上倾向于实行/公有制0和经济统制,/在近现代中国自由主义谱系中,经济自由主义始终未曾获得与之重要性相称的一席之地。

0122 /经济自由主义的主张,不仅不合中国思想界的时宜,甚至不合自由主义小圈子的时宜。

0132中国自由主义的这种倾向,对中国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分析中国自由主义排斥私有产权和市场经济的原因,无疑具有学术的和现实的意义。

一、作为救国工具的自由主义,其核心价值被时代性的民族主义夙求所遮蔽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就始终处于以不足的思想资源和认知能力应对无尽的新变化的窘境中。

以天下为己任的传统造就的救世热情,促使一代代中国知识人不可能安心于思想的长期积淀,而是急于成就立竿见影之效。

当外患日亟,而内部政治、社会、文化均面临解体危机时,以知识人为代表的精英和社会大众对摆脱危机的渴望远胜过对长期性问题的权衡,在对源自西方的现代知识的引入和应用中,在价值排序上不可避免要靠后于急迫的文明共同体存亡问题,西方完整而精致的思想体系成为救不了近火的远水,要实现政治秩序、社会整合和文化认同以应对挑战,只能从现成的知识体系中挑出能很快见效的成分以解救危局。

自由主义的精义在于尊重个人权利而不是集体安全,但置身于急迫时局中的中国自由主义者的现实关怀,不能不赋予自由主义难以承担的救世功能。

即使仅从扩大社会影响考虑,由于自由主义价值与中国社会传统价值的冲突使之难以吸引民众,若再缺乏现世功用会使其更加受人冷落。

自由主义者本身所承继的历史惯性和现实需要,都使他们不能不背上无力承担的救世重任,经济统制则是为承担救世责任进行的选择。

近代以来,列强的军事经济能力对中国知识分子造成了深刻印象。

以抗战为例,据统计抗战爆发时,中国在经济与军事力量的各个方面都远远落后于日本,仅在海军方面,当时中国海军舰只的总吨位仅为日本的0.04%,即1/2500,142中日陆、空军的装备与军工生产能力相差之悬殊几乎不成比例,中国在战争中所遭受的空前严重的亡国危机和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更为人们所亲历。

中国与欧美列强间的差距就更大了,这每每在战争中使中国遭受了与侵略者不成比例的伤亡损失。

民族屈辱造就了强烈民族主义情绪,渴望快速工业化是这种情绪的自然延伸。

但通过市场机制自发地实现工业化则需要漫长的时间,况且中国本来就缺乏市场机制正常运转的环境。

而苏俄和德国通过资源统制而实现的经济军事的高效率,深深刺激了包括自由主义者在内的每个具有民族情感的中国人。

捍卫民族生存和独立是压倒一切的考虑,自由主义者也不例外,正如民盟主席张澜1945年8月3日在外国记者招待会公开说的那样:/我们同盟的立场,不但一向是以国家民族为立场,也将永远以国家民族为立场。

0152这表明了在自由民主和民族生存的两难中自由主义者的选择。

实际上早在20世纪30年代丁文江就更明确表达了这种选择,他说:/我少年曾在民主政治最发达的国家读过书的。

一年以前又曾跑到德意志、苏俄参观过。

我离开苏俄的时候,在火车里我曾问自己: -假如我能够自由选择,我还是愿意做英美的工人,或是苏俄的知识阶级?.我毫不迟疑的答道:-英美的工人!.我又问道:-我还是愿意做巴黎的白俄,或是苏俄的地质技师?.我也毫不迟疑的答道:-苏俄的地质技师!.在今日的中国,新式的独裁如果能够发生,也许我们还可以保存我们的独立。

要不然只好自杀或是做日本帝国的顺民了。

我宁可在独裁政治之下做一个技师,不愿意自杀,或是做日本的顺民!0162既然如此,则快速工业化显然是比个人自由更为现实的目标。

1945年民盟全国代表大会5政治报告6说: /这次战争以后,倘中国再停留在一种原始的落伍的手工业时代,这不只不能改善人民的生活,并且不能保障国家的生存。

今后的中国是美苏英共同竞争的商业市场,倘中国能够在短期内达到工业化的目的,那末,国际市场上互助互利,是彼此之福,否则一个工业落伍的国家,处在几个高度工业化国家的公共市场中,自身必成为他人的附庸,坐受他人经济的压迫与剥削。

,在发展工业上,中国的经济政策必力求计划经济与自由经济相配合。

很坦白的说,今后的中国,正处在资本主义已陷入垂死状态与社会主义的建设已有成就的国际环境中;是处在个人主义趋于没落,与集团主义日趋昂扬的国际环境中。

因此它今后的经济政策必须两者兼顾,取其长而去其短。

这就是说,它应该做到在计划经济下的有系统的发展,,,中国今后应力求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相配合。

中国的工业化迟延到了今天还不能实现,以往的政治应负很大的责任,,今后中国,应该以民主的政治建设民主的经济,以经济的民主充实政治的民主。

0172基于民族群体的现实需要而思考,必然要把自由主义的核心价值割裂开来,将其工具化。

而通过实行经济统制而快速实现工业化,在当时看起来是最合适不过的选择。

西方自由主义把个人作为思想出发点,所有的政治手段首先要从对个人价值的态度来判断,社会中的个人自由本身就是终极价值。

中国自由主义则把民族群体的功利作为出发点,这反映了各自所处环境的差异,正如傅斯年所说:/哲学的时代正确性,是要看他能不能与时代的现实配合发生作用,不像几何物理一样,超于时间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