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任认为膈膜的低处,且如池,满腔存血,名曰“血府”。
根据“血府”产生“血瘀”的理论,王氏创立血府逐瘀之剂,称为“血府逐瘀汤”。
案一:江西巡抚阿霖公,年74,夜卧露胸可睡,盖一层布压则不能睡,已经七年,召余诊之,此方五剂全愈。
案二:一女22岁,夜卧令仆妇坐胸方睡,已经两年,余亦用此方,三付而愈。
◆本方为治疗瘀血内阻胸部,气机郁滞所致胸痛胸闷的方剂。
即王清任所称“胸中血府血瘀”之证。
胸胁为肝经循行之处,瘀血内阻胸中,气机郁滞,故胸胁刺痛;郁滞日久,肝失调达之性,故急躁易怒;气血郁而化热,故内热烦闷,或心悸失眠,或入暮潮热;瘀血阻滞,清阳不升,则为头痛;瘀热上冲动膈,可见呃逆不止;至于唇、目、舌、脉所见,皆为瘀血证象。
治当活血化瘀为主,兼以行气开胸止痛。
┌玉女煎——补肾,引热下行。
│
│血府逐瘀汤——通利血脉,引瘀血下行。
牛膝┤
│镇肝熄风汤——补益肝肾,引血下行,以平上亢之肝阳。
│
└独活寄生汤——补肝肾,壮筋骨,祛风湿。
┌桑菊饮——宣肺止咳。
│
│普济消毒饮——与甘草配,清利咽喉。
│
桔梗┤清瘟败毒饮——载药上行。
│
│参苓白术散——引药入肺以益肺。
│
└血府逐瘀汤——与枳壳配,升降上焦之气而宽胸。
◆全方的配伍特点是既行血分瘀滞,又解气分郁结,活血而不耗血,祛瘀又能生新。
合而用之,使瘀去气行,则证可愈。
血府逐瘀汤是由桃红四物汤(生地易熟地、赤芍易白芍)合四逆散(枳壳易枳实)而成。
因瘀阻于胸,妨碍肝之疏泄,且疏畅肝气有利于祛瘀,故配四逆散。
方中牛膝能祛瘀血,通经脉,并有引瘀血下行的作用;桔梗与枳壳相配,一升一降,行气宽胸,有使气行血畅之功。
◆后世以本方加减,可通治多种血瘀气滞证。
血瘀经闭、痛经者,可去桔梗,加香附、益母草等以活血调经止痛;胁下有痞块,属血瘀者,可加郁金、丹参以活血祛瘀,消症化积。
血府逐瘀汤▲▲▲
〖方源〗《医林改错》〔释名〕〔病案示例〕
〖组成〗桃仁四钱[12g] 红花三钱[9g] 生地黄三钱[9g] 川芎一钱半[5g]
赤芍二钱[6g] 牛膝三钱[9g] 桔梗一钱半[5g] 当归三钱[9g]
柴胡一钱[3g] 枳壳二钱[6g] 甘草一钱[3g]
〖用法〗水煎服。
〖方歌〗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甘草壳赤芍,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劳。
通窍全凭好麝香,桃红大枣老葱姜,川芎黄酒赤芍药,表里通经第一方。
膈下逐瘀桃牡丹,赤芍乌药元胡甘,归芎灵脂红花壳,香附开郁血亦安。
少腹茴香与炒姜,元胡灵脂没芎当,蒲黄官桂赤芍药,调经种子第一方。
身痛逐瘀膝地龙,香附羌秦草归芎,黄芪苍柏量加减,要紧五灵桃没红。
5top
〖主治〗胸中血瘀证。
胸痛,头痛日久,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内热烦闷,或心悸失眠,急躁易怒,入暮潮热,唇暗或两目暗黑,舌黯红或有瘀斑,脉涩或弦紧。
〔病机分析〕
〖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5top
┌桃仁、红花、川芎┐
│├活血祛瘀
└当归、生地、赤芍┘
牛膝——通利血脉以助祛瘀,并引血下行。
柴胡——舒肝解郁,升举清阳。
┌桔梗┐
│├升降配伍,行气宽胸
└枳壳┘
┌凉血祛瘀,化久郁之热
生地┤
└与当归相伍又养血,使祛瘀不伤正
甘草——调和诸药。
〔本方配伍特点〕〔本方组方特点〕 1.本方为治疗血瘀胸中的常用方剂。
以胸痛,痛有定处,舌黯红或有瘀斑为证治要点。
〔本方后世加减运用〕
2.常用以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风湿性心脏病、胸部挫伤与肋软骨炎之胸痛,以及脑震荡后遗症之头痛、头晕、精神抑郁属血瘀气滞者。
5top
本方中活血祛瘀药物较多,故孕妇忌服。
5top
临床报道:用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脑动脉硬化性精神障碍49例,治疗组痊愈29例,好转15例,无效1例,有效率97.5%;对照组(西药组)共40例,痊愈15例,好转11例,无效14例,有效率65%;两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
5top
〖附方一〗通窍活血汤(《医林改错》)
组成:赤芍一钱(3g)川芎一钱(3g)桃仁二钱,研泥(6g)红花三钱(9g)
老葱三根,切碎(6g)生姜三钱,切片(9g)大枣七个,去核(5g)麝香五厘(0.15g),绢包黄酒半斤
用法:将前七味煎一盅,去滓,将麝香入酒内再煎二沸,临卧服。
功用:活血通窍。
主治:瘀阻头面的头痛昏晕,或耳聋年久,或头发脱落,面色青紫,或酒渣鼻,或白癜风,以及妇女干血痨,小儿疳积而见肌肉消瘦,腹大青筋,潮热等。
〖附方二〗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
组成:五灵脂炒,二钱(6g)当归三钱(9g)川芎二钱(6g)桃仁研如泥,三钱(9g)
丹皮二钱(6g)赤芍二钱(6g)乌药二钱(6g)延胡索一钱(3g)
甘草三钱(9g)香附一钱半(5g)红花三钱(9g)枳壳一钱半(5g)
用法:水煎服。
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膈下瘀血,形成积块;或小儿痞块;或肚腹疼痛,痛处不移,或卧则腹坠。
〖附方三〗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
组成:小茴香七粒,炒(1.5g)干姜二分,炒(3g)延胡索一钱(3g)
没药一钱(3g)当归三钱(9g)川芎一钱(3g)
官桂一钱(3g)赤芍二钱(6g)蒲黄三钱(9g)五灵脂二钱,炒(6g)
用法:水煎服。
功用:活血祛瘀,温经止痛。
主治:少腹瘀血积块疼痛或不痛,或痛而无积块,或少腹胀满;或经期腰少腹胀,或月经一月见三五次,连接不断,断而又来,其色或紫或黑,或有瘀块,或崩漏兼少腹疼痛,或瘀血阻滞,久不受孕等证。
〖附方四〗身痛逐瘀汤(《医林改错》)
组成:秦艽一钱(3g)川芎二钱(6g)桃仁三钱(9g)红花三
钱(9g)
甘草二钱(6g)羌活一钱(3g)没药二钱(6g)当归三钱(9g)
五灵脂二钱,炒(6g)香附一钱(3g)牛膝三钱(9g)地龙二钱,去土(6g)
用法:水煎服。
功用:活血行气,祛瘀通络,通痹止痛。
主治:气血闭阻经络所致的肩痛、臂痛、腰痛、腿痛、或周身疼痛,经久不愈。
〔《医林改错》五大逐瘀汤比较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