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初中作文教学思考

对初中作文教学思考

对初中作文教学的思考
作文是学生观察生活、表达情感的直接方式,其综合性、创造性、创新性较强,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途径之一,如今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初中是整个中学学习的初级阶段,它处于小学与高中的过渡时期,学生的心理是由幼稚向成熟过渡的时期,追求的是独特的个性与新奇的思维,虽然对整个世界有着好奇心,却偏向主观的感受,对于一些事物认识不足,因此在作文中表现为选题偏激、措词不符、主题跑偏、选材不新等。

在我们以往的作文教学模式一般为:命题——指导——写作——批改——讲评,整个过程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思想受到束缚,创造性无法得到发挥。

这种传统教学方式,致使学生不想思考,认为老师给了题目与选材,照葫芦画瓢就可以了。

我们当前作文教学的最大失误就是没有把学生当作一个单独的“行为人”,没有将他们置身于整个社会。

这使学生在生活中丧失了对于生活中色彩的理解,他们的脑中只有固定的色彩,在写作时把自身感情的宣泄机械地表达出来,我们看到的往往除了灰暗就是禁锢的思想。

我们在作文教学中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两种能力(表达能力、思考能力)和一种态度(生活态度),因此我们始终要明白作文是一种具有创造性与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决不能用固定的模式去禁锢学生的思想。

因此不断探索作文教学的新模式,以适应时代对培养学生的新要求,成为我们广大教师义不容辞的义务。

一、当前初中作文教学现状及问题
首先,有的教师认为文无定法,所以给出题目之后就让学生自由创作,认为无拘无束地训练可以培养学生自由的想象力。

然而这些教师放任学生的写作,使得学生连基本的创作格式都没有,许多学生的题材与当前的形式不符,甚至出现较为颓废的思想,这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是极为不利的。

其次,有些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扩宽知识面,因此鼓励学生多看一些课外书,可是有些学生自制力不强,打着增长阅读面的幌子,将所有课外书统统阅读一遍,不但水平没有提升,反而耽误了学生的大量时间。

还有的学生不会选择一些对自己有利的书籍,有些学生直接抱起厚厚的名著就读起来,虽然能够增长知识面,但是也只是限于扩宽知识,而对于写作并没有太大帮助。

第三,学生对作文没有正确的认识,不重视作文,对教师依赖性强。

多数的学生有懒惰的性格,他们讨厌思考,学习意志力差,对学习信心不足。

因为在写作文的时候没有东西可写就想让家长或者老师帮忙,不能够正确对待作文。

教师对于学生的依赖性,不但没有拒绝,反而帮学生思考,长期下来,就培养了学生懒惰依赖的心理,他们就更加难以自主完成作文写作。

第四,有些教师认为学生写作不需要教,在作文课上只是让他们随意创作。

有些学生自身有一定的作文水平,能够在写作中发挥出较好的思路,但是有些学生天生基础较差,教师没有对他们进行及时引导,所以这些学生在以后的写作中更是阻碍重重。

二、改进作文教学的途径
1.加强仿写的练习
初中年级的学生由于从小学刚升上来,接触作文较少,他们也没有较多的生活经验,因此我们应当做好学生难以写出美文的心理准备。

在平时的作文练习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先进行仿写的练习,让他们先了解写作的思路、结构、过程,从而逐渐提升作文水平。

我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经常以课文为依托,让学生们仿照课文的思路进行仿写或者续写,比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这一课之后,我看到学生对于这篇童话都有着极大的兴趣,因此我想到可以利用这篇课文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于是,我鼓励学生可以不计字数地根据情节对结尾进行续写,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有些时候,仿写或者续写会引起学生之间的分歧与争执,我会安慰每个学生,先肯定他们的意见,然后会鼓励他们将自己的思路与理由写下来,这为以后学习议论文也有着很大的帮助。

学生在我的引导下,都逐渐有了属于自己的写作思路。

2.掌握好评价的尺度
初中生正处于争强好胜的年龄,教师可以在课堂中用一些鼓励性的言语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褒奖,用激励来帮住学生克服畏难心理。

许多学生对于作文的畏惧心理是因为他们怕自己写的文章不符合规范,怕跑题之后老师会对自己进行批评。

在以前的教学中,会有教师专门找一些较为简单的题目让学生进行创作,但这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我们不应当回避作文的难度,而是从另一方面让学生的水平提升。

我面对一些学生害怕写作的现状,平时会给他鼓励,
在课堂中经常让一些害怕写作的学生在讲台朗读自己的作文,不管他写的作文好与坏,我都会把他的优点扩大化,缺点缩小化。

我会争取做到每个同学作文评语都会有鼓励的话语,以达到化解他们的心理障碍的目的。

在平时,我会让一些写作较好的学生多去与水平较差的学生进行写作上的交流,让他们互相沟通与交流自己的写作思路,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3.培养学生语感,纠正写作习惯
初中阶段是学生各项素质的养成时期,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会通过让学生朗读范文来培养语感与汲取写作经验。

在平时,我会经常让学生找一些自己喜欢的文章,在每节课的前五分钟让他们进行朗读,题材可以从《青年文摘》《读者》等杂志中选取,通过学生的朗读来培养他们的语感,然后让他们再说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语感,还让他们汲取了好词好句,培养了学习作文的主观意识,对于一些有方言的学生还通过朗读进行改正,真是一举多得。

4.实现自身实践,体验亲身感受
教师要灵活变通、相机而行。

有些学生一到作文课就发愁,都不知道该写些什么,我认为这不是学生的问题,他们心中有内容,只是不知道该怎样表达。

对于学生的写作,我不会逼他们每节课必须要交出一篇文章,那样只会让学生有抵触心理,我希望让他们能够在有的可写的情况下描述自己的真实感受。

我认为只要在平时顺应学生的兴趣,通过引导就能够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思想。

在学生产
生兴趣的时候,我会因势利导地让学生由感而发,比如下了一场大雪,我会让他们欣赏雪景,让他们去打雪仗,甚至我也要亲身参与,还鼓励他们体验集体堆雪人的乐趣,然后写成作文。

学生们通过亲身的体验,肯定有很多想说的话,但我并不急于让学生写在纸上,而是让他们在课堂中讨论,畅所欲言,用语言来描述自己的所看所想。

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与演讲,学生们都处于一种极度兴奋的状态,心中有许多想要说的话,在这时候我再让学生动笔,他们都能洋洋洒洒地写满纸张。

三、结语
巴班斯曾说:“每一种教法,从本质看,都是辩证的。

”因此,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我们需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顺应学生的兴趣,进行引导与启发,让学生通过日常的观察与摸索,在练习中提升作文水平。

在另一方面,我们在课堂中需要正确处理好学生与教师的关系,以学生为主体,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逐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