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质量管理常用七大手法

质量管理常用七大手法

3
2、排列图的画法:
⑴ 收集一定期间的数据,例如:不合格品数,不良率等统计数字。 ⑵ 把这些数据根据原因、部位、工序、人员等情况分清层次,一般把数
据按原因分层,计算各类项目的件数,即频数。 ⑶ 横坐标表示影响质量的各种原因,按影响大小,即频数的大小,依次用
直方形表示来。直方形的高度表示这个因素影响的大小。此图形是由几 个直方形相连,由左向右递降的。当层项目多时,把几个数据小的项目 归在“其它”类放在最后。 ⑷ 左方的纵坐标尺度是频数,右方纵坐标的尺度是频率。频率就是各类项 目频数在全部数据中所占的百分比(概率),刻度都从零开始,频数标 度以统计总数(N)为终点,从终点做横坐标的平行线,与频率的纵坐 标轴相交,交点为频率的标度终点,即100%见图所示。此图右边100% 的位置与左边轴的频数N相对应。 ⑸ 将直方形端点的累计数(即各项频率累加起来的数)连成折线,此折线 是一条由左向右上升的折线,即巴雷特曲线。 ⑹ 在排列图左空白处注明:产品名称、工序、采集数据的日期、生产日4期、 统计总数(N)和绘制者。
3、分层的标志:
分层的目的不同,分层的标志也不一样,通常用人、机、料、法、环、
时间等作为分层的标志:
⑴ 人员别:可按年龄、工级和性别等分层。
⑵ 机器别:可按设备类型、新旧程度、不同生产线工具类型等分层。
⑶ 材料别:可按产地、批号、制造厂、成分、规范等分层。
⑷ 方法别:可按不同的工艺要求、操作参数、操作方法和生产速度
⑺ 排列图示例:下表为焊接缺陷统计表,据此表绘制出焊接缺陷排列图 (见图2)
序号 1 2 3 4
项目 咬边裂缝
砂眼 弧坑缩孔 其他(焊接不全、局部敷焊) 合计
数量(个) 20 16 6 4 46
频率(%) 43.5 34.8 13.0 8.7 100
累积频率(%) 43.5 78.3 91.3 100 —
7、直方图
将数据按其顺序分成若干间隔相等的组,以组距为底边,以落入各组的频2数 为高的若干长方形排列的图。
二、排列法
1、排列图简介:
排列图又称巴雷特图(巴氏图)或主次分析图(港台地区称为柏拉图),图 形由两个纵坐标、一个横坐标、若干直方形和一条曲线组成。 它的作用一是找出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主要问题),二是识别质量改 善的机会。
等分层。⑸测量别:可按测量高备、测量方法、测量人员、取样方法和
环境条件等分层。
⑹环境别:可按照明度、清洁度、温度、湿度分层。
⑺时间别:按不同的班次、日期等分层。
8
⑻其他: 如可按地区、使用条件、缺陷部位、不合格类别等分层。
4、分层步骤: ⑴ 收集数据或意见。 ⑵ 将收集到的数据或意见根据目的不同先择分层标志。 ⑶ 分层。 ⑷ 按层归类。 ⑸ 画分层归类图表。
5
图2:焊接缺陷排列图
3、排列图的分析方法:
采用ABC分析方法,通常按累计百分数把因素分成三类(见图1排列图示例): A类:0~80%,是累计百分数为80%的因素,A类是主要因素。 B类:80~90%,是次要因素。 C类:90~100%,是一般因素。 抓住主要因素,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就是抓住了主要矛盾,就能使状态 改观。
它是用来系统地收集资料(数字与非数字)、确认事实并对资料进行粗略整 理和分析的图表。
5、散布图
①用来发现和确认两组数据之间的关系并确定两组相关数据之间预期的关系。
②通过确定两组数据、两个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有助于寻找问题的可能原因。
6、控制图
区分过程中的异常波动和正常波动,并判断过程是否处于控制状态。
以上是分类基本原则,在实际情况中应灵活运用。
4、画排列图的注意事项:
⑴ 纵坐标的高度与横坐标的宽度之比为(1.5~2):1为好; ⑵ 横坐标上的分类项目不要太多,以4~6项为原则; ⑶ 对于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可进一步分层,画出几个不同的排列图,加以
6
分析,以便得到更多的情况。
⑷ 主要因素不能过多,一般找出1~2项主要因素,最多三项。如发现所有因素
质量管理常用 七大手法
一、定义(七大统计手法)
1、排列法
将质量改进项目从最重要到最次要进行排列而采用的一种简单的图示技术。
2、层别法
把收集来的原始数据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加以分类整理,以便进行比较分析 的一种方法。
3、因果分析图
能简明、准确表示事物的因果关系,进而识别和发现问题的原因和改进方向
4、检查表
分层法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统计方法,常与其他统计方法结合起来应用, 如分层直方图法、分层排列图法、分层控制图法、分层散布图法、分层 因果图和分层检查表等。
5、图示:下图(图18)是某公司对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作进一 步分层后画出的分层排列图。
9
图18 质量原因分层排列图
10
四、因果图
1、因果要析图概念: 因果分析图又叫石川图、特色要因图、树枝图、鱼刺图等。
都差不多,有必要考虑重新确定分层原则,再进行分层。也可以考虑改变
计量单位,以便更好的反映“关键的少数”,如将按“件数”计算变成按
“损
失金额”计算。
⑸ 不太主要的项目很多时,可以把最次要的几个项目合并为“其他”项,排

在柱形条最右边。
⑹ 收集数据的时间不宜太长,一般以1~3个月为好。时间太长,情况变化
因果分析图是以结果为特性,以原因为因素,在它们之间用箭头 联系起来,表示因果关系的图形。因果分析图能简明、准确表示 事物的因果关系,进而识别和发现问题的原因和改进方向。 2、因果分析图法说明:
因果分析图法,是从产生问题的结出发,首先找出影响质 量问题的原因,然后再找影响大原因质量的中原因,并进一步 找影响中原因质量的小原因,……,以此类推,步步深入,一 直找到能直接采取措施为止。这种处理问题的方法是一种系统 分析方法。 3、因果分析图应用范围: ⑴ 分析因果关系; ⑵ 表达因果关系; ⑶ 通过识别症状、分析原因、寻找措施、促进问题的解决; 11
较大,不易分析及采取措施,时间短,只能说明一时的情况,代表性
则差。
⑺ 视具体情况,首先解决紧迫问题。
7
三、层别法
1、层别法的用途:
把收集来的原始数据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加以分类整理,以便进行比
较分析的一种方法。
2、分层的原则:
分层原则是使同一层次内的数据波动(或意见差异)幅度尽可能小,而层与 层之间差别尽可能大,否则就起不到归类汇总的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