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 肾上腺疾病的影像诊断

× 肾上腺疾病的影像诊断

16
肾上腺血管造影异常表现
• 动脉:肾上腺动脉增粗并异常结节状或不规则
染色,见于各种类型肾上腺肿瘤。
• 静脉:可显示肾上腺中心静脉受压、移位或闭
塞,主要见于肾上腺肿瘤。 • 造影时同时可采取血标本,进行相关激素水平测
定,可明显提高病变定性诊断的准确率。
17
肾上腺血管造影适应症和禁忌症
• 适应症:非创伤性检查阴性,而生化检查阳
45
静脉造影诊断
• 肾上腺中心静脉受压 弧形移位呈“抱球” 征。引流静脉及肿瘤 周围静脉大多正常或 有轻微扩张。
• 围绕肿瘤的弧形血管 及中心无血管区。
• 造影剂可逆流入肿瘤 将全部肿瘤淡染。
46
• 静脉造影:造影剂可逆流入肿瘤 将全部肿瘤淡染。
47
CT表现
• 瘤体多表现为单发、圆形的肿物,边界清楚。 高分辨率CT可显示肿块中间呈不均匀网眼 状,少数为等密度。
• 多数肾上腺肿块性病变需行Gd-DTPA增 强扫描。
30
• 横断面上,肾上腺的识别标志及正常形 态大小和CT相似。
• 常规T1WI和T2WI上,其信号强度类似 肝实质。
• 增强扫描,静脉内注入Gd-DTPA后,正 常肾上腺均一强化。
31
肾上腺 MRI异常表现
• 对肾上腺大小改变的判断准确性不如CT, 对肿块的数目,大小的判断与CT相同。
• 正常肾上腺区无钙化影,肾 上腺结核钙化期、肾上腺囊 肿偶可见钙化。
• 肾上腺肿瘤有14%可以出现
钙化(Pickering统计),此
时平片即有定位诊断意义。
7
• 其中肾上腺癌及神经母 细胞瘤(50%)多见钙 化,腺瘤少见。
• 神经母细胞瘤钙化多呈 散在小针状,颇有特征 性。
• 肾上腺囊肿环状钙化亦 有特征性(约15%)。
• CT及MRI则可清楚显示其形态及毗邻关系, 对肾上腺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较大价 值。
2
3
主要内容
• 复习肾上腺临床应用解剖 • 肾上腺各种检查方法和正常表现 • 肾上腺皮质腺瘤和皮质腺癌
(Adrenal Cortical Adenoma and Cortical Adenocarcinoma)
33
比较影像学
(一)X线
• 平片:少用;钙化---CT • IVP:不做; • 介入:诊断、介入治疗、取样;有创。
34
(二) CT的应用价值和限度
• 目前公认CT是肾上腺病变最佳影像检查方法 • 优点: 1 解剖关系明确
2 密度分辨率高 3 根据肾上腺功能影响、CT表现,
结合临床体征、实验室检查多能准确诊断。
• 密度
均匀水样低密度肿块,呈均一强化:功能性/非功能性腺瘤 均匀水样低密度肿块,无强化:肾上腺囊肿 混杂密度肿块,内有脂肪性低密度:肾上腺髓脂瘤 混杂密度肿块,中心有不规则坏死/囊变低密度区,不均一强化:
嗜络细胞瘤,皮质癌,神经母细胞瘤,转移瘤
28
2、双侧肾上腺弥漫性增大
即面积大于150MM2、侧肢厚度大于10MM,边缘 可有小的结节影,增大肾上腺的密度和外形正常,为 肾上腺增生表现。
• 其次:根据肿块的数目、大小、形态、不同序列的 信号强度及增强表现,推断肿块的可能性质。
• 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
36
地球
金星
火星
水星
冥王星
37
病变分类
库欣综合征
肾上腺增生,Cushing腺瘤,原发性肾上腺皮质癌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Conn腺瘤,肾上腺皮质增生
嗜洛细胞瘤和肾上腺成神经细胞瘤 肾上腺非功能性腺瘤和转移瘤 肾上腺囊肿和髓脂瘤
性或有临床症状的皮质增生、腺瘤、腺癌、嗜铬 细胞瘤等。尤其适用于欲手术的患者术前了解血 供情况或行术前栓塞。
• 血管造影对肾上腺与肾上极肿瘤的鉴别诊 断尤有价值。
• 禁忌症:与一般血管造影相同。另外,如在
造影一侧肾上腺时发现造影剂外渗,则绝对禁止 再做另一侧。
18
肾上腺与肾上极肿瘤的鉴别
19
肾上腺疾病的介入治疗方法
• 肿瘤较小则密度均匀,轻度至中度强化; • 肿瘤较大则可有出血、坏死及囊性变,密度
不均,与腺癌不易区分。 • 醛固酮腺瘤CT上密度低,增强不明显或环
形增强为其特点。
48
左肾上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腺瘤
• CT增强扫描示左肾 上腺类圆形中等强 化的软组织肿块影, 边界清楚。
49
左肾上腺皮质腺瘤
• CT增强扫描示左肾上腺中等强化结节影,边 界清楚。
• 为检查肾上腺病变的 一种重要方法,结合 体层摄影可以勾画出 肾上腺及其病变的轮 廓,并可以观察占位 病变与其周围组织结 构的解剖关系。
• 多采用骶椎前穿刺腹 膜后充气造影法。
10
• 常表现为单侧肾上腺 的一个面凸出,囊肿、 淋巴管瘤等常常显示 圆形肿块且肾上腺被 推挤下移;肾上腺皮 质癌则周围浸润,难 勾画出肿块轮廓;嗜 铬细胞瘤则见边缘光 滑的结节状影。
中: 腹主动脉两侧壁(T12-L2水平,可缺如) 腺体前内侧部
下: 肾动脉或副肾动脉上壁
腺体下部、外侧部
• 静脉造影 静脉不与动脉伴行,
常为一支:肾上腺中心静脉
右侧 下腔静脉
左侧(与膈下V合为一支) 左肾静脉
13
14
肾上腺动脉造影
(Arteriography)
15
肾上腺静脉造影
• 对于少血性肿瘤, 动脉造影表现正 常或难以诊断时, 肾上腺静脉造影 或可发现病变, 它可能查出其它 方法不能发现的、 直径小于1CM的 肿瘤。
• MRI:诊断准确率低于CT检查。
40
诊断与鉴别诊断
• 诊断不难,数值测量。 • 50%的肾上腺皮质增生虽有功能异常,
但无形态学改变,CT可显示正常。 • 注意与其他病因所致的双侧肾上腺弥漫
性增大相鉴别--长期应激状态。
41
左肾上腺增生
42
左肾上腺增生
43
木星
天王星 地球
土星
海王星
冥王星 44
8
静脉肾盂造影
(Intravenous Pyelography)
• IVP既可作为肾上腺 病变的一种筛选方法, 亦有利于诊断或鉴别 肾上部的占位病变。
• 在IVP上出现肾上盏 受压下移、肾轴改变 但无肾盂肾盏的充盈 缺损或破坏可考虑肾 上腺区占位。
9
腹膜后充气造影
(Retroperitoneal Pneumography)
• 限度: 1 右侧肾上腺较大肿块,难以判断起源; 2 组织学改变而形态学无改变; 3 某些非功能性肾上腺肿瘤。
35
(三) MRI的应用价值和限度
• 空间分辨力低于CT,不能可靠地发现肾上腺小 肿块及肾上腺增生。 组织分辨率高 --含脂类肿瘤
• MRI主要目的是鉴别肾上腺肿块
• 首先:多方位检查,确定肿块起源于肾上腺并显示 其与邻近结构如肝、肾的关系。
38
肾上腺增生
• 肾上腺皮质增生是Cushing综合征最常 见的病因,约占70-85%。
39
影像学表现
• CT:平扫即能发现异常,并可倨此做出 诊断,无需行增强检查。表现为双侧肾 上腺弥漫性增大,侧支厚度大于10mm 或面积大于150mm2;少数病例增大肾 上腺边缘可有一些小结节影;增大肾上 腺的密度和外形保持正常。
•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Pheochromocytoma)
4
肾上腺的解剖及毗邻
• 肾上腺位于腹膜后,肾之上部,右侧为三角形,左 侧半月状,如帽状扣在肾脏上极。
• 肾上腺由皮质和髓质 两部分组成。髓质占 1/10,大部位于肾上 腺头部,小部分位于 肾上腺体部。皮质大 部位于肾上腺体尾部。 组织学上,皮质由外 向内分为球状带、束 状带和网状带三层。
• 肾上腺增生及小的肿 物则无能为力。
11
肾上腺血管造影
(Angiography)
• 血管造影检查对肾上 腺多血性病变,尤其 是嗜铬细胞瘤、皮质 腺癌及多血性转移瘤 等,大多可经肾上腺 血管造影明确。
• 但对肾上腺皮质增生、 小的腺瘤等价值不大。
12
正常肾上腺血管
• 动脉造影 上: 膈下动脉 腺体上内部
肾上腺疾病的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
(Image Diagnosis and Interventional Therapy of Adrenal Diseases)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放射科
陈卫国
1
肾上腺
(Adrenal)
• 肾上腺位于肾脏上极,在肾周筋膜内,长 约3CM,前后径约1-2CM,右侧为三角形, 左侧为半月形;正常肾上腺在X线平片上不 显影,腹膜后充气造影可显示其轮廓。
5
功能与病变
• 生理基础 皮质:皮质醇、醛固酮和性激素 髓质:儿茶酚胺
• 功能亢进性病变 Cushing综合征 Conn综合征,嗜铬细胞瘤
• 功能低下性病变 Addison病 • 非功能性病变 囊肿、髓脂瘤等
6
腹部平片及体层摄影
(Plain Films and Tomography)
• 平片上肾上腺影很难显示, 肾上极受压变平和肾位置下 移是肾上腺增大的间接X线 征象。
50
右肾上腺腺瘤
• CT平扫(A-D)示右肾上腺区可见一大小约 2.5×1.5×2cm3的类圆形肿块影,密度均匀,边 界清楚,与右侧肾上腺部分相连;
• 增强扫描(E-H)呈轻度不均匀强化。
51
右肾上腺腺瘤
• CT平扫(A-D)示 右肾上腺区可见一 与肾上腺外侧肢相 连的类圆形肿块影, 密度均匀,边界清 楚 , CT 值 为 3 5 45HU左右。
• 水样均匀长T1低信号,长T2高信号且无 强化的肿块,见于肾上腺囊肿。
• T1WI和T2WI信号强度类似肝实质,且化 学位移反相位上,与同相位相比,信号强 度明显下降者为肾上腺腺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