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DNA复制转录翻译 ppt课件

DNA复制转录翻译 ppt课件

遗传信息的传递
—DNA、RNA、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中心法则
复制
转录
翻译
复制 DNA
RNA
蛋白质
逆转录
DNA复制转录翻译
-概念: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 过程。
-时期:有丝分裂间期、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场所: 细胞核(主要)、叶绿体、线粒体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A=T G≡C
DNA复制转录翻译
多种蛋白质参与,从而保证了复制的准确性。
DNA复制转录翻译 DNA-pol α,β,γ,δ,ε
DNA-po1δ:延长领头链和随从链; DNA—poIα:合成RNA引物; DNA-polε:校读、修复和填补缺口。 DNA—polβ:在没有其他DNA-pol时发挥催化功能。 DNA—po1γ:催化线粒体DNA的合成。
DNA复制转录翻译
DNA解链酶
解开DNA双链 每个bp消耗2个ATP
与单链DNA结合,维持单
单DNA结合蛋 白(SSB)
链状态 (“镇纸”)
使其不受核酸酶水解,保 持完整性。
4、DNA拓扑异构酶
改变DNA分子构象,理顺DNA链,使复制能顺利进行。
拓扑异构酶Ⅰ 转轴酶
切断DNA双螺旋中的一 股,张力下降后封闭。
前导链为连续的;后滞链为不连续的冈崎片段。
(6)切除引物,补齐缺口:由DNA聚合酶(主要是酶 Ⅰ)催化,切去RNA引物;按碱基互补原则,沿 5’→3’方向,补齐缺口。
(7)连接封口:由DNA连接酶催化,将补齐缺口的3’OH基与下一个冈崎片段的5’-P以磷酸二酯键连接 起来,最终形成完整的、与模板互补的DNA新链。
科学家提出的三种DNA复制模型
DNA复制转录翻译
✓ 将E.Coli培养在以15NH4Cl
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生 长;
✓ 提取其DNA 进行密度梯度 离心。
✓ 再移至14N培养基中生长;
✓ 在不同时期提取DNA,进 行密度梯度离心。
Meselson和Stahl 实验
Meselson和Stahl 实验
板,沿5’→3’方向合成一些1000—2000个核苷 酸不连续的小片段,由小片段连接成随从链。
(复制方向与解链方向相反)
冈崎片段:以5’→3’方向的母链作为模板
,沿5’→3’方向合成的一些1000—2000个 核苷酸不连续的小片段。
半不连续复制:领头链连续复制而随从链不连续复制。
3
前导链
5
解链方向
(2)解链:由DNA解螺旋酶催化,SSB与单链DNA结合, 防止双链间氢键再形成;
(3)识别起点:由DNA指导的引物酶完成;
(4)RNA引物合成:以DNA为模板,在引物酶催化下由 DNA转录生成5-10个核糖核苷酸链;
(5)DNA链延长:在引物3’-OH基上,按碱基互补原 则经DNA聚合酶(主要是酶Ⅲ)催化DNA链从 5’→3’延伸。
DNA复制转录翻译
✓复制的起始点: DNA复制要从DNA分子的特定部位开始。
✓原核生物中DNA(环形)的复制只有一个起始点。 ✓真核生物染色体DNA(线形)的复制有多个起始点。
✓DNA的双向复制:
DNA从起始点向两个方向解链,形成两个 延伸方向相反的复制叉。
原核生物的双向复制
真核生物的双向复制
3
冈崎片段
随从链
5
二、参与DNA复制的酶和蛋白质
1、原核生物的DNA聚合酶 2、真核生物的DNA聚合酶 3、解链、解旋酶类 4、DNA拓扑异构酶 5、引发体 6、DNA连接酶
1、原核生物的DNA聚合酶
DNA聚合酶Ⅰ 5’ 3’外切酶 3’ 5’外切酶 5’ 3’聚合酶
DNA聚合酶Ⅱ与Ⅲ
5’ 3’聚合酶 3’ 5’外切酶
DNA聚合酶Ⅲ DNA 复制的主要酶。 DNA聚合酶Ⅰ用于切除RNA引物, 损伤后修复。 DNA聚合酶Ⅱ只是在无pol I及pol Ⅲ的情况下才起作用 。
DNA聚合酶Ⅰ
N
5’ 3’3’ 5’ 5’ 3’
C
外切酶外切酶 聚合酶
小片段
大片段( klenow片段)
(常用的工具酶)
DNA复制转录翻译
依赖于3个聚合酶的3’末端外切酶活性,进行校对 和纠错。
(8)校正并修复DNA:由DNA聚合酶校正并切除错配, 再按5’→3’方向加上正确核苷酸。
模板DNA
DNA复制转录翻译前导源自模板单链结合蛋白解旋酶 引物
后滞链模板
新合成的 前导链
3、半不连续复制
5’
3’
3’
5’
✓体内仅存在5’ →3’的DNA聚合酶; ✓新链延伸的方向只能是5’→3’ 。
3’
5’
前导链
5’
3’
3’
5’ 岗崎片段
3’
5’ 随从链
前导链:以3’→5’方向的母链作为模板,新
合成的以5’→3’为方向连续合成的链。 (复制方向与解链方向一致)
随从链(滞后链): 以5’→3’方向的母链作为模
-原料: 四种 dNTP:dATP 、dTTP、dGTP、 dCTP
(dNMP)n+dNTP→(dNMP)n+l + ppi
3’ 3’, 5’-磷酸二酯键
5’
一、DNA复制的特点
1、半保留复制 DNA复制转录翻译 3、半不连续复制
1、DNA的半保留复制
亲代DNA
子代
子代
(1)“半保留复制假说”的提出: 1953年,Watson & Crick在DNA双螺旋基础上提出。
3.一种重要的工具酶: 限制性内切酶切割后形成的粘性末端或平
头末端的连接.
DNA复制转录翻译
1、合成所需材料: ①模板DNA ②原料:合成引物所需NTP
合成DNA所需的dNTP ③酶:
2、合成方向:5’→3’; 模板链解读方向: 3’ → 5’
DNA复制转录翻 译
(1)解旋:由拓扑异构酶Ⅱ解除超螺旋;
形成
5’
3’
O 5’
3’
OH O- P O
O-
有缺口的DNA链
ATP
AMP+PPi
DNA连接酶
5’
O
O PO
O-
3’
缺口封闭
缺口填补: 连接双股DNA分子中一链的缺口 双链DNA分子中双链的缺口 不能连接二分子单链DNA
DNA连接酶的应用:
1.岗崎片段之间的连接.
2.DNA损伤修复中的连接.
拓扑异构酶Ⅱ 旋转酶
切断DNA双链,使另一 双链经过此缺口,再封闭。
DNA复制转录翻译
RNA引物的合成和复制的起始必需。
蛋白质 DnaA蛋白
结合到DNA双链复制起始部位
DnaB蛋白 引物酶
解链酶的作用 合成RNA引物
DNA复制转录翻译
催化二段DNA链之间3’,5’ 磷酸二酯键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