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质碳资源及下游产品的应用开发及高值化利用
申报指南
一、项目目标
立足新疆优势资源(煤炭、石油)的综合高效转化与高值化利用,针对新疆地区产业发展的重大需求,以石油炼化、煤化工产业的副产物煤沥青、催化油浆、裂解焦油及其它重质碳资源为原料,研究其组成与结构,采用超临界萃取、催化加氢、热缩聚等技术对原料进行提纯、调配和改性,探索制备中间相沥青以及针状焦、碳微球、碳纤维等高附加值下游产品的工艺方案及工艺参数,形成从原料化学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开发—生产示范—推广应用的完整产业链。
二、项目任务
任务1:重质碳资源的化学组成分析及评价
通过气-质谱联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等测试技术从分子水平上开展重质碳资源中芳烃、杂环芳香族化合物等组分分析,为原料的选择和调配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方案。
任务2:重质碳资源的精制及处理工艺研究
通过分级萃取、加氢等工艺对煤沥青、煤焦油、催化油浆、减压渣油、焦化蜡油等重质碳资源进行精制,建立高品质沥青制备的集成工艺。
任务3:中间相沥青的可控制备与中试生产
以精制的重质碳资源为原料,通过加氢、聚合等工艺制备出满足纺丝要求的中间相沥青;将精制后的原料经聚合工艺制备出满足针状焦生产要求的原料,确定工艺参数、原料配比等数据;根据实验室数据,进行中试放大,建成50吨/年中间相沥青中试试验装置,实现装置平稳运行。
任务4:重质碳资源下游产品的开发
以精制的重质碳资源或中间相沥青为原料,通过纺丝、喷雾热解、缩聚等方法制备出不少于2种高附加值的下游产品,开展其在油水分离、苦咸水淡化、储能等领域的应用研究。
三、考核指标
约束性指标
建立重质碳资源制备中间相沥青工艺包1套,形成关键技术不少于2项,建成1套50吨/年中间相沥青中试装置,所得中间相沥青中各向异性成分>80%,喹啉不溶物<10%。
以精制沥青或中间相沥青为原料开发出的下游产品性能指标高于国家标准。
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3项,培养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5名,形成直接经济效益300万/年。
预期性指标
1、建立中间相沥青生产技术规范,中间相沥青产品标准规范。
2、项目完成后,为20万吨/年针状焦项目运行提供技术支持。
四、申报要求
1. 以行业龙头高新技术企业牵头,产学研用联合申报。
2. 申报主体为行业龙头骨干企业,按任务申报,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
3. 牵头企业须在2018年10月之前注册成立,资金规模在3000万元以上,且近三年处于盈利状态。
4. 总项目及任务负责人须为副高及以上职称,年龄在55岁以下。
5.申请财政经费不高于项目总经费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