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市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方法探讨摘要:本文根据北海市的实际情况对比和论述了变更调查的主要工作为:行政界线变更调查、权属变更调查、地类变更调查和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变更,重点是地类变更调查。
探讨了地类变更调查中应当侧重调查重点地类和重点地区;以及亚米级手持gps在外业调查数据采集的方法以及数据库更新的方法。
关键词:土地变更调查;地类变更调查;数据库变更;gps;方法abstract: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contrast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beihai city and discusses the main job change survey: administrative boundaries, the change of ownership change survey survey, land change survey and the two land survey database change, especially land change survey. to explore the land change survey should be focu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key and key areas; and a method of sub-meter handheld gps update in the method of field survey data collection and database.key words: land change survey; land change survey; database change; gps method;中图分类号:p285.2+391.土地变更调查背景1988年,北海市作为广西区的试点率先开展了土地资源详查工作,建立了首个基础地类数据台帐。
90年代初开展市区地籍调查(40平方公里)。
96年后开展了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
2001年航摄完成了1:5000正射影像图(4016平方公里)。
2005-2006年完成了全市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工作,建立了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数据库。
在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数据库的基础上,2008年9月完成了全市第二次土地调查(农村部分)工作。
然而,第二次土地调查(农村部分)工作完成以后,如何开展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及时准确掌握土地利用的变化状况,保持第二次土地调查(农村部分)成果的现势性,为国土资源管理提供准确的、现势的土地信息,是二次土地调查后面临的重大问题。
2.土地变更调查的内容和重点行政界线调查、权属界线调查、土地利用现状(地类)调查这几方面和数据库建设是第二次土地调查(农村部分)的主要内容。
显然,土地变更调查就是对已经发生变化的行政界线、权属界线、土地利用现状(地类)进行调查和更新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
对已经发生变化的行政界线、权属界线、土地利用现状(地类)进行调查就是对这些发生变化的线(行政界线、权属界线、地类线)进行空间定位,同时对这些线围起来的地块进行定性。
我们分别称为行政界线变更调查、权属变更调查和地类变更调查。
土地变更调查具体来说就是获取这些方面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并且更新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
在行政界线变更调查、权属变更调查和地类变更调查中,行政界线具有长时间不易改变和行政界线改变都有专业人员勘测的特点,其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都可以通过民政部门收集。
权属变更主要由几个方面引起,一是行政界线改变;二是纠纷(或争议)土地处理结案;三是土地转让;四是征用集体土地。
不管那个方面涉及到的范围较小和地块不多,也都有专业人员勘测,其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都可以收集。
地类变更调查涉及的范围最大,地块也最多,主要是农民自主生产,改变种植品种和范围导致的地类变化,其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只有通过调查人员实地调查才能取得。
因此,地类变更调查是土地变更调查最主要的和工作量最大的工作。
3.地类变化的特点和类型3.1地类变化的特点北海市2002年以来各地类变化情况如表1和图1所示。
表1北海市各地类增减情况单位:亩图1 北海市2002至2008年各地类变化图经分析,北海市各地类增减变化的主要特点为:(1)面积比重大的地类,变化机率也较大。
据2008年土地变更调查统计,全市地类面积最大的是耕地1811327.9亩,占全市土地30%;其次为林地,面积1484264.4亩,占全市土地25%。
(2)可调整地类变化频繁。
2008年统计,全市可调整地类面积已达133348.6亩,其中可调整养殖水面占129898.5亩,估计在未来5年内该变化趋势还会上升。
原因是养殖经济效益好,部分农民将耕地改作可调整养殖水面、园地。
(3)项目建设引起变化。
广西沿海设施项目不断落实,尤其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深入实施,城市规模不断发展扩大,建设占用各地类较多。
“占一补一”用地制度实行,是建设用地、耕地、未利用地之间变化重要因素。
2、地类变更调查重点分析上述结果表明,北海市的土地利用现状存在着一些地类变化大,一些区域地类变化大的现象。
因此,土地变更调查可以注重以下两点:(1)重点调查地类:耕地、可调整地类(可调整养殖水面)、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未利用土地变化。
(2)重点调查区域:周边沿海地区(如营盘、福成、西场、沙岗、党江、廉州等镇)、城郊结合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中建设用地、列入土地开垦范围土地。
3.2地类变更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现实中,存在未经批准擅自利用耕地、林地等农用地进行非农业建设的现象。
按变更调查有关规定,此类用地不符合地类变更条件,不能上图、入库、变更。
因此,数据库就不能真实客观反映土地利用现状。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认为应该建立预变更调查数据库,将擅自使用农用地进行非农建设的地类按实际调查上图,纳入预变更调查库,根据以下处理原则进行变更。
(1)耕地变更处理原则原为耕地,农民进行农业结构调整,改作园地、林地、草地、其他土地等农业用地的,按带k地类调查上图,纳入预变更调查库,3年内不作为地类变更;在预变更数据库仍连续保留耕地不变(带k地类),3年后视耕作情况再定,这样有利于耕地保有量。
(2)园地等农用地变更处理原则原为园地、林地、草地、其他土地的,农民自发开垦为耕地的,其中坡度在15以下,连续3年纳入预变更数据库按耕地调查上图,第4年才根据实际,按耕地进行变更;坡度在15以上的,不作耕地,仍认定为原地类园地或林地或草地。
(3)建设用地变更处理原则对于已经依法批准新增建设用地,不管实地是否发生变化,均变更为建设用地;对于未获批准的新增建设用地,按建设用地调查上图,纳入预变更数据库,今后是否变更,视国土资源部处理情况另定。
3.3地类变化的类型二次土地调查中,地类有三种类型,一是线状地物,二是图斑,三是零星地物。
不管是那种地类都具有两个特性,一是空间特性,即空间位置和形状大小;二是利用现状(属性)特性。
根据这两个特性的不同变化,地类的变化有如下两大类型:3.3.1空间特性不变而利用现状发生变化类型这种类型的变化特点就是地类界线没有变化,地类属性发生了变化,即原来的图斑由一种地类变为另一种地类,如由旱地(013)变为果园(021),如下图。
3.3.2空间特性和利用现状都发生变化类型这种类型的特点就是原来的一个或多个图斑地类界线和地类属性都发生了变化,即原来的一个图斑变为两个以上不同地类的图斑;或者由两个(或多个)不同地类的图斑变为多个不同地类的图斑,如下图。
显然,变化的地类利用现状(属性)可以通过外业调查肉眼确定,但是,变化的地类的空间特性是肉眼无法确定的,必须借助测量工具来确定。
有关变化地类图斑的编号问题,我们认为:可以参照地籍编号的原则对变化的地类图斑进行编号。
4.地类变更调查的方法重点探讨没有新的遥感影像资料情况下对广大农村农民自主生产经营造成地类变化的调查方法。
地类变更调查就是通过外业作业获取变化地类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过程。
要获得变化地类的空间数据必需借助测量仪器。
4.1gps测量法北海市在第二次土地调查中广泛采用gps(rtk)加上皮尺进行补测新增地物,效果很好,精度很高,在地类变更调查中完全可以用该方法进行作业。
不足的是投入的专业测量人员多,仪器费用也高,专业性强,非测量人员还不能进行操作。
该方法可用于某些重点区域和精度要求高的区域。
4.2手持gps测量法二次土地调查(农村部分)基本比例尺是1:10000,有些地方甚至更小。
北海市的二次土地调查(农村部分)基本比例尺是1:5000,我们用亚米级手持gps加上皮尺丈量的方法进行变化地类的数据采集试验,结果令人满意。
首先在一些已知点上对几种亚米级手持gps测量结果进行点位、长度、面积等几方面的精度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天宝junosb手持gps能够满足1:5000比例尺精度要求。
但要注意的是短距离测量不能保证精度,也就是说不能用于测量独立居民点的边长和线状地物宽度。
外业数据采集试验采用waasc方式观测。
共测量36多个图斑,其中没有变化的图斑4个;已发生变化的图斑28个,新增地物(独立居民点)4个。
地类属性变化多为旱地(013)、林地(031)、晒场(122)变为虾塘(坑塘水面114)和居民点(203)。
将这36个图斑图形插入(套合)到1:5000二调土地利用现状图上进行比对。
在4个没有变化的图斑中,有3个图斑地类界线吻合很好,地类界线的偏移均在±1.5--2.5米之间(图上小于0.5㎜),最差的一个图斑地类界线的编移最大也就3.5米(图上0.7㎜)。
各图斑的面积误差也小于0.5﹪。
其它28个变化的图斑中,有5个图斑的一些地类界线是以道(小)路边线相邻的,地类界线的偏移也不超于±3米。
试验结果表明,用junosb手持gps加上皮尺丈量进行地类变更调查的数据采集能够满足精度要求,方法是可行的。
5.数据库变更的方法5.1数据库更新的要求依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相关规程及地类变更规则研究成果,在建立基础数据库的同时应增加预变更数据库的建设。
基础数据库是经国家或上级主管部门确认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预变更数据库是未经国家或上级主管部门确认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主要记录对于基础数据库实地已发生变化的数据。
5.2数据库更新的内容数据库更新是利用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管理软件对数据库进行编辑、更新,保证数据的现势性,确保土地利用现状实地和数据一致性,应分为预变更数据库变更和基础数据库变更。
5.2.1预变更数据库变更土地利用现状已发生变化的,应对变化的空间位置及属性在预变更数据库中进行变更,比如由农业结构调整、违法用地等造成的土地利用现状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