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音乐史文艺复兴课件

西方音乐史文艺复兴课件


• 2、中世纪的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在多种条 件的促生下,于欧洲的意大利首先出现。 资本主义萌芽是商品经济市场上择优选购、 讨价还价、成交签约,都是斟酌思量之后 的自愿行为,这就是自由的体现,当然要 想有这些自由还要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自 由,而所有这些自由的共同前提就是人的 自由。此时意大利呼唤人的自由,陈腐的 欧洲需要一场新的提倡人的自由的思想运 动。
• 3、拉索(第三代作曲家) • 涉猎文艺复兴时期的各种音乐体裁,尚松、弥撒 曲等。拉索是这个时期音乐的集大成者。 • 开始出现三和弦的因素、初步建立和声的功能 (主——属、属——主); • 弥撒曲写作,用世俗曲调来创作“定旋律”; • 奠定了两种复调音乐作曲技法(对位模仿,对位 和声有主调音乐倾向); • 音乐风格自由、生动; • 注重歌词的内涵
会议的后期设立了以红衣主教组成的专门委员会来审议宗教音乐问题,并公 布了一些准则,包括复调音乐中的歌词必须清洗可辨、反对圣咏中无节制的花 唱旋律、排除圣咏中的世俗因素以保持教会音乐的纯洁性等等。
这份决议对罗马本城的天主教音乐有直接影响,促成了严肃的罗马乐派。
返 回
• 主调音乐:
• 以一条旋律为主要乐思,其他声部处于服从\ 协作\陪衬地位,主调取代复调地位,成为主要 的思维形式,音乐形象明显,感情表达明确,欣 赏者比较容易融入其中,主调音乐在文艺复 兴时期出现,在古典主义时期蓬勃发展.
15世纪最伟大的作曲家,创立了 法国的复调世俗歌曲尚松。 他的弥撒曲有重要价值: 1、第一次将世俗曲调运用到弥 撒中 2、第一次将经文歌四声部运用 到弥撒曲中
杜 费
杜费的手稿
返 回
• 班舒瓦: • 天主教神父 • 与杜费同为勃艮第乐派的重要作曲家, 他的音乐以三声部尚松为代表,他的音乐 中世俗音乐占重要的位置(高声部以人声 为主,下两个声部以乐器伴奏为主,旋律 性较强) • 代表作: 《回旋歌》
• • • •
法国、瑞士——格律诗篇 用法语演唱 用《圣经》中的格律诗作歌词 曲调采用《格里高利圣咏》,很少使用新 创作的曲调 • 旋律单声部齐唱,后来发展成四声部合唱 • 音乐风格温和、含蓄、不及众赞歌活跃有 力,卡尔文反对音乐上的精雕细琢的复杂 形式。
• 英国——礼拜乐、赞美歌 • 还是罗马教廷的音乐,内容形式大致相同。 • 用英语演唱 • 改革背景 英国国王想离婚,罗马教廷不同意,于是 与罗马教廷断交,另立宗教系统,与罗马 教廷脱离,于是引进新教,没有实质的变 化,是从上之下的改革。
• 3、音乐性质的变化,由娱神向娱人转变, 宗教音乐更加世俗化,更加繁荣,以家族 出现的音乐赞助人邀请音乐家为自己创作 宗教音乐和世俗音乐,创作专业化,音乐 不仅作为文化娱乐,还是高雅豪华的标志。
文艺复兴时期音乐从四个方面来了解 • 第一节 文艺复兴早期的乐派 • 第二节 16世纪的宗教改革与反宗教改革的 • 音乐 • 第三节 世俗音乐的繁荣
• 复调音乐: • 有两条或两条以上各自独立旋律的音乐是 复凋音乐,每条旋律的地位同等重要,不存 在谁为谁伴奏的问题.
第二章 宗教改革
• 16世纪横扫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始于德国, 1517年。 • 用母语唱圣歌 • 这些圣歌在不同的国家贯以不同的名称。
1、人物简介 全家是天主教教徒 神学博士同时又是大学 教授, 精通音乐, 是个很好的男高音, 会作曲。
马 丁 路 德 ·
返 回
• 2、新教产生的背景 • 德国被称为罗马教廷的奶牛,罗马教会的 粮仓,罗马教廷发行了赎罪卷,导致很多 人对这件事情的反感,于是他就跟德国教 会的主教谈话,结果没有用,第二天贴了 《95条伦纲》,这件事激怒了罗马教皇, 与他论辩,他驳斥教皇派来的使者,于是 罗马教皇将他赶出教堂,驱逐教门。他马 上另立门户,建立了新教。
• 3、城市经济的繁荣,使事业成功财富巨大 的富商、作坊主和银行家等更加相信个人 的价值和力量,更加充满创新进取、冒险 求胜的精神,多才多艺、高雅博学之士受 到人们的普遍尊重。这为文艺复兴的发生 提供了深厚的物质基础和适宜的社会环境。
• 4、14世纪末,由于信仰伊斯兰教的奥斯曼 帝国的入侵,东罗马(拜占廷)的许多学 者,带着大批的古希腊和罗马的艺术珍品 和文学、历史、哲学等书籍,纷纷逃往西 欧避难。一些东罗马的学者在意大利的佛 罗伦萨办了一所叫“希腊学院”的学校, 讲授希腊辉煌的历史文明和文化等。这种 辉煌的成绩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人们 追求的精神境界是一致的。于是,许多西 欧的学者要求恢复古希腊和罗马的文化和 艺术。这种要求就像春风,慢慢吹遍整个 西欧。文艺复兴运动由此兴起
3、代表人物 帕勒斯特里那

威尼斯乐派
• 1、形成 • 威尼斯乐派于15世纪后半叶,由弗兰德斯 乐派音乐家维拉尔特创立的一种音乐流派。 • 16世纪,得到威尼斯乐派最杰出的作曲家 加G布里埃里的发展,形成了重要的影响。
• 圣马可大教堂空间广阔,有对应的两架管 风琴,两个合唱队分别站在教堂的两侧, 常分为八到十二声部,形成气势宏伟,交 相呼应的复调圣歌,这种复调音乐的风格 成为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又一典范。 • 双重复调的合唱成为威尼斯乐派的特征, 也为巴洛克时期的大协奏曲的产生奠定了 基础。
• 2、音乐特点: • 复合唱形式,每个合唱队7、8个声部形成 二重唱。 • 气势宏伟、交相辉映。 • 为巴罗克时期大协奏曲产生奠定基础,推 动了器乐体裁的独立发展。
• 3、代表人物 • 维拉尔特:首创复合唱形式,创立了威尼斯乐派;
• G.加布里埃利:开创了巴洛克协奏风格的先声, 推动了器乐体裁的独立发展,近代配器法之父; • A.加布里埃里:按声区对合唱队进行分组,推动 管风琴技巧的发展,形成托卡塔、赋格、前奏曲 等器乐体裁。
• 实质——还人性以自由,以“人文主义” 为思想的实质,当时的艺术家和思想家复 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另一方面,他们要 求摆脱宗教禁欲主义的束缚,在关心灵魂 得救的同时,也向往世俗的享受。
• 文艺复兴产生的背景
• 1、西欧的中世纪是个特别“黑暗的时代”。基督 教教会成了当时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它建立了 一套严格的等级制度,把上帝当做绝对的权威, 什么文学、什么艺术、什么哲学,一切都得按照 基督教的经典《圣经》的教义,谁都不可违背, 否则,宗教法庭就要对他制裁,甚至处以死刑。 • 在教会的管制下,中世纪的文学艺术死气沉沉, 科学技术也没有什么进展。黑死病在欧洲的蔓延, 也加剧了人们心中的恐慌,使得人们开始怀疑 宗 教神学的绝对权威。
• 第四节 文艺复兴时期的器乐
第一节 文艺复兴早期的乐派
• • • • • • • • • • 15-16世纪进入声乐复调发展的盛期 复调声乐音乐发展的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勃艮第乐派(15世纪初)
代表人物:杜费 、班舒瓦
第二阶段——佛兰德斯乐派(15世纪中后期)
代表人物:奥克冈、诺斯坎、拉索
第三阶段——罗马乐派(16世纪中期)
• 天主教圣职人员终身不能结婚,任何世俗的东西 不能接触,等级观念很重。 • 教皇 • 红衣主教 • 主教(跟神父忏悔) • 神父 • 一般神职人员
• 新教 • 牧师:白天上班在教堂,晚上和妻儿老小在一起, 有工资。 • 牧师带着教徒祈祷,直接可以跟上帝对话。
3、改革后的音乐形式 马丁•路德改革后的新教音乐(众赞歌)的特点: 新教音乐的核心体裁是不用拉丁语而译成德语来演唱。 众赞歌的曲调简单易唱,来源有的采用民间的通俗曲调, 有的由原来的格里高利圣咏改编,还有一部分由路德和其 他一些作曲家新创作而成。 采用单声部的音乐形式,后来吸取尼德兰乐派的复调艺 术,使单声部的新教歌曲成为四部和声的圣咏合唱,旋律 在高声部,接近后来的主调风格。
• 音乐特征: • 1、以声乐为主的复调创作手法,不仅体现 在宗教音乐中,同时渗透到世俗音乐中, 从而导致以复调技法为桥梁的宗教音乐与 世俗音乐的融合
• 2、音乐家不仅在教堂担任职位,创作宗教 音乐,还受雇于宫廷提供世俗音乐,音乐 家的地位提高,音乐也变得更加普及,大 众化,同时由于这种多元化的渗透,世俗 音乐的技术含量有所提高,宗教音乐的表 现也更加丰富。
• 代表人物: • 1、奥克冈(第一代作曲家) • 2、若斯坎(第二代作曲家) • 3、拉索(第三代作曲家)
• 1、奥克冈(第一代作曲家) • 历经法国三代君王,受到勃艮第音乐的影 响。 • 特征: • 喜欢运用模仿的复调手法“迷你卡农” • 创作三十六个声部的卡农曲
• 2、若斯坎(第二代作曲家) • 致力于复调音乐经文歌的创新,但不做迷 宫式的音乐。 • 强调歌词的意境、歌词的表现的内容,不 做数学式的音乐。

佛兰德斯乐派
1、形成(1450—1600) • 法国北部、比利时及荷兰南部地区形成的 音乐流派。 • 使复调对位音乐发展到盛期,在弥撒曲和 经文歌中常常把世俗曲调作为定旋律,常 采用尚松、牧歌等题材进行创作。
• 2、音乐特点: • 强调复调音乐中各声部的平等重要; • 喜好丰满的音响,三和弦完整出现,和声因素开 始出现; • 弥撒曲出现四声部,并且分成两个声部进行重唱, 形成对应; • 兰迪尼终止被正格终止和变格终止所取代。
2、音乐特点: 三声部复调音乐; 旋律、节奏集中在高声部,声部间并且以 三度和六度的方式进行; 世俗音乐与宗教音乐的融合,宗教音乐主 要是指经文歌,世俗音乐指尚松;
普遍运用兰迪尼终止式。(1761)

3、代表人物
自幼在勃艮第领地内的康布雷大 教堂当唱诗班歌手,年轻时在意 大利各宫廷、勃艮第宫廷任职, 后来成为康布雷大教堂的神父。
代表人物:帕勒斯特里那
第四阶段——威尼斯乐派(16世纪后期)
代表人物:维拉尔特

勃艮第乐派
1、形成与发展(1400-1450) 法国北部、比利时及荷兰南部地区形成的音乐 流派。 严格地说,“勃艮第”并不具有国家、民 族的含义,它更多的是一个时期中的地理文化概 念。 • 西方音乐史上把文艺复兴早期欧洲北方的第一 代作曲家称为“勃艮第作曲家” 。这些作曲家的 活动集中在勃艮第地区的范围内。勃艮第地区包 括现在的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以及法国中部、 东北部领地。 • 这些音乐家也没有形成一个真正的“乐派”, 因为勃艮第宫庭中音乐家的流动性很大,音乐是 开放的“国际性”风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