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玄武门之变看李世民

玄武门之变看李世民

蓄谋已久的玄武门之变
唐高祖即位以后,封李建成为太子,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

三个人当中,数李世民功劳最大,战功最多,势力也最盛;但由于中国皇朝历来的地长子继承制,李建成名正言顺地取得了皇位的继承权,被册封为太子。

这也就为宣武门之变的悲剧埋下了种子。

认真地分析玄武门之变的整个经过,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这是一场蓄谋已久的宫廷政变与权力之争。

一,收罗天下人才,以丰满羽翼
李世民是个极有政治头脑的人,他深刻地认识到大批的人才对于谋取皇位的重要性。

于是,整个的统一战争的过程就成了他聚笼大批文人武士、极力丰满羽翼的过程。

通过长期的南征北战,李世民的麾下逐渐凝聚了一大批忠心的人才。

在秦王府中,文的有房玄龄、杜如晦等,号称十八学士;武的有尉迟敬德、秦叔宝、程咬金等著名勇将。

这就为他日后的玄武门之变的成功实施提供了实力保证。

正如尉迟敬德曾经跟李建成的使者说的:“我是秦王的部下。

如果私下跟太子来往,对秦王三心二意,我就成了个贪利忘义的小人。

这样的人对太子又有什么用呢。

”拒绝了太子的千金贿赂。

从这件事上,我们看出李世民对于人才的收买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二,致力舆论宣传,以天下收买人心
李世民又是个极富深谋远虑的人,他清醒地认识到嫡长子继承制之于中国民众的深刻影响。

于是,他总是不失时机地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机会,来丑化太子的形象,以美化自己,为最后的玄武门政变以及篡取皇位,准备舆论基础和民意支持。

李世民通过自己的私人舆论宣传机关,极力地向公众透露这样的一种信息:李建成、李元吉知道唐高祖宠爱一些妃子,就经常在这些宠妃面前拍马送礼,讨她们的欢喜;而李世民却没有这样做。

例如李世民平定东都之后,有的妃子私下向李世民索取隋宫里的珍宝,还为她们的亲戚谋官做,都被李世民拒绝了。

于是,宠妃们就常常在高祖面前说太子的好话,讲秦王的短处。

唐高祖听信宠妃的话,跟李世民渐渐疏远起来。

以达到丑化太子势力集团,美化自身形象的目的。

李世民还通过他的私人舆论宣传机关,向社会公众传递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因忌恨李世民屡立战功,千方百计想除掉李世民。

如‘有一次,建成请李世民到东宫去喝酒。

世民喝了几盅,忽然感到肚子痛。

别人把他扶回家里,他一阵疼痛,竟呕出血来。

李世民心里明白,
一定是建成在酒里下了毒,赶快请医服药,总算慢慢好了’”的信息,以用来证明他后来发动的宣武门政变是迫于无奈而发动的自卫行为,争取到人们的理解。

这一切的宣传努力又进一步地说明了他在为日后的玄武门政变制造争取舆论优势和民意理解。

三,抓住有利时机,果断出击
那时候,突厥进犯中原,李建成向唐高祖建议,让李元吉代替李世民带兵北征。

唐高祖任命李元吉做主帅后,李元吉又请求把尉迟敬德、秦叔宝、程咬金三员大将和秦王府的精兵都划归他指挥。

他们打算以此剥夺李世民的军事权力,消除李世民对于皇位的威胁。

李世民充分认识到了形势的紧迫性,于是决定趁此机会,将计就计,突然发动蓄谋已久的玄武门政变。

当天夜里,李世民即进宫向李渊告了一状,诉说太子跟李元吉怎么谋害他。

唐高祖答应等明天一早,叫兄弟三人一起进宫,由他亲自查问。

在宫城北门玄武门执行禁卫总领常何本是太子亲信,却被李世民策反。

第二天早上,李世民叫长孙无忌和尉迟敬德带了一支精兵,埋伏在皇宫北面的玄武门,并且在早已被李世民策反的宫城北门玄武门执行禁卫总领常何的配合下,成功发动了玄武门政变。

在射杀了李建成、李元吉二人后,李世民派尉迟敬德手拿长矛气吁吁地冲进皇宫告诉李渊说:“太子和齐王发动叛乱,秦王已经把他们杀了。

秦王怕惊动陛下,特地派我来保驾。

”又派当时的宰相萧瑀等进言说:“建成、元吉本来没有什么功劳,两人妒忌秦王,施用奸计。

现在秦王既然已经把他们消灭,这是好事。

陛下把国事交给秦王,就没事了。


到了这个时候,李渊已十分明白自己的处境,在文逼武迫之下,他最终不得不早早地让出帝位,推出中央权力的舞台了。

或许历史是充满了许多的偶然,但当我们再次细细品味这场血腥的兄弟屠杀、骨肉相残的政变之时,我们不能不产生这样的思考,究竟这是李世民的无奈之举还是蓄谋已久?当历史事实总是客观的,许多的证据证明了当初的那场兄弟屠杀、骨肉相残的政变,却是某人为了满足个人的权力欲望,而蓄谋已久的一次阴谋。

人文与传媒学院 08级历史系柴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