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同市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20高一上·桂林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
消息传到中科院物质科学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时,科研人员_______。
骄傲和自豪让这些平时不苟言笑的科学家再也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
他们自主研发了缓冲拉杆,为此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实现的关键技术。
月球背面陨石坑星罗棋布,而且布满沟壑、峡谷、悬崖,平坦区域极少,这意味着嫦娥四号探测器着陆时,将_______四条主着陆腿着陆时间不一、冲击力分布不均的巨大风险。
_______,最先接触月面的探测器着陆拉杆必须具备极高的拉伸塑性、适中的抗拉强度和稳定的力学响应行为,()。
科研团队_______,历时六年,最终研制出一种新型缓冲吸能拉杆材料——高效吸能合金,填补了我国“地外天体探测器”着陆缓冲材料的空白。
这种合金的塑性可达到80%-110%,能够吸收巨大的冲击力,吸能特性优于现有的金属材料,相关技术水平在国际也_______。
未来将在我国深空探测领域发挥更加重大的作用。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拍手称快承担而且殚精竭虑名列前茅B . 欢呼雀跃承担因此处心积虑出类拔萃C . 拍手称快面临而且处心积虑出类拔萃D . 欢呼雀跃面临因此殚精竭虑名列前茅(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他们自主研发的缓冲拉杆,为此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实现了关键技术。
B . 他们自主研发了缓冲拉杆,为此次月球背面“软着陆”提供了关键技术。
C . 他们自主研发的缓冲拉杆,是此次月球背面“软着陆”提供的关键技术。
D . 他们自主研发了缓冲拉杆,是此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实现的关键技术。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确保着陆腿能吸收巨大的冲击力,并同时着地,从而保障探测器安全平稳地着陆B . 确保着陆器能安全平稳地着陆,着陆腿吸收巨大的冲击力,从而同时着地C . 确保着陆腿能同时着地,并吸收巨大的冲击力,从而保障探测器安全平稳地着陆D . 确保探测器能安全平稳地着陆,着陆腿同时着地,从而吸收巨大的冲击力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 (2017高一下·张家口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酷”字口语流行之我见读了《对语言污染不能太宽容——从“ku”说起》(本文认为“酷”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冷酷,冷峻”与“顶刮刮”“棒”“帅气”不沾边。
语言学界对不合规范的用语要坚决“亮黄牌”),有些不同意见,一吐为快。
当前“酷”字口语的流行,我以为不是偶然的,虽然它和外来语“cool”的音译(省去了“l”)有关,但却是符合我国语文文字的发展规律的,它和开士米(cashmere)、猫步(catwalk)、秀(show)等属同一类语言现象,它比这一类词语更具汉语特色。
“酷”字原来就一字多义。
《现代汉语词典》和《辞海》都指出,它除了“残酷”等含义外,还有“极、甚”的含义。
这后一含义并非自今日始。
司马迁的《史记》中不仅有《酷吏列传》还有《司马相如传》,其中引用了司马相如的《上林赋》说,“芬芳讴郁,酷烈淑郁”,把浓烈的香气,形容到了极致。
现今流行的口语“酷”不过是重新发掘了它的“非常”“顶级”“绝顶”的含义,并不是无源之水。
根据宁子介先生的研究,“汉字由‘象形字’开端,最终大部分演变成会意字,内涵外衍,意气磅礴,十分逻辑化。
”对“酷”字追本溯源,也许能找到它一字多义的演变规律性。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说,“酷,酒,厚味也,从本酉,告声。
”“酷”的部首“酉” 今天作十二时辰之一解,古汉语则是和酒联系在一起的。
“酉,八月黍成可为酿酒,象古文酉之形,凡酉(酒)之属,皆从酉”(《说文解字》),酉字篆书写作“酉”象形盛酒之容器,内含八字,其意略为八月收获粮食可酿成美酒。
看来“酷”最初大约是用来形容醇酒的香气和味道的,以后衍生出“极、甚”的含义也是顺理成章的。
现今流行的口语“酷”虽受外来语的影响,也还是上述含义的延伸罢了。
“酷”字的另一义大约是“声旁”“告”的衍生物。
“告”字篆书写作“告” “牛触人,角著横木,所以告人也,从口,从牛”(《说文解字》)。
牛撞伤了人,从而发生纠纷,去“告”牛的主人,由此进一步衍生出残酷、冷酷等含义,也是合乎逻辑的。
这大约就是宁子介先生所说的“内涵外衍”现象吧。
当前“酷”字口语的流行并不会改变这种一字多义的状态,笔者以为不必作忧天之虑。
对于此类语言现象,即通过外来语的影响,融合汉语字词的某些特点,使字词产生出某种新意,我们应采取什么态度呢?还是周洪波先生说得好,“我们应象对待新事物一样,对新词语抱着积极欢迎的态度,多些理解和宽容,少些大惊小怪”。
“新词语用冒了并不可怕,如果语言僵化,词汇贫乏,那才是真正可怕和可悲的呢。
”(1)第二段列举“开士米”、“猫步”和“秀”等词语是为了说明什么观点?()A . “酷”的口语流行不是偶然的。
B . “酷”比这一类词更具有汉语特点。
C . “酷”和这些词一样都跟外语有关。
D . 受外来影响而发展汉语新词是符合我国语言文字发展规律的。
(2)五,六段根据《说文解字》考证“酷”字的“衍生义”,论证了一个什么观点?()A . 现今流行“酷”的新义,是“酷”字本义的延伸。
B . 说明一个词的词义可以衍生。
C . “酷”的几个意义的衍生很有道理。
D . “酷”口语的流行并不会改变一字多义的现象。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 同意因受外来语影响而使“酷”字产生新义的看法。
B . “酷”字的新义是“用冒了些”,但要多些理解和宽容,少些大惊小怪。
C . 阻碍语言发展的是语言僵化和词汇贫乏,而不是新词新义用过了头。
D . “酷”字的新义除了受外来语影响,还可以追溯造字渊源,认定新义也是由古义衍生而来的。
3. (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李学勤访谈录:如何认识中华文化的湖湘面孔?黄友爱:中华文化主要是黄河、长江两河流域文化,在先生看来,作为长江文化之一脉的湖湘文化,有什么值得注意的特点和亮点吗?李学勤:湖湘文化呢,是长江文化的一个分支,主要代表的是长江中游南部的文化。
湖湘这个概念,至少从宋代以后就很突出。
至于它的特点,接下来我会谈到。
黄友爱:近年在湖南出土了大量简帛文书,包括里耶秦简、走马楼吴简等,请先生谈谈这些资料对于研究中国历史和湖南地域文化方面的意义。
李学勤:这个涉及我们的专业,简帛学。
我们知道世界上这些古代文明的书写材料是不一样的,比如埃及用的纸莎草、亚述用的泥版,都没有我们用的这个竹木简和帛书易得和方便。
而我们出土的战国简帛,最早发现就是在湖南。
一九四二年在长沙的子弹库,在一个小墓里出土了楚国的帛书,遗憾的是由于战乱,这件帛书现在被收藏在美国。
你刚才讲到了里耶秦简,但年代更早的战国简最早也是在长沙发现的。
一九五〇年开始连续发现了三批战国简,最早一批是在长沙的五里牌。
刚刚你提到的一些近年的发现,也是非常丰富非常了不起的。
湖南地区是出土古代简帛非常丰富的地区,上至战国,下至秦到两汉。
出土的这些简帛对于历史研究的意义太大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古书都是后人传刻的版本,像《诗经》《尚书》这些书都很早了,但我们今天看到的都是用现在的文字写成的,不是古代的原貌。
经过两千多年的传抄,里面必然有些和原貌不一样的地方,这是不可避免的;而现在发现的这些简帛,是原物,有的是古书,有的是古代文书。
我们研究一篇简的书籍这次就出版了十大本,所以说这个出土简帛的学术价值是很大的。
黄友爱:湖南境内有南岳衡山。
但是开始南岳并不在湖南衡山,而在安徽霍山,请问从霍山到衡山,这一转变对于湖南的地域文化有何意义?李学勤:这是学术界的一种说法,我个人对这种说法是存疑的。
中国历史上有一件很重要的东西叫岣嵝碑,也称禹碑。
一开始因为大家不认识,就都认为是大禹治水刻的碑,原先就在衡山上。
后来岣嵝碑原碑找不到了,但还有一些传刻的本子,比如四川一些地方。
近年来研究这个可能和少数民族的古文字有关,从这个我们可以看出来在古代的时候南岳衡山就有它特别的历史文化意义。
至于这个岣嵝碑,我认为它很可能和巴蜀文字有关系,因为二者的结构很像。
所谓巴蜀文字,是指在今天川渝地区出土的一些古代文字,时间从战国一直到西汉。
这种文字至今没能被解读,我们不认识,但它又有两个系统:其一与汉字比较接近,另一种则可以确定包含拼音因素。
与汉字接近的这个系统的巴蜀文字和岣嵝碑的写法和笔势都很像。
当然这只是一个猜测,因为岣嵝碑的真本已佚。
黄友爱:禹碑是内容涉及湖南的最早的古代石刻文献吗?李学勤:刚才我说了这只是一种猜测,不宜作过多的推论。
黄友爱:先生怎么看待岳麓书院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以及其在湘学研究和传播中的历史地位?李学勤:岳麓书院是古代的四大书院之一,实际上作为学府从建立书院就一直传承下来的只有岳麓书院,其他的书院历史都中断了。
今天的湖南大学就是在岳麓书院的传统上建立起来的。
岳麓书院到今天已经有一千余年的历史了。
它的文化史可以写一本专著来讲,但主要就是两段,南宋和近代。
南宋的张栻和朱熹有过“朱张会讲”,这个事情给我们一个很重要的认识。
大家讲宋代理学就是程朱,这当然没有问题。
但实际上宋代理学的建设者还有很多,张栻(张南轩)当然算一个,还有更早的一个湖南人周敦颐。
张栻的学风和朱熹很相近,但也有不同,这也是他们会讲的意义所在。
可以说这个时代的岳麓书院开辟了后世的学术传统,而张南轩在其中的地位我们讲得还不够。
我常常说理学史上的湖湘学派和浙东学派讲得还不够。
理学就如梁启超所说,是一个思潮,是一群人而非只有程朱。
另外一段近代的湘学,我觉得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它和清朝的理学和汉学都区别开了。
清朝的汉学就是乾嘉,这到清中叶嘉道时期就显现出一个不足——它是纯学术的,和国计民生没有关系。
那么对它的批评就产生了,只从理学角度批评是不起作用的,但从另外一个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对它进行批评,湖南学术界就起了很大作用。
且不说后来的康梁,我提到一个人王闿运(王湘绮)就很重要。
王湘绮很大一个作用就是把学风从湖南带到四川,如开办存古学堂。
我常常说晚清的传统学问异军突起的一个是湘学,一个是蜀学,而蜀学又受到湘学的影响。
黄友爱:最近,考古人员在湖南道县境内的福岩洞发掘了四十七枚具有完全现代人特征的人类牙齿化石,您怎么看待这次发掘的意义?李学勤:这个对于考古学是很重要的一个贡献。
当然这不是狭义的考古学,是古人类学。
关于人类起源的问题,现在世界上还是有争论的。
究竟人类是不是都是从非洲走出来的,如果是的话,这发生在什么时候?这就是“夏娃学说”究竟站不站得住脚的问题,这都还是可以讨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