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二章 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原则
第二章 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原则
给孩子选择什么样的幼儿园,家长基本上持两
种不同观点:一是要给孩子上最好的幼儿园,
开销大点没关系,宁愿委屈自己,也不能委屈
孩子。“孩子的教育是一环套一环的,上不了
【案例呈现】 ——1
儿园,就输在了起跑线上,就会影响到 今后的学习发展。所以,幼儿园一定要找最好 的。”“收费高低且不说,我很在意幼儿园有 没有办学经验,有没有很好的幼师队伍,有没 有成套的幼儿学习娱乐用具。”
的还具有“评价功能”和“激励功能”。
教育目的的特点:
教育目的是一个发展着的概念。它受一 定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政治经济制度的 制约,同时也要考虑到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 特点。不同国家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教育目 的的内容会有所不同。
(二)我国的教育目的
1、我国的教育目的的表述包含在教 育方针、教育政策中。 2、我国教育目的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 同的表述,但整体上具有统一性。
一、我国的教育目的
(一)什么是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是指一个国家、民族通过 教育,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
它是国家对培养人才的质量和规格的总
体要求。
教育目的具有“导向功能”和“定向功 能”,指引着教育过程的方向,使教育行为 成为有意义、有秩序的的活动,避免或矫正
教育行为的盲目性和机械性。此外,教育目
丽进入一所双语幼儿园,因为她看中了这所幼
儿园的硬软件设施,而且考虑到学习外语的重
要性,想从小就给女儿接受系统的外语教学。
小丽的父亲主要考虑接送是否方便,因为平时
【案例呈现】 ——1
工作忙,如果幼儿园太远,接送女儿很不
方便。小丽的奶奶则觉得选择幼儿园关键看伙
食,“孙女还小,营养最重要。”不少家长和
王女士家一样,不知如何给孩子选择幼儿园。
的特殊的具体的要求。
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
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教 育目的必须集中反映时代、社会和个体发展的总 体要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的体现,具有一定的 终极性。教育目标是教育活动的具体努力方向, 因学校与专业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因教育阶段、 对象的不同而不同,也因课程的不同而不同。
(二)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内涵 幼儿园教育目标是国家对幼 儿园提出的培养人的规格和要求,
教育;四是家中虽有看护人,但是希望能得到
【案例呈现】 ——2
幼儿园的亲子教育辅导;五是部分少数民 族家庭和有轻度残障困难的家庭,需要幼儿园 给予特殊服务。针对这些不同的入托需求,幼 儿园为家长开设了多种可选择的入托形式,让 家长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幼儿园常
年开办整托、日托、长日托、半日托、临时托、
断提高家长的科学育儿水平,幼儿园还设立了
多种与家长交流、互动的宣传形式,有家长会、
【案例呈现】 ——2
家长委员会、家园联系册、家园宣传栏、
家长信箱、电话访谈等等。家长们充分体验到
了老师们细致人微的服务带来的温暖。幼儿园
的保健医主动为幼儿联系矫冶医院,带将要入
托的幼儿去体检,还给幼儿进行保护牙齿的教
(二)幼儿园为家长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福利性)
二、新时期幼儿园双重任务的特点
【案例呈现】 ——1
许多望子成龙的父母早早为孩子的“第一
个课堂”开动脑筋,远近距离、办学特色、教
学质量等都成了家长们考虑的问题。市民王女
士的女儿小丽已经到了入园年龄,可是家人对
小丽进入哪所幼儿园意见不一。王女士想让小
创新、独立
(二)为家长服务的范围不断扩大
(三)家长对幼儿教育认识不断
提高,要求幼儿园具有更高的教 育质量。
想想与说说:
小明的父母因工厂加班,没能按时来 接孩子。如果你是老师,该怎么办?为什 么?
幼儿园教育八大原则
1、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的原则
一 般 原 则
2、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原则
3、面向全体,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
低幼托、回民【案例呈现】 ——2
除此之外,幼儿园为家长制定了切合实际需 要的服务项目,如:为幼儿钉扣、扦边、修拉 锁、粘鞋底、缝开线、绣名字、洗澡、理发、 代买幼儿用品、代交托儿费、方便雨披、方便 雨伞、方便小座椅;为部分幼儿烹调回民饭、
婴儿饭、防过敏饭、病号饭、特需饭。为了不
我国的教育目的
1995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
定,我国的教育目的是: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
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和接班人。
二、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
(一)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
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教育事业培养人的
总体的质量要求。
教育目标是国家对各级各类教育提出
全面发展是全球幼儿教育目标的发展趋势
全面发展是我国一贯的教育方针,在我国 幼儿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当中也一直以此为依据。 但是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总表现为某一方面的偏 重和缺失,如重知识轻道德,全面发展的要求 还只能停留在纸面上。
这种现象的存在有着诸多原因:
1、长期文化传统的影响 2、家长的功利需要 过早为孩子选择职业定向,学习一技之长。 3、教育的压力
幼儿园教育的目标 幼儿园教育的任务 幼儿园教育的原则
第一节 幼儿园教育的目标
教学目标
1、理解和熟记我国的教育目的。 2、理解并熟记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 熟悉幼儿园各方面教育的具体目标。 3、理解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的关系。 4、知道幼儿园教育目标制订的依据和 应注意的问题。 5、掌握关键术语及其定义。
我国不同历史时期教育目的的表述(一)
1957年,毛泽东,“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 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 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58年,《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教育的目的是培 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80年,邓小平,要培养一代“有共产主义理想、有道 德、有知识、有体力,立志为人民做贡献,为祖国做贡献, 为人类做贡献的新人。 1981年,《关于建党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知识分子与工人、农 民相结合,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要造 就大批的合格人才,“这些人才,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 有文化、有纪律„„” 1995年,《教育法》,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 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五)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
宏观层次: 教育目的 幼儿教育的总目标 中观层次: 目标 各个幼儿园的教育目标 体、智、德、美目标=五大领域的
微观目标:
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目标
(六)制订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应注意
的问题
1、教育目标分解的方法要恰当 2、教育目标的涵盖要全面 3、教育目标要有连续性和一致性
教育目的 幼儿园教育目标 各年龄阶段教育 目标 学期教育目标 一个幼儿园的教育 目标 一个班级的教育目标
一月,一周(单元活动) 不同活动组的教育目标 教育目标 一日(一个)活动的教育目标 每个幼儿个体的教育目标
按时间范围分
按指导范围分
2、教育目标的涵 盖要全面
处理好体育和其他 各育之间的关系;处理 好智育与德育之间的关 系;处理好知识和智力 的关系;处理好全面发 展好因材施教之间的关 系
便是惊讶和生气“你怎么又尿床了?”继而告 诉其他工作人员:“某某又尿床了。” 2、进餐的时候,老师说,“快吃!不准说 话!”
问题:以上两种做法对吗?为什么?
1、现代的保育观应涵盖身体保育和心理保 育两方面,具体含义:
一是对幼儿身体和心理的保护和照顾,使其能
正常发育;
二是对幼儿身体机能和心理能力的促进,使其
儿园的活动中了?
(四)制订幼儿园教育目标的依据
1、依据教育目的——培养全面发展的幼儿
2、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可能性
幼儿的发展是有一定年龄特征和规律的,是一 个按照一定顺序、不断地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过程, 教育目标如果不符合幼儿发展的规律,不符合幼儿
个体的发展需要和可能性,就不可能变成现实。
3.幼儿园教育的性质、任务和特点
3、教育目标要有连续性和一致性
【资料阅读】 【问题研讨】 此幼儿园教育目标体系是如何层层分解 的?其目标涵盖了哪些内容,你认为全面吗? 各月份的目标是否体现出连续性?你如何看 出来的?
(五)幼儿教师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 1.教师是影响实现目标的重要因素 (1)掌握理解内涵; (2)掌握转化技能; (3)选择适当的方式方法。 2.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实现 (1)消除环境中的干扰; (2)教师的教育目标真正为幼儿发展服务。
我国不同历史时期教育目的的表述(二)
1996年,《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 素质教育的决定》,“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民族素质为根本宗旨, 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 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 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坚持教育为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 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坚持育人为 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 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4、充分利用儿童、家庭、社会的教育资源
的原则 5、保教结合的原则
特 殊 原 则
6、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 7、教育的活动性和活动的多样性原则
8、发挥一日活动整体教育功能的原则
第三节 幼儿园教育原则
什么是幼儿园教育原则?遵循教育原则 有何意义?
能更好地发展与完善。
2、幼儿园教育不在 于获得某一知识和技能, 而在于“在快乐的童年 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 发展的经验”,追求那 种“有利于儿童长远发 展”的情感、态度、能 力,并以此来决定内容 的取舍和各领域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