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篇翻译中英汉词汇衔接手段对比分析衔接是语篇连贯的重要内容,连贯的构建离不开衔接机制。
在所有衔接机制中,词汇衔接是衔接中最突出、最重要的形式。
英汉语篇中的词汇衔接手段大体相同,两者又有差异,在词汇重复上尤为明显。
英语语篇中不会过分地使用某一词汇,较多地使用同义词、近义词等其它衔接手段。
汉语中倾向使用重复手段,特别是原词重复。
英语语篇中上下义词汇项经常出现在同义语篇中,形成连贯的衔接。
它们各自的类属关系,表明各自的层次和语义;汉语由于其衔接的内隐性特点,这种上下义词汇衔接关系不如英语明显。
正确认识英汉语篇的词汇衔接手段,对翻译实践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学价值。
标签:连贯衔接衔接手段词汇衔接衔接是语篇产生的必要条件,是构成语篇的重要成分。
Hoey(2000)认为词汇是衔接中最突出、最重要的形式,占篇章衔接的40%。
英汉语篇分析中,应考虑词汇衔接手段的重要性。
英汉词汇衔接手段有很多共同之处,又存有各自的特点。
正确认识英汉语篇的词汇衔接手段,对翻译实践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学价值。
一、英汉语篇词汇衔接对比的理论框架(一)衔接与连贯(Cohesion and Coherence)连贯与衔接是语篇分析领域的两个基本观念。
连贯的研究起步较早,随着现代语言学而产生(苗兴伟,2004)。
一般认为,Halliday和Hasan(1976)的《英语中的衔接》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衔接理论的创立。
在国内关于连贯和衔接的研究起步较晚。
胡壮麟(1994)的《语篇的衔接与连贯》一书推动了国内该领域的研究。
而张德禄也从衔接力、衔接机制、衔接形式和意义等方面深入探讨了语篇的衔接功能,对于衔接理论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在语篇分析时,有必要区分连贯与衔接这两个概念(Hoey,2000;Halliday & Hasan,1985;胡壮麟,1994;张德禄,2001)。
衔接通过语言的形式特征,即特定的语法结构和成分排列顺序等来组织概念意义和人际意义,所以它是由比较具体和直接的形式特征来体现的(张德禄,2004)。
连贯是意义领域的概念,它由情景语境决定,由形式(词汇、语法、语音)特征来体现。
要使语篇连贯,必须具备两个相互关联的方面。
首先,语篇内部各个部分在意义上是相互联系的,也就是说,是衔接的;第二,语篇必须适合情景语境,在语境中有适当的功能。
前者要受后者的制约(张德禄,2006)。
也就是说,语篇内部的衔接必须和具体语境结合起来才能确定语篇的连贯性。
(二)主要语篇衔接手段Halliday和Hasan在《英语中的衔接》(Cohesion in English)一书中,将语篇衔接分为5种成分,分别为替代、省略、指称、连接和词汇衔接。
这五种成分中四种(省略、替代、指称和词汇衔接)可以形成同指(co- referenfiality)、同类(co-classification)、同延(co-extension)和有机关系四种关系。
有机关系包括连接关系、相邻对关系、延续关系等(张德禄,2001)。
其中替代和省略常出现在口语交际中,替代指用前面已经出现的同类非人称代词代替句中的某个成分;省略是指省去前面句中出现过的词语、短语和分句子。
省略和替代都是同类关系,即依靠句中的替代和省略成分与前面句子出现的词语、短语和分句之间建立的关系来体现。
指称、连接和词汇衔接常用于英语写作。
指称建立起来的是同指关系,指下面句中的解释依赖于前面句中出现的同一事物,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定冠词和比较级四类。
连接是一种有机关系,把两个句子或者比句子大的单位以一定的逻辑语义关系联系起来。
Halliday和Hasan(1976)将连接分为5类,分别为增补词(additive)、转折词(adversative)、因果关系词(causal)、时间连词(temporal)、接续词(continuative)。
(三)词汇衔接及其衔接手段词汇衔接不同于指称和连接,是由语篇中出现的词汇之间的关系建立起来的同指、同类和同延关系,由具有同义、反义、上下义关系、搭配关系的词汇体现(张德禄,2001)。
词汇衔接包括复现和搭配,复现是指一个词项以原词或同义词的方式在同一语篇中重复出现,语篇通过这些词汇的选择运用,实现语义衔接(侯家旭,2000)。
1.复现复现不仅仅是词汇在句中的重复(repetition),而且还包括同义词(synonym)、近义词(near-synonym item)、上义下义词(superordinate item)和广义词(general item)。
词汇复现一般容易辨认,如例(1)和例(2)中“asent”和“climb”这组近义词;例(5)中的“professional athletes”和例(4)中的“professional tennis player”形成上下义关系;例(5)中的“thing”是个广义词;在例(4)和例(5)中“attention”的重复。
(1)The ascent up the Emmons Glacier on Mt.Rainier is long but relatively easy.(2)The only usual problem in the climb is finding a route through the numerous crevasses above Steamboat Prow.(3)In late season a bergschrund may develop at the 13,000-foot level,which is customarily bypassed to the right.(4)Some professional tennis players,for example,grandstand,using obscene gestures and language to call attention to themselves.(5)Other professional athletes do similar things,such as spiking a football in theend zone,to attract attention.2.词汇搭配词汇搭配主要指词与词之间在同一语境中同时出现的组合关系(侯家旭,2000)。
Hoey(2000)认为词汇搭配是通过文本中经常出现的词项间的组合形成的。
相比于词汇复现,词汇搭配需要考察词与词在语境中的组合关系,因此更难研究。
Morris和Hirst将词汇搭配分为系统化的语义关系(systematic semantic)和非系统化的语义关系(unsystematic semantic)。
其中系统化的语义关系包括数量、颜色、部分和整体等关系;而非系统化的语义关系更多基于具体的语境,如例(8)和例(9)中“camping trip,household chores,wood for a fire,tent,water from a creek”就是基于“camp”这个语境而共同在句中出现的。
词汇搭配通过词汇共现(co-occurrence)来决定词在语篇中的组合关系。
词汇共现是指词汇共同出现的倾向性,包括反义关系(autonym)、互补关系(complementarity)、数量序列关系(number-order series)和部分整体关系(part-whole)(Morris & Hirst,1981)。
例(6)和例(7)为系统化的语义关系,其中“green”和“red”同属于“color”这个系统;例(7)和例(8)属于非系统化的语义关系,两句中的词汇并不同属于某个系统。
它们之间的衔接直接依赖与“camping trip”的关联词。
例(8)中“camping trip”的关联词有“wood for a fire,tent,water from a creek”。
(6)Mary likes green apples.(7)She does not like red ones.(8)On a camping trip with their parents,teenagers willingly do the household chores that they resist at home.(9)They gather wood for a fire,help put up the tent,and carry water from a creek.二、英汉词汇衔接手段对比(一)奥巴马就职演讲稿语篇分析下面分析奥巴马演讲稿的词汇衔接,并通过对这项衔接机制的分析看英汉词汇衔接的关系。
该语篇的话语方式是一对多的演讲,属于感召型言语。
在语篇中,有些意义上相互关联的词语通常同时出现,这些词语属于同一词汇套(lexical set),形成词汇链(lexical chain)。
这篇演讲稿中,奥巴马在提及金融危机时,使用了“at war,weakened,failure,job shed,businesses shuttered,adversaries,threaten”等词来衔接句子,这些词形成一个词汇链,具有较强的语篇衔接力。
该语篇共有35段,108句。
全文共有77个词汇链,其中重复有46项,同义/近义关系10项,广义关系11项,上下义关系1项,整体和部分关系1项,反义关系7项,互补1项。
从人称角度看,演讲者使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
语篇中,词汇衔接机制中词汇的重复现象尤为突出,占词汇衔接的60%(见表1)。
表1:语篇中词汇衔接手段统计词汇衔接手段个数占总数百分比(%)复现重复46 60%近义/同义10 13%上下义1 1.3%广义11 14%搭配反义7 9.1%互补 1 1.3%数量序列0 0整体部分 1 1.3%(二)英汉词汇衔接手段对比英语讲究“形合”,重视语篇结构的严谨,要求词语能清楚体现语篇的逻辑关系,因此语篇中的连贯是由外显的衔接来体现的。
汉语重“意合”,句子“形散而神不散”,句子之间的语义关系通过内在的联系和逻辑关系来体现,因此语篇的连贯大多不借助形式或逻辑用语,而是依靠内隐的衔接手段。
英汉语篇中的词汇衔接手段大体相同,又有差异,其中在词汇重复上尤为明显。
英语语篇中不会过分使用某一词汇,较多的使用同义词、近义词等其它衔接手段。
奥巴马演讲中的重复多体现在排比句上,其衔接性显得自然而且让人印象深刻。
汉语中倾向使用重复手段,特别是原词重复。
(10)Forty-four Americans have now taken the presidential oath.The words have been spoken during rising tides of prosperity and the still waters of peace.译文:迄今为止,已经有44个美国总统宣誓就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