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上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七上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第 四 单 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大一统的秦汉帝国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3
政权分立与 2 民族汇聚 1 中华文明的起源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4
中国历史纪年表
25
220
北朝
266 304 386


东 北 魏 齐
581
东汉
221

222
三国两晋 西 晋 南北朝
439 317 420
பைடு நூலகம்
十六国

西 北 魏 周
534 502



东 晋

479


557 589
三 国
两 晋
南朝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特征
20课 22课 21课 23课 24课
政权分立 孕育着统一 民族汇聚 南方经济得到空前发展 科学技术显著进步 文学艺术异彩纷呈
战争
战争名称 时间 交战双方 结果 曹操胜,统一了 黄河中下游地区 官渡之战 200年 曹操与袁绍
人口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
江南经济发展的表现
概 农业 况
湖田、牛耕等先进生产技术 麦稻兼作,双季稻; 水利工程
纺织业
手工业 冶铸业 制瓷业 造船业
蜀锦、设立专门机构管理-灌钢法 青瓷
技术发达,远航--
商业
初步发展,城市繁荣(建康城)
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的原因
1.人口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先进技术和 先进工具; 2.南方战乱少,较稳定; 3.南方一些统治者采取一些有利于生产 的政策,促进生产发展; 4.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5.南北方各族劳动人民共同开发.
208年 孙刘联军 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赤壁之战 与曹操
三国
国名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魏 蜀 吴
220年 221年 222年
曹丕 刘备 孙权
洛阳 成都 建业
人口南迁
1.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 2.西汉时,大部分人口分布在黄河流域。 3.东汉末年,北方人为躲避战乱南迁。 4.西晋后期,形成了南迁浪潮。 5.南迁的人口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
目的: 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 黄河流域的控制。 迁都洛阳 内容 汉化政策: (服、语、姓、姻)
影响: 促进了民族融合;加速了北方民族 封建化得进程。
名称
背景
铁器、 牛耕的 使用和 推广, 地主阶 级出现
目的
内容
意义
成功 启示 的原因
改革是 社会发 展的动 力、改 革是强 国之路
商鞅变法
孝文帝 改革
有人说:“这是一个乱世,一个开 放的时代,也是一个弃旧图新的时代。 新旧交替,人民和时代都在不断地选择 中,并为未来的大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 础。” 还有人认为“这一时期,封建的大 一统局面被打破,社会处于分裂状态, 政权更迭频繁,是历史的停滞、倒退”。 你是否同意,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的观 点。
第21课 南方经济的发展
今天璀璨 的中华文 明是中国 各个民族 共同创造 的结果。
名称 商鞅变法
背景
铁器、 牛耕的 使用和 推广, 地主阶 级出现
目的 变法 图强
内容
意义
成功 启示 的原因
改革是 社会发 展的动 力、改 革是强 国之路
1、2、富强起来、 国力大增、 3、4、坚实基础 5 、6 、
孝文帝 改革
民族汇 聚成为 主流
1.从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中, 你认为对今天的经济发展有何 启示? 2.假如你是某市的市长,为了 发展经济,你会采取哪些措施?
环境
人才
技术
政策
称谓
人名 祖冲之 贾思勰 郦道元 王羲之 顾恺之
著作(成就)
地位
数学家
农学家 地理学家 书法家 画家
石窟
云冈 龙门
北 魏 孝 文 帝 改 革
背景:民族汇聚逐渐成为时代的主流。
民族 汇聚 成为 主流
1、2、 富强起来、 变法 3、4、 国力大增、 都顺应 图强 坚实基础 历史发 5、6、 展的潮 流 迁都、 学习-促进--汉化 加强--
类 别
特征
问题探究
政 治 形 势 ③ (1)图示中①和②处分别是什么政权(或王朝)?它们的都城都位于今 天的哪座城市?(3 分) (2)根据图示分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特征是 ③ 。(1 分)
当时北方人口 南迁的原因是 什么呢?
• 一、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的原因 人口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先进技术和先进 工具; 南方战乱少,较稳定; 南方一些统治者采取一些有利于生产的政 策,促进生产发展;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南北方各族劳动人民共同开发
是不是少数民族的东西都是落后的没用的呢?
胡床、方凳、 圆凳成为汉 族喜爱的家 具
江南 经济 地区 状况 开发
(3)图示中反映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1 分)
民族 民族 关系 交融
(4)图示中北魏孝文帝改革迁都 ④ ,该图示反映出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 族交融是怎样的关系?(2 分)
科 技 文 化 ⑤ (5)图示反映了我国书法字体的演变,东晋王羲之的代表作 是 唐朝的 ⑤ ,有“天
下第一行书” 的美誉;根据图示分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的特点 ;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是 。(3 分)
1.《三国演义》里的“借东风”、“草船借箭”、的 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而它们都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的关键战役有关。这场战役是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2.“三顾茅庐”的故事发生在襄樊隆中,下列与故事相 关的历史人物是 A.袁绍 B.诸葛亮 C.孙权 D.曹操 3.东汉末年,经过长期的军阀混战,相互兼并,于公 元3世纪20年代,形成了三国鼎立局面。其中在中国 北方建立的政权是 A.魏 B.蜀汉 C.吴 D.东晋
学习-- 迁都、 促进--加强-- 汉化
6.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下列人物中,顺 应历史潮流进行改革,从而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 的是 A.北魏孝文帝 B.光武帝 C.汉武帝 D.秦孝公 7.右图(魏晋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中历史现象导致的直 接后果是 A.江南经济发展 B.北方文化繁荣 C.专制统治加强 D.国家统一完成
4.下面哪幅图直观反映了三国鼎立的形势
A
B
C
D
5.下列关联错误的是 A.祖冲之——数学家 B.王羲之——书圣 C.郦道元——农学家 D.贾思勰——《齐民要术》
6.材料解析题: 北魏初年,有个姓拓跋的人穿鲜卑的衣服,说鲜卑话, (1)改鲜卑姓为汉姓,改穿汉服,说汉话, 曾担任“白鹭官”,没有俸禄,但战争中掠夺到的财物 与汉族官员通婚。 可以归己。 (2)北魏孝文帝改革。 (孝文帝改革或拓跋 若干年后,他的后人已改用汉人的“元”姓,担任的官 宏改革、元宏改革) 职是太尉,有规定的俸禄可以领取,穿汉人的衣服,说 (3)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过程。 汉话,还与朝中的一个汉人官员结成了亲家。 (加速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过程,加速了鲜 (1) 上述情境中,与“白鹭官”相比,其后人的生活习 卑族封建化的过程,鲜卑族融入到中华民 俗发生了哪些变化 ? 族大家庭中有利于社会的进步等 ) (2) 导致“白鹭官”后人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源于历史 上的哪一重大改革? (3) 分析情境中“白鹭官”后人的变化,说明这次改革 具有怎样的积极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