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家畜环境卫生学简答题 2

家畜环境卫生学简答题 2

第一章家畜环境与应激1.问答:应激对家畜生产性能及健康有何影响?在畜牧业生产中如何控制家畜的应激?答:一、应激与疾病1、应激可引起胃和十二指肠的出血性溃疡。

2、应激能抑制免疫反应,阻碍抗体形成,从而削弱了对肿瘤的抵抗力,使肿瘤容易发展和转移。

3、高强度的应激会提高鸡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寄生虫等侵袭的抵抗力。

4、导致条件性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传染病及病毒性疾病的发生,如猪肺疫、沙门氏菌病等。

二、应激与生产性能1、应激能够影响家畜的生长发育2、应激对家畜繁殖有不良影响一般认为在应激情况下,会导致幼畜性腺发育不全,成年家畜精子和卵子的生成、发育及成熟受阻,从而使家畜的繁殖性能受到影响。

3、应激对母畜泌乳有不良影响4、应激对肉质的影响:环境应激会影响肉品质量,主要导致PSE肉,以及少数产生DFD 肉。

三、环境应激的预防:1、改善环境条件①避免环境骤变。

②改善环境卫生,防治各种环境污染。

③保持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

④改善运输条件,避免高温、拥挤、野蛮装卸等运输条件。

⑤避免几种应激因子集中作用机体。

2、选育抗应激品种选育、推广抗应激的家畜品种,淘汰应激敏感家畜。

3、药物的应用4、加强锻炼第二章温热环境一、等热区在畜牧业生产上有何意义?1、为畜牧生产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2、为畜舍的热工建筑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3、为动物引种育种提供依据二、为什么说无论气温高低,高湿对于热调节都是不利的?①高温时家畜主要依靠蒸发散热,空气水汽量大,畜体蒸发面水汽压与空气水汽压之差减小,蒸发散热受阻,畜体的散热困难,可以说高湿加剧了高温对畜体的影响。

②低温高湿低温时家畜以非蒸发散热为主,低温时湿度大对家畜极为不利。

在高湿时,家畜的被毛和皮肤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使其导热系数加大,降低体表的热阻作用,使体内的热量易散失。

三、温度对家畜健康及生产性能有哪些影响?答:1、①温度对生长肥育的影响无论是在寒冷或是炎热的环境中都会导致家畜的生产力下降。

②温度对产乳的影响乳牛的产乳量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而不断降低。

环境低温也会影响产乳量。

一般认为温度低于–6℃,产乳量会下降。

③温度对产蛋的影响温度过高,产蛋率下降,蛋形变小,蛋壳变薄、脆且表面粗糙。

温度过低,产蛋率下降,但蛋较大,蛋壳质量不受影响。

2、温度对家畜繁殖的影响①对公畜的影响高温环境会影响公畜的性行为,降低公畜精液品质,使精子密度、精子活力、正常精子百分率下降,死精率升高,导致母畜的受胎率下降。

②对母畜的影响:①影响母畜的发情。

②高温会使母畜的受胎率减少。

③高温会影响胚胎各个发育阶段。

④对产后母畜也有不良影响。

5、对畜产品品质的影响饲养于高温环境中的肉牛,肉中所含的脂肪较低。

饲养于低温环境中的瘦肉型的猪,脂肪含量增加,使廋肉率下降。

当环境温度过高时,易诱使猪产生PSE肉。

高温使蛋鸡蛋壳变薄、变脆,破蛋率和软壳蛋增加。

6、死亡率夏季高温(30℃以上)可使蛋鸡月死亡率达到4.5%,比17℃适温死亡率高62.0%。

夏季30℃以上高温使60日龄断奶仔猪死亡率比18~27℃适温高12%。

低温环境对幼畜具有明显影响,低温可导致幼畜体温下降而使动物死亡率增加。

在饲料供应充足的情况下,低温对成年动物死亡率无明显影响,但在饲料缺乏条件下,低温可导致动物大量死亡。

气温对家畜健康的影响:(一)对家畜免疫的影响高温使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都有不良影响。

初生仔畜从初乳中获取免疫球蛋白的被动免疫,在冷应激时水平下降。

(二)气温的直接致病作用如热射病、呼吸性碱中毒、冻伤、羔羊肠痉挛、感冒、支气管炎、肺炎等。

三)气温的间接致病作用适宜的温度有利于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繁衍,诱发传染病与和寄生虫病的发生和流行高温或低温可降低饲料品质,使动物产生疾病四、影响等热区和临界温度的因素1、动物种类2、年龄和体重3、皮毛状态4、饲养水平5、生产水平6、对气候的适应性7、管理制度8、环境状况五、防潮措施:1、选好场址2、设防潮层3、保温4、及时清除粪便、污水,经常更换污湿垫料;5、保持正常的通风换气6、训练家畜(如猪)在舍外排粪排尿第三章光环境(1)太阳辐射强度与哪些因素有关?1、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表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它跟纬度、季节和一天的不同时间有关。

2、大气透明度:3、海拔:4、地表面性质:不同颜色地面,反射光线的能力也不同。

(2)紫外线对家畜有哪些作用?1、杀菌作用2、抗佝偻病作用3、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力4、红斑作用5、色素沉着作用6、增强气体代谢作用7、光敏性皮炎8、光照性眼炎与癌(3)红外线对家畜的作用1、消肿镇痛2、取暖3、色素沉着4、不良影响:引起日射病及白内障、视网膜脱落等(4)为什么在实际生产中多采用“雏鸡培育期缩短光照,而生产期间增加光照的原则”?答:缩短光照,抑制性腺分泌,可延迟对雏鸡培育期的性成熟,从而使其产蛋量增加。

生产期增加光照,可以使母鸡提前早产,增加产蛋量。

第四章空气环境一、二氧化碳在畜舍环境卫生评定上有何意义?答:它的含量表明了畜舍通风状况和空气的污浊程度,CO2浓度常被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可靠指标。

二、畜舍空气中氨和硫化氢的来源及对家畜有何危害?答:1、氨主要由含氮有机物分解产生。

对家畜的危害:①刺激眼与呼吸道粘膜,引起眼结膜与呼吸道粘膜充血,发生炎症,严重者引起失明、肺水肿、肺出血等。

②破坏血液的运氧功能,导致组织缺氧。

③引起“氨的半中毒”或“慢性中毒”和“氨中毒”。

2、硫化氢来源:①含硫有机物分解而来。

②家畜消化不良而排出大量的硫化氢。

③大量破损蛋对家畜的危害①刺激动物呼吸系统及其它系统粘膜。

②影响细胞的氧化过程,造成组织缺氧。

③抑制呼吸中枢,引起动物窒息和死亡。

三、预防和消除舍内有害气体的措施?答:1、畜牧场的合理规划和布局。

2、及时清除舍内的粪尿和污水。

3、合理通风换气,将有害气体及时排出畜舍。

4、加强畜舍的防潮和保温。

5、勤换垫料与垫草。

6、在粪便中加入化学试剂减少有害气体产生。

7、适当降低饲养密度8、合理饲养以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量。

9、设置烟道。

四、减少畜舍内微生物的措施?减少微生物的措施:①在选择畜牧场场址时,应远离传染病源。

②设防护林带,远离交通要道。

③场区内要做好分区规划。

④设置消毒设施。

⑤定时通风换气⑥定期和不定期消毒。

⑦场内要绿化,畜舍内要保持清洁,减少尘埃粒子。

五、微粒对家畜健康的影响及措施(一)1、对呼吸道有不良影响,可引起尘肺病。

2、对皮肤有不良影响,引起皮肤骚痒和发炎。

3、大量微粒落在眼结膜上,会引起结膜炎4、某些植物性花粉能引起人和家畜过敏性反应。

5、微粒可作为有害气体的载体侵入动物体内。

6、微粒可作为病原微生物的载体。

7、影响畜产品的品质。

(二)、1、减少微粒措施:①合理选择畜牧场场址。

②饲料加工场所设防尘设施并远离畜舍。

③合理的通风换气。

④避免和减少微粒的产生。

⑤绿化⑥适当减少饲养密度第五章水、土壤、声环境一、检查水中的“三氮”有何意义?答:氨氮、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称为“三氮”。

当水体中“三氮”含量增加时,除应排除与人兽粪便无关的来源外,往往需根据氺中的“三氮”的变化规律进行综合分析。

当三者均增高时,表明水体被污染的可能,尤其是含氮化合物同时增加,更能说明水体被污染二、水源的种类及选择原则?答:种类分为降水、地下水和地面水。

选择原则:水量充足2.水质良好 3.取用方便 4.便于进行卫生防护四、氯化消毒的原理及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答:1、原理:次氯酸和次氯酸根与水中细菌接触时,容易扩散进入细菌膜,可破坏微生物细胞中磷酸丙糖去氢酶的活性,使微生物糖代谢失常而死亡2、因素:(1)消毒剂用量和接触时间(2)水的pH值(3)水温(4)水的混浊度五、土壤如何分类?每类土壤的物理特性?1、沙土:这类土壤颗粒大,粒间隙大,透气透水性强,容水量、吸湿性小,毛细管作用弱,导热性大。

2、黏土这类土壤的颗粒细,颗粒间隙很小,透气透水性弱,容水量大、吸湿性强,毛细管作用明显。

黏质土还具有湿胀干缩的现象,易导致建筑物基础损坏。

3、沙壤土质地介于沙土和黏土之间,性质上兼有二者的优点,因此这类土壤适宜做为畜牧场的地基。

六、噪声的来源及对机体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答:1、来源:①外界传入②畜舍内机械③家畜自身产生2、对机体的影响:①对听觉器官的损伤②对神经系统的影响③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④对消化系统的影响⑤对视觉的影响⑥对免疫力、内分泌、皮肤温度有一定影响⑦对人正常生活的影响3、对生理特性的影响:过强、过长的噪声可使家畜生产性能下降七、如何控制噪声?答:1、选好场址2、合理规划牧场3、种植树木4、选择噪声小的机械5、合理的饲养密度第六章畜牧场规划1、如何选择畜牧场场址?一、畜牧场场址的基本要求:1、满足基本的生产需要2、足够大的面积3、适宜的周边环境二、牧场场址选择的具体要求(一)自然条件1、地势、地形:(1)地势地势高燥、平坦、有缓坡。

(2)地形整齐、开阔、不要狭长多边角、有足够面积。

2、水源:要求水量充足、水质良好、取用方便、便于卫生防护。

3、土壤:(1)透水性、透气性要强(2)毛细管作用要弱(3)吸湿性、导热性要小(4)质地均匀,抗压性强4、气候:气温、风力、常年主导风向、降雨量、日照等情况。

(二)社会条件1. 维护社会公共卫生准则2.有可靠的饲料来源3. 交通便利4.有可靠的电力保证5. 产品的就近销售三、如何合理进行畜牧场的分区规划?答:可将畜牧场进行功能分区,分为生活管理区、辅助生产区、生产区和隔离区四个部分。

畜牧场的布置形式根据其规模大小进行单列式、双列式和多列式设置。

并且要考虑到畜舍建筑物和每种设施的位置、朝向和相互之间的间距问题。

第七章畜舍环境的改善与控制一、畜舍的类型及特点?一、开放式畜舍:1、完全开放式畜舍:这类畜舍只能起到遮阳、避雨及部分挡风作用,畜舍用材少,施工易,造价低,多适用于炎热及温暖地区。

2、半开放式畜舍:这类畜舍适用于养各种成年家畜,特别是耐寒的牛、马、绵羊等。

3、有窗式畜舍:特点是防寒较易,防暑较难,舍内温度分布不均匀。

4,密闭式畜舍:舍内的环境条件完全依靠人工调控。

二、畜舍的防寒设计1、外围护结构的保温2、建筑防寒措施(1)选择适宜于防寒的畜舍建筑形式(2)畜舍的朝向:在实践中畜舍以南向为好。

(3)门窗设计:冬季迎风面尽量不设门,北窗一般按南窗面积的1/2-1/4设置。

(4)减少外围护结构的面积(5)畜舍地面的保温3、畜舍的供暖4、加强防寒管理(1)调整饲养密度(2)利用垫草(3)控制湿度(4)控制气流防贼风(5)利用温室效应防寒4、如何对畜舍的隔热防暑进行设计?畜舍的防暑设计1、外围护结构的隔热2、建筑防暑措施(1)设通风屋顶(2)建筑遮阳(3)采用浅色、光平外表面(4)加强舍内通风的建筑措施3、畜舍的降温(1)蒸发降温:①喷淋与喷雾②蒸发垫(2)冷风设备:冷风机是一种喷雾和冷风相结合的新型设备(3)地能利用装置(4)机械制冷:即空调降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