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汽车维修企业管理课件(修改版)-第3章汽车维修企业技术管理

汽车维修企业管理课件(修改版)-第3章汽车维修企业技术管理

3)解决本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疑难技术问题和质量问题,努力提高产 品质量,并努力降低产品成本;
4)切实做好本企业技术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参与制订并实施本企业技 术经济定额;
5)领导并组织本企业的科技工作和技术培训工作,做好本企业技术职务 的评定和聘任。
*** 汽车维护技术管理
***汽车维护技术管理
***汽车维护技术管理
***汽车维护工艺的组织形式 1.按作业人员分工区分
(1)全能工段式 是把除外表维护作业外的其它 规定作业组织在一个工段上实施,把执行各维护作业 的人员编成一个作业组,在额定时间内,分部位有顺 序地完成各自的作业项目。
(2)专业工段式 是把规定的各项维护作业,按 其工艺特点分配在一个或几个工段上,各专业工人在 指定工段上完成各自的工作,工段上配有专门的设备。
*** 汽车修理技术管理
***汽车和总成大修的送修标志
(3)变速器(分动器)总成大修送修标志 壳体变 形、破裂、轴承孔磨损逾限,变速齿轮及轴恶性 磨损、损坏,需要彻底修复。 (4)后桥(驱动桥、中桥)总成大修送修标志 桥 壳破裂、变形,主轴套管承孔磨损逾限,减速器 齿轮恶性磨损,需要校正或彻底修复。 (5)前桥总成大修送修标志 前轴裂纹、变形, 主销孔磨损逾限,需要校正或彻底修复。
*** 汽车维修企业技术管理概述
*** 汽车维修企业技术管理概述
*** 汽车维修企业技术管理的基本任务
1.建立技术管理组织机构 2.建立技术管理制度及技术责任制度 3.坚持技术为生产服务的原则 4.搞好汽车维修的机具设备管理 5.搞好修旧利废与技术革新 6.搞好技术教育和技术培训 7.做好技术基础工作
*** 汽车修理技术管理
***汽车和总成的送修规定
(3)总成送修时,应在装合状态,附件、零件均不得 拆换和缺少。
(4)肇事汽车或因特殊原因不能行驶和短缺零部件的 汽车,在签订合同时,应做出相应的约定说明。
(5)车辆或总成在送修时应将汽车大修送修前的车况 鉴定书以及有关的车辆技术档案或技术资料随同送厂交 承修单位。
*** 汽车修理技术管理
***汽车和总成的送修规定
(2) 汽车送修时,除肇事或特殊情况外,送修车辆必须是 在行驶状态下送修,且装备齐全(包括备胎及随车工具等),不 得拆换和短缺;发动机总成在单独送修时也必须保持在装合状 态,且附件与零件齐全,不得拆换和短缺;必要时承修厂有权 拆开检查。若因事故损坏严重、长期停驶或者因零部件短缺等 特殊原因不能在行驶状态下送修的车辆,在签订《汽车维修合 同》时应做出相应的规定和说明。
***汽车和总成大修的送修标志
(1)发动机总成大修送修标志 气缸磨损,圆柱度误差 达到O.175~0.250mm或圆度误差已达到O.050 ~ O.063mm(以其中磨损量最大的一个气缸为准);最大功率 或气缸压缩压力比标准值降低25%以上;燃料和润滑油 消耗显著增加。
(2)车架总成大修送修标志 车架断裂、锈蚀、弯曲、 扭曲变形逾限,大部分铆钉松动或铆钉孔磨损,必须拆 卸其它总成后才能进行校正、修理或重铆,方能修复。
***汽车维护技术管理
3.2.6汽车维护工艺流程
在车主进厂报修后,由前台业务人员做车辆进厂交接, 并根据车主的报修单做汽车进厂检验,以检测与诊断故障,确 定具体的维修项目和费用预算;然后向车间下达派工单,明确 作业项目和定额工时,由车间安排维修班组及主修人按照派工 单实施修复、调校或故障排除。在汽车维修过程中,由主修人 或主修班组执行自检、互检,维修竣工后由专职检验员实施质 量检验。倘若维修质量合格,则交回前台业务人员并向驾驶员 交车,同时汇总汽车维修工时消耗和材料消耗,结算汽车维修 费用。
5.汽车的走合期维护
汽车在走合期的技术维护作业,要按汽车使用说明书规定执行,一 般分为走和前、走合中和走合后的维护。 (1)走合前的维护 是为了防止汽车出现事故和损伤,保证顺利 地完成走合。
***汽车维护技术管理
***汽车维护主要内容
(2)走合中的维护 一般在汽车行驶500km左 右时进行走合中的维护。 (3)走合后的维护 走合期结束后,应对汽车 进行全面的检查、紧固、润滑和调整作业,拆除 限速装置,使汽车达到良好的技术状况。
*** 汽车修理技术管理
***汽车和总成的送修规定
(1)在车辆和总成在送厂大修时,其承修、托修双方不仅 应当面清点所有随车物件,填写交接清单;而且应当面鉴定车 况,签订相应的《汽车维修合同》,以商定送修项目、送修要 求、修理车日、质量保证和费用结算,办理交接手续(车方交 车、修方接车)等。汽车维修合同一旦签订后合同双方必须严 格执行。
***汽车维护制度 1.实行汽车维护的重要性
(1)汽车结构变化和汽车技术发展的要求 (2)保护大气环境的要求 (3)与国际接轨的要求
***汽车维护技术管理
***汽车维护制度 实行汽车维护的重要性
(1)汽车结构变化和汽车技术发展的要求 (2)保护大气环境的要求 (3)与国际接轨的要求
***汽车维护技术管理
***汽车维护的原则
预防为主、定期检测、强制维护
***汽车维护技术管理
***汽车维护的分类
汽车维护
定期维护
特殊维护
日常维护
一级维护
二级维护
走合期维护
季节维护
环保检查维护I/M
***汽车维护技术管理
***各级维护周期
汽车日常维护通常是在每日出车前、行车中和收车后进 行。一级维护周期为1500~ 2000km(或10~20天);二级维护 周期为10000~ 12000km(或2~ 3个月)。
***汽车维护技术管理
***汽车维护主要内容 2.一级维护作业内容
一级维护作业作业项目除了汽车日常维护的作业项目外,还 增加了以下内容:按汽车润滑作业要求润滑全车各润滑点; 检查及紧固全车外部的各联接螺栓;清洗“三滤”(空气滤 清器、燃油滤清器、机油滤清器);检查发动机、传动系、 信号系的工作情况;检查制动系、转向系等操作机构的工作 状况;检查钢板弹簧、传动带及各附件装置;清洗及调整油 路、电路,排除汽车运行故障。当然,汽车一级维护的作业 项目也可穿插于汽车日常维护中进行。
汽车维修企业管理
第3章 汽车维修企业技术管理
机械工业出版社
学习目标:
•知道汽车维修企业技术管理的基本任务 •知道汽车维修企业技术管理的岗位职责 •掌握汽车维护的原则、分类及主要内容 •知道汽车维护周期和维护工艺 •知道汽车维护工艺的组织形式 •掌握汽车修理的原则、分类及主要内容 •知道汽车和总成的送修规定及大修标志 •掌握汽车修理的基本方法和修理工艺 •知道汽车修理作业形式 •掌握发动机大修竣工检验技术要求和大修竣工检验规定 •知道汽车检测的类型和常用检测项目 •知道技术责任事故的原因、责任划分及处理原则
*** 汽车维修企业技术管理概述
***技术管理的组织机构及岗位职责
2.汽车维修企业技术管理的岗位职责
1)执行上级颁布的技术管理制度,制订本企业各级技术管理部门及技术 人员的技术责任制度;
2)编制并实施本企业的科技发展规划和年度技术措施计划(包括企业设备 购置和维修计划),搞好本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革新工作;推广新技术、新 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开发新产品;
*** 汽车修理技术管理
***汽车和总成大修的送修标志
(6)客车车身总成大修送修标志 车厢骨架断裂、 锈蚀、变形严重,蒙皮破扔面积较大,需要彻底 修复。
*** 汽车修理技术管理
*** 汽车修理技术管理
***汽车修理的分类
汽车修理
汽车大修
总成修理
汽车小修
零件修理
*** 汽车修理技术管理
***汽车和总成送修前技术鉴定
车辆技术管理部门对已经接近大 修间隔里程定额的车辆,应结合大修 前最后一次汽车二级维护作业进行车 况技术鉴定,以确定该车辆是否继续 使用或立即送修。
***汽车维护技术管理
***汽车维护主要内容 1.日常维护作业内容
2)途中检查:检查轮毂、制动鼓、变速器、分动器、差 速器的温度是否异常;检查机油、冷却液的液面高度及 是否存在渗漏;检查转向和制动装置的各连接部件有无 松脱;检查钢板弹簧有无折断,传动轴螺栓螺母有无松 动;检查轮胎外表及内部气压,清除胎面杂物;货车应 检查牵引装置和货物捆扎情况;客车应检查行李架、行 李网是否牢固可靠。
***汽车维护技术管理
***汽车维护主要内容
1.日常维护作业内容
1)出车前检查:检查并加注机油、燃油、冷却液;启动 汽车,检查发动机和仪表工作情况;检查电气系统工作 情况;检查传动系工作情况及连接情况;检查制动系及 转向系工作情况及连接情况;检查行驶系工作情况,紧 固轮胎、半轴、钢板弹簧等的联接螺栓;检查轮胎气压; 检查人员乘坐和物资装载及拖挂连接情况;检查发动机 及底盘各部有无漏水、漏气、漏油、漏电。
对于不便用行驶里程统计、考核的汽车,可用行驶时间 间隔确定汽车一、二级维护周期。
引进车型的维护规定与我国汽车强制维护规定的内容有 所不同,为保证汽车的合理使用,在汽车实际维护工作中应 以厂家规定内容为准。
***汽车维护技术管理
***汽车维护主要内容
汽车维护主要内容
清洁工作 检查工作
补给工作润滑工作 紧固Fra bibliotek作 调整工作*** 汽车维修企业技术管理概述
*** 汽车维修企业技术管理的基本任务 1.汽车维修企业技术管理的组织机构
汽车维修企业应在建立厂长/经理负责制的同时,还应根 据企业的生产规模和工作特点,相应建立以总工程师(年大修 能力在500辆以上的汽车维修企业)、主任工程师(年大修能力 在300辆以上的汽车维修企业)或技术负责人(年大修能力在300 辆以下的汽车维修企业)为首的技术管理组织机构。并在总工 程师、主任工程师或技术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建立相应的技术 管理机构,配备少量精干的技术人员。车间技术负责人、主修 人以及专职检验人员在业务上也受总工程师、主任工程师或技 术负责人的直接领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