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0常见细菌感染的药物治疗汇总

30常见细菌感染的药物治疗汇总

20
2、抑制细菌的转肽酶,阻止粘肽交叉联接的药物是: ❖ A.四环素 ❖ B.环丝氨酸 ❖ C.万古霉素 ❖ D.青霉素 ❖ E.杆菌肽
21
3、通过影响胞浆膜通透性发挥抗菌作用的抗菌药可 除外:
❖A 多黏菌素E ❖B 两性霉素B ❖C 万古霉素 ❖D 多黏菌素B ❖E 制霉菌素
22
4、抗菌药物作用机制不包括 ❖ A、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 ❖ B、抑制细胞膜功能 ❖ C、抑制或干扰蛋白质合成 ❖ D、影响核酸代谢 ❖ E、抑制受体介导的信息传递
34
3、过敏反应 药疹、红斑、光敏性皮炎(尤为皮 肤蓄积者,如洛美沙星、司帕沙星)
4、其他 可能引起骨关节病(动物实验),儿童 大剂量应用可致关节痛、关节水肿。孕 妇、哺乳期避免用。
35
常用药物特点
诺氟沙星(Norfloxacin,氟哌酸) 第一个含“F”喹诺酮类 F为35~45%,血浓度较低 主用于肠道、尿路感染,亦可用于呼吸道 皮肤软组织、眼科感染,疗效一般
4
机体、抗菌药物及细菌的相互作用关系
机体
抗菌药物
抗菌作用 耐药性
5
细菌
2、抗菌谱:药物的抗菌范围。 窄谱:指仅对单一菌种或单一菌属有抗菌 作用 广谱:不仅对细菌有作用,而且对衣原体 、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及原虫等也有 抑制作用。
6
3、抗菌活性:是指抗菌药抑制或杀灭 细菌的能力。
抑菌药:仅能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而 无杀灭作用的药物。
环丙沙星 依诺沙星 氧氟沙星
27
1990年后上市 左氧氟沙星 氟罗沙星 洛美沙星 托氟沙星 司氟沙星 那氟沙星 阿拉沙星 巴洛沙星 帕珠沙星 西他沙星 吉米沙星
第四代 曲伐沙星(肝毒,停生产) 莫西沙星 克林 沙星
28
抗菌作用(第三代)
1、抑菌谱广 G-菌:大肠、痢疾、伤寒、变形、产气杆、 淋球——强;绿脓(环丙、氧氟) G+菌:金葡、链球——敏感 分枝:(环丙、氧氟、左氧氟、司帕) 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敏感
二氢蝶啶
(-)
磺胺
对氨基苯甲酸
二氢叶酸
(-) 四氢叶酸
甲氧苄啶
( PABA )
② 抑制DNA、RNA的合成 如: 喹诺酮类 —(-)DNA回旋酶
利福平—(-) DNA依赖的RNA多聚酶
18
抑制细胞壁合成 β-内酰胺类
抑制DNA合成 喹诺酮类
干扰叶 酸代谢 TMP 磺胺类
影响RNA合成 (利福霉素类)
23
❖ 5、抗菌后效应?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有哪些?
24
人工合成抗菌药
山东协和学院 医学院 董伟
25
人工合成抗菌药
喹诺酮类药物 磺胺类药物 其他合成抗菌药物
26
喹诺酮类药物
第一代 萘啶酸(1962,已弃用) 第二代 吡哌酸(1974) 第三代(含“F”) 1990年前上市 诺氟沙星(1979) 培氟沙星
明疗效越高,毒性越低,用药越安全
9
5、抗菌后效应 指抗生素发挥作用后,血药浓度下降,低于最低抑
菌浓度或消失后,细菌生长仍到持续抑制的效应。
11
二、抗菌药物作用机制
与药物作用有关的细菌结构
12
抗菌药作用机制
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
增加胞浆膜的通透性
影响胞浆内生命 物质 的合成
抗叶酸代谢
核酸 抑制核酸合成
蛋白质
13
1、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
❖ 细菌细胞壁的聚糖骨架均相同,主要由肽聚糖构成
14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抑制细胞壁粘肽 交叉连结→细胞壁缺损→水分内渗→细 菌膨胀变形→细菌破裂、溶解。
15
2.增加细胞膜通透性
具有物质转运、生物合成、分泌和呼吸等功能 影响通透性的主要有多粘霉素类和多烯类抗真菌药 ❖ 细菌内的蛋白质、氨基酸、核苷酸等外漏,造成
32
4 、TB:氧氟、环丙、左氧、司氟(帕)(二线药) 5 、绿脓:氧氟、左氧氟、环丙 6 、其他 骨髓炎、关节感染
五官科感染、伤口感染 化脓性脑膜炎(氧氟、环丙、培氟)
33
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 较常见,厌食、恶心、呕吐、 腹内 不适(发生率3~5%)
2、中枢神经系统 兴奋症状:焦虑、失眠、耳鸣、偶 致幻觉和癫痫发作(0.5%), 可逆。可能是药物 阻断了GABA的A受体所致
抑制30s亚基 四环素类 氨基糖苷类
19
影响胞浆 膜的通透
性 多粘菌素
类 两性霉素B 制霉菌素
抑制50s亚基 氯霉素类 林可霉素类 大环内酯类
练习题 1、化疗指数可用下列哪个比例关系来衡量? ❖ A.ED95/LD5 ❖ B.ED5/LD95 ❖ C.ED50/LD50 ❖ D.LD95/ED5 ❖ E.LD5/ED95
抗菌药物基础知识
2
❖ 根据革兰染色可分为G+,G球菌大多为G+, G-少,(2种,脑膜炎双球菌、淋球
菌) 杆菌多为G-,G+少,(4种,破伤风杆菌,炭疽杆菌,
白喉杆菌,产气荚膜杆菌)
3
一、基本概念
1、抗菌药物:能抑制或杀灭病原菌,用于防 治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药物 抗生素:某些微生物所产生的具有抑制或 杀灭其他微生物作用的代谢产物 人工合成抗菌药
细菌死亡
16
3.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某些抗生素对细菌核糖体具有高度选择性,抑制蛋白质合
成,产生抑菌或杀菌作用。
氨基苷类
四环素类 氯霉素 林可霉素类 大环内酯类
蛋白质合成全程抑制药 30S 亚基抑制药
50S 亚基抑制药
17
4. 影响叶酸及核酸代谢
① 抑制叶酸的合成
谷氨酸 二氢叶酸合成酶
二氢叶酸还原酶
杀菌药:既能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又 能杀灭细菌的药物。
7
评价指标
最低抑菌浓度(MIC) 能够抑制培养基内细菌生长的最低药物
浓度 最低杀菌浓度(MBC)
能够杀灭培养基内细菌最低药物浓度
8
4、化疗指数 动物半数致死量(LD50)和治疗感染动物的半数
有效量(ED50)的比值,即:CI = LD50 / ED50。 意义: 是评价化疗药安全性的指标;化疗指数越大,表
29
2、机制: 抑制细菌DNA回旋酶(对G-菌)和 拓
扑异构酶Ⅳ(对G+菌),干扰细菌DNA复 制,杀灭细菌。
30

Company Logo
临床应用
敏感菌感染:几乎所有感染性疾病 1、泌尿道感染 单纯性、复杂性尿路感染,细菌性前 列腺炎,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等——显效 2、肠道感染 细菌性肠炎、菌痢、伤寒、副伤寒 3、呼吸道感染 (耐药肺炎球菌、支原体)肺部及支 气管感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