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日本高等教育12

日本高等教育12


• 3、建立开放和积极的管理体制以及多元化的评价系统。 • 一方面要明确学校内审议机构和执行机构的工作应如何分工 和合作,另一方面要积极听取社会上的意见,明确大学对社会的 责任。 • 许多大学以“大学白皮书”的形式向全社会公布有关信息, 请全校师生、社会各界人士、学生家长提出意见,以便集思广益。 • 各高校还制定“自我评估制度”,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对课程 设置、教学内容、授课方式、考试制度、教学设备与管理、用人 制度等方面提出意见,并整理成每学期的“自我评价结果报告”, 以供校方作为改进工作的依据。 • 为了使评估方式更为客观、完善,日本高校还委托一些有一 定分析能力、可信度较高的校外评价机构即所谓“第三方评价系 统”,对本校的管理状况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机构在对大学进行 透明度较高评价的同时,还收集评价情报,对评价的有效性进行 调查研究,及时向各个大学反馈评价的结果,促进大学教育研究 活动的个性化和质量的提高。
“自由化”与20世纪末日本高等 教育改革
• 20世纪90年代的高等教育改革始于1991年文部 省对《大学设置基准》的修改。 • 第一,设置基准的大纲化。把有关大学办学的规 定改细为粗,取消了关于课程种类的具体规定。 代之以大学课程设置的方针,设置权限下放给各 大学; • 第二,大学自我评价制度的导入,这是促进大学 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手段; • 第三,对终身教育发展的适应
• 在1960年至1970年间,日本高等教育机构的总数从 525所增加到921所,增加了75%,其中短期大学从 280所增加到479所。日本高等教育入学率1960年 为10.3%,1963年即达到了15%,顺利实现由 “尖子阶段”进入到“大众化阶段”跨越。 • 日本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的两种倾向 • 第一,在日本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中,起主要作 用的高等教育机构是四年制大学。 • 第二,从国、公、私立高等教育机构的不同作用看, 私立高校所起的作用要远远大于国立和公立高校。
战前日本的高等教育体系
1
大学 3年 47所 2 专门学校 3-4年 193所 3 高等学校 7年 32所 4 高等师范学 校 4年 4所
招收高等学校 毕业生
中学毕业生 招生小学毕业生
中学与高等 女学校毕业生
战后改革和大众化
• (一)美军占领时期高等教育的改革——民主化阶段 • 1、 1947年《教育基准法》、《学校教育法》成立“新制大 学”,即将战前多种类型的高等教育机构统一为四年制的大 学,从而实现高等教育的“一元化” 。 • 1950年央定,一部分不能升格为大学的专门学校和“各种学 校”暂时作为二年制的短期大学。 • 2、确立宽容的私学政策 • (二)经济恢复与高速增长时期高等教育的大发展——大众化 阶段 • 1、促进高等教育机构的多样化 • 1)短期大学地位的正式确立 • 2) 成立高等专门学校 • 3)成立专修学校 • 2、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
• 从学术水平上看,日本的高等教育分为三级结构: • 第一级结构是短期大学和高等专门学校。以开展高等职业教 育和培养实际生活能力为目的。短期大学招收高中毕业生, 学制两到三年,高等专门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五年。 • 第二级结构是四年制大学。包括综合大学、多科大学和单科 大学。学生毕业后被授予学士学位。日本高等高等教育体系 中,以大学为主体,短期大学和高等专门学校的数量和在校 生人数都远远少于大学。 • 第三级结构是研究生院。旨在“教授和研究学术理论及应用, 深究其奥义和促进文化发展”。研究生院分为博士课程和硕 士课程。硕士课程学习2年,课程结束后授予硕士学位。博士 课程分为两种:一是累积型博士课程,即五年一贯制博士课 程;另一种是单一博士课程,即硕士毕业生或具有硕士毕业 学历的人攻读的课程,学制三年,课程结束后,通过论文审 查,学生被授予博士学位。
日本的高等教育
主要内容:
一、日本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现状 二、日本高等教育的现状 三、日本高等教育的特点 四、发展中的问题及改革对策 五、日本高等教育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日本高等教育发展历程199年以来结构调整1950年后
战后改革和大众化
1903年以后
高等教育制度的系统整合
近代高等教育的创立
1870以后
日本现行学制
• 日本的大学形态及其层次类型多种多样。 • 从所有制上可以分为国立、公立、私立三种。 • 国立大学由国家投资,直属文部省,经费充足, 学科齐全,研究条件好。这其中包括许多著名大 学,如东京大学、京都大学、东京工业大学、大 阪大学、东北大学等。 • 公立大学由地方政府出资兴办,学校条件和水平 也相当不错。 • 私立高等院校数量多、规模大,承担着日本高等 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的主要任务,有庆应义塾大 学、早稻田大学等这样的世界级著名学府,其经 费由国家和相应办学机构按一定比例分摊。
• 4、充实、强化研究生教育。 • 推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水平达到世界 水准,是日本大学改革的重要目标。 • 近年来研究生院,慢慢转向培养高层 次的专业人员以及在职的技术人员的教育, 并进行与业务有关的实践性教育。
学分内可作为互换学分。为加强校际之间教育联系,越来越多的大学特别是研究 生院陆续实施此种制度。




• 2、提倡高等院校的个性化和多元化。 • 1998年大学审议会《21世纪的日本大学与今后的改革》 报告的副标题就是“个性在竞争中闪光”,由此可见个性化 在日本高等教育改革中的地位。 • 个性化与多样化的内容包括: • 一、每一所大学都应该有各自明确的教育与研究的理念,在 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中,应显示出自己独特的优势与作用。 • 二、短期大学,在于适应社会不同的需求,重在提供各种教 育服务,开设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学科、专业,重新审定教学 大纲,采取多样化的招生办法。 • 三、高等专门学校,主要是为产业界培养具有实际能力的技 术人员。 • 四、不同办学主体高等学校,国立大学重点发展研究生教育, 扩大研究生院的规模,适当缩小本科教育的规模。公立大学 与国立和私立大学一起承担各种高等教育的职责外,更主要 的是适应各地方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的特殊需求,开展具 有地方特色的研究活动。
★学历主义色彩浓重
▲ 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18岁的某一天的某一次考试决定了这些日本孩子 以后的人生。” 全国统一入学考试 考试地狱 ▲临时教育审议会(1984-1987) 日本对学历社会的认识: “学历与职业上、经济上的利益以及社会威信联系 在一起,事实上成为反映此人能力的唯一标准。” ○2006年经济同友会調査: ・企业是否注重新聘员工毕业院校: 不注重:24.1% 部分注重:7.5 十分注重:64.3%
日本高等教育的一些特点
★私立学校体系数量庞大
学校数、各类学校比率(2005年)
总数 大学 726 短大 480 专门学校 2973 国立 87 10 13 公立 86 42 194 私立 553(76%) 428(89%) 2766(93%) 学生总数 251万人 22万人 70万人 女子 39% 87% 46% 私立 74% 93% 96%
近代高等教育的创立
• 1、1872年《学制》 第一个近代教育法令 • 将全国分为8 个大学区, 规定每个大学区设一所 大学。 • 2、1877年东京大学的成立 • 1 8 7 7 年, 明治政府决定, 将文部省所管辖的 东京昌平学校, 东京开成学校和东京医学学校合 并, 成立了日本历史上真正近代化的第一所综合 性大学— —东京大学。 • 3、1886年首次以天皇敕令形式颁布《帝国大学令》
高等教育制度的系统整合
• 1、1903年《专门学校令》使得专门学校有了第一个专 门的法令 • 规定专门学校的任务是教授高等的学术与技艺,入学资 格为中学校、高等女学校或具有同等学历者,还规定国 立办学与私立办学具有同等地位。 • 2、1918年《大学令》使日本近代的高等教育制度进一 步完善 • (1)单科大学的发展 • (2)私立大学的地位得到承认 • 1919-1922年短短4年中,就有16所私立大学得到批准认 可,在校学生由9611人增加到21915人。
日本的高等教育概况
• 日本的现代教育制度,已基本形成了重视义务教育 和高等教育的传统。中、小学教育体制大致与我国相同, 普遍实行了“六、三、三”制,即小学六年、初中三年、 高中三年。小学六年和初中三年实行义务教育。 • 高等教育是从结束了六年的初等教育和六年的中等 教育后开始的。通常外国留学生可以报考的日本高等教 育机构有:大学(含研究生院)、短期大学、高等专科 学校和专门学校。 • 截止到2001年4月,日本已有各类大学670所,其中 国立99所(全部设有研究生院)、公立74所(其中56所 设有研究生院)、私立497所(其中339所设有研究生 院)。 • 在日本取得的学位和资格都会得到世界各国的承认。
二元特点
• 学校举办主体:公与私 • 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学术研究与教育 • 实质上的二元系统:
中央、综合性、讲座制、大学院大学 地方、多科性、学科目制、学部大学
高等教育领域中存在的问题

• •
• •


日本高等教育对于其经济的繁荣具有不可估量的推动意义。但由于受到 来自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负面影响,日本高等教育也出现了许多问题, 教育质量日趋下降。 1、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高等教育质量滑坡。 由于企业雇主把学生就读的学校看得比学习成绩更重要,日本高中生争 夺名牌学校有限名额的竞争非常激烈,升学考试的选择性功能过于强化,以 至大学教育本身反而退到了次要的地位。由于大学校门是严进宽出,学生一 旦进了大学,便失去了学习的动力,无意继续超越自我和别人,很少有人把 心思用于学术研究,而只是关心个人毕业后的职业去向,教师教学也疲于应 付。 2、私立大学的发展缺乏秩序。 日本私立高等教育与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相联 系的。为抢占市场,私立高校对社会经济变化反应积极,能迅速对社会经济 的人才需求做出响应。但同时,也出现了对市场经济的盲目适应,带来了私 立高校的过度膨胀,致使办学条件恶化,教学质量降低,造成专业结构比例 失调,大量人才浪费的现象。 3、轻视基础科学研究的功利主义教育政策构成了日本长远经济利益的一大 障碍。 由于过分偏重经济目标,日本大学科研注重在获取他国专利的条件下,开 展进一步的技术开发和应用研究,奉行“拿来主义”,对基础科学研究缺乏 兴趣。这种战略曾为日本取得显著的经济效果,但其副作用也是影响深远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