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选择_第一代与第二代抗精神病药比较_刘洋
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选择_第一代与第二代抗精神病药比较_刘洋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 电子版) 2012 年 6 月第 6 卷第 12 期 Chin J Clinicians( Electronic Edition) ,June 15,2012,Vol. 6,No. 12
·3375·
据实际情况实施个性化治疗。 2. 认知障碍: 认知损伤被认为是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特征,并
三、不良反应比较 第一代抗精神病 药 对 于 阳 性 症 状 疗 效 确 切 ,但 不 良 反 应 严 重,包括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催乳素升高等,锥体外系不良反应 是致使患者不能耐受而终止治疗的主要原因。第二代抗精神病 药的锥体外系不良反应较少,但可引起严重的体重增加、代谢异 常等其他不良反应。高效价与低效价的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疗效 相似但不良反应存在差别,因此分别以高效价和低效价第一代 抗精神病药作为对照,与第二代抗精神病药进行比较。 1. 椎体外系不良反应( extrapyramidal side-effects) : Schooler 等[19-20]对利培酮、佐替平和氟哌啶醇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 氟哌啶醇的椎体外系不良反应显著严重于利培酮和佐替平。类 似地一项荟萃分析表明,第二代抗精神病药诱导的椎体外系不 良反应比氟哌啶醇( 即使是低剂量) 少。但是美国著名的 CATIE 研究[21]表明,与奥氮平、喹硫平、利培酮等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相 比,奋乃静 引 发 较 严 重 的 椎 体 外 系 不 良 反 应,但 没 有 显 著 性 差异。 第二代抗精神病 药 与 第 一 代 相 比,最 显 著 的 优 势 就 是 可 以 降低锥体外系不良反应风险。但是由于大多数临床试验中均以 高效价一代抗精神病药作为对照,因此,这些结果可能存在局限 性。Lieberman 等[15]和 Leucht 等[22]对比了氯丙嗪与第二代抗精 神病药的椎体外系不良反应,结果显示与氯丙嗪比较,氯氮平、 奥氮平诱导的椎体外系不良反应显著减少,而佐替平诱导的椎 体外系不良反应与氯丙嗪相当。此结果与一项荟萃分析研究一 致[8]: 除氯氮平、奥氮平和利培酮的椎体外系副作用少于氯丙 嗪,其他几种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的椎体外系副作用均与氯丙嗪 相当。因此,并非所有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的 EPS 不良反应均低 于一代抗精神病药。 2. 体重增加: 与氟哌啶醇和奋乃静比较,第二代抗精神病药 可引起较严重的体重增加。Rosenheck 等[4]和 Schooler 等[19]的 研究支持这一观点,利培酮和奥氮平与氟哌啶醇比较,可诱导较 严重的体重增加。CATIE 研究[5,23] 显示类似的结果,奥氮平与 奋乃静相比可 引 起 显 著 的 体 重 增 加。然 而 近 期 研 究 表 明,齐 拉 西酮诱导的体重增加的发生率与安慰剂和氟哌啶醇相比没有显 著性差异,奥氮平和利培酮与安慰剂比较,可显著提高体重增加 的发生率。在长期 体 重 影 响 方 面,非 典 型 抗 精 神 病 药 之 间 存 在 显著不同[24]。以上 证 据 提 示,除 阿 立 哌 唑 和 齐 拉 西 酮 以 外,其 他几种第二代抗精神病药与氟哌啶醇和奋乃静相比体重增加显 著增强。 关于第二代抗精神病药与氯丙嗪对体重的影响需要做进一
DOI: 10. 3877 / cma. j. issn. 1674-0785. 2012. 12. 093 基金项 目: 药 物 使 用 安 全 与 输 血 安 全 相 关 技 术 与 标 准 研 究 ( 200902008) 作者单位: 110016 沈阳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学院神经药 理室( 刘洋、侯悦) ; 卫生部北京医院药学部临床药理室( 刘洋、李敏、李可 欣) 通讯作者: 李可欣,Email: kexinli6202@ 163. com
·3374·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 电子版) 2012 年 6 月第 6 卷第 12 期 Chin J Clinicians( Electronic Edition) ,June 15,2012,Vol. 6,No. 12
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选择: 第一代与第二代抗精神病药比较
刘洋 李敏 侯悦 李可欣
·综述·
二、药效比较 第二代抗精神病 药 虽 然 价 格 昂 贵,但 被 认 为 比 第 一 代 更 有 效,副作用更少,深受临床欢迎,但其证据并不明确,大部分研究 都源于短期有效性试验[9]。例如 Davis 等[10]调研了 1953 ~ 2002 年关于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试验文献,包括 124 个随机对照研究,涉及 18 272 例患者,研究者发现第二代抗精神 病药疗效比第一代更强。Voruganti 等[11] 对于第二代与第一代 抗精神病药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在改 善阴性症状、认知障碍方面优于第一代,并且可显著减少锥体外 系副作用,提高耐受性。然而这些证据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 仅分析一个总 体 疗 效,没 有 充 分 评 估 其 他 副 作 用 等。目 前 对 于 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处于激烈的争论当中,以上结果很快就 受到了其他研究者的质疑[9,12]。 1. 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 对于阳性和阴性症状的治疗作用, 是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选择的主要药效指标。第一代和第二代 抗精神病药对于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的治疗作用需做进一步的 比较研究。Crespo-Facorro 等[13] 以第一代抗精神病药氟哌啶醇 为对照药物,比较了利培酮、奥氮平与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 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治疗终止率为评价指标,结果显示,氟哌 啶醇的治疗终止率显著高于利培酮和奥氮平,提示利培酮和奥 氮平疗效优于氟哌啶醇。另外,Arvanitis 等[14]对喹硫平和氟哌 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做了进一步的对比研究,采用阳性 和阴性症状量表( PANSS) 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 CGI) 评价治疗 效果,结果显示,喹硫平与氟哌啶醇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美国大型抗精神病药物临床疗效试验( CATIE 研究) [5],为 一项随机双盲研究,纳入患者 1493 例,以奋乃静为对照药物,对 典型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了对比研究, 以开始服用药物到患者或医师决定终止治疗的时间为疗效指 标,结果表明,奥氮平比奋乃静轻微有效,喹硫平、利培酮和齐拉 西酮与奋乃静疗效相当。Lieberman 等[15]又以氯丙嗪为对照,对 比了氯氮平与氯丙嗪对于精神分裂症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结果显示氯氮平与氯丙嗪之间疗效无显著性差异。 另一大型荟萃分析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Leucht 等[8]分析 了 150 项双盲研究,涉及 21 533 例患者,其中 95 个研究以高效 能的第一代抗精神病药氟哌啶醇作为对照,28 个研究以低效能 抗精神病药氯丙嗪作为对照,其余的研究用其他的第一代抗精 神病药作对照。研 究 者 发 现,氯 氮 平、奥 氮 平、利 培 酮 和 氨 磺 必 利对于阳性和阴性症状的治疗作用优于第一代抗精神病药。齐 拉西酮、阿立哌唑、佐替平和舍吲哚对于阳性症状的治疗作用与 第一代抗精神病药 相 当。喹 硫 平 的 作 用 弱 于 第 一 代 抗 精 神 病 药。齐拉西酮、喹硫 平、阿 立 哌 唑、佐 替 平 和 舍 吲 哚 对 于 阴 性 症 状的治疗作用与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相当。 上述研究提示,只 有 部 分 第 二 代 抗 精 神 病 药 对 于 阳 性 和 阴 性症状的疗效优于第一代抗精神病药,其他的第二代抗精神病 药即使是对于阴性症状的疗效也与第一代相当。且每种药物都 有其独特的治 疗 作 用。因 此,在 选 择 抗 精 神 分 裂 症 药 物 时 应 根
一、抗精神病药分类 1. 第一代抗精神病药: 第一代抗精神病药也称为典型抗精 神病药,其主要药理作用为阻断中枢多巴胺 D2 受体,对阳性症 状有效。按临床作用特点分为低效价( 如氯丙嗪) 和高效价( 如 氟哌啶醇、奋乃静等) 两类。其中氯丙嗪为第一个抗精神病药, 于 1952 年用于临床。以后把与氯丙嗪作用机制相似的药物,称 为第一代抗精 神 病 药。这 些 药 物 现 在 均 已 过 专 利 保 护 期,价 格 相对便宜,但锥体外系副作用显著[7]。 2.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也称为非典型抗 精神病药,其主要药理作用为阻断 5-HT 2A 和 D2 受体,对阳性 症状、阴性症状和认知障碍均有一定疗效,代表药物有氯氮平、 奥氮平、利培酮、氨磺必利、喹硫平、齐拉西酮、阿立哌唑、舍吲哚 和佐替平等[8]。其中,氯氮平是最有效的抗精神病药,1970 年用 于临床,锥体外系副作用较轻,因此被称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但是会引发其他较严重的副作用,包括致死性粒细胞缺乏症、肥 胖等,限制了其临床应用,目前用于难治性精神病的治疗。随后 的 15 年,把与氯氮平结构或药理作用相似的抗精神病药称作第 二代或非典型抗精 神 病 药。这 些 药 物 中 的 大 多 数 还 在 专 利 期 内,因此价格较贵[7]。主要优点是作用谱广。
吴仁容等[25]对比 了 四 种 非 典 型 抗 精 神 病 药 对 糖 代 谢 和 脂 代谢的影响,以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和甘油三酯、胆固醇和 体质量等为评价指标,研究表明,氯氮平和奥氮平对糖代谢和脂 代谢的影响大于利培酮和舒必利,并有性别差异。钟志远等[26] 做了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引起体重增加的荟萃分析,结果表明,奥 氮平、喹硫平、利培酮和阿立哌唑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体重增加 显著,而齐拉西酮和阿米舒必利组与空非 典 型 抗 精 神 病 药 发 生 体 重 增 加不良反应的风险不同。
药物治疗是精神 分 裂 症 治 疗 的 首 选,抗 精 神 病 药 物 是 治 疗 精神分裂症的基石[4]。1990 年氯氮平问世后,第二代抗精神病 药被认为比第一代更有效、更安全[5]。在世界上的许多区域,第 二代抗精神病药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用 于精神分裂症 的 治 疗。然 而,近 期 的 对 比 临 床 试 验 及 荟 萃 分 析 研究对于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的优势提出质疑,由最初对于第二 代抗精神病药的热情很快变为了批评和争论[6]。本文就第一代 与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的药效和不良反应的比较作一综述,为 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选择提供参考。
且是社会功能恢复的主要障碍。Woodward 等[16]所做的有关认 知功能的研究表明,第二代抗精神病药氯氮平、奥氮平和喹硫平 和利培酮能够产生认知改善作用,虽然改善程度有限,但不同的 药物在特定的认知区域有不同的作用,此结果与美国一项临床 研究一致,奥 氮 平 与 氟 哌 啶 醇 比 较,可 显 著 改 善 患 者 的 认 知 功 能[4]。Keefe 等[17]进行的 CATIE 研究,对奥氮平、喹硫平、利培 酮和齐拉西酮的神经认知作用做了进一步的研究,以神经认知 总分为评价 指 标,结 果 显 示,各 个 治 疗 组 均 可 显 著 改 善 认 知 作 用。朱逸溪[18]做了奥氮平、利培酮和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认 知功能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三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均可改善 认知功能,且疗效相当。目前的研究提示,第二代抗精神病药有 轻微的改善认知作用,而第一代抗精神病药无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