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十章 抗肿瘤药 ppt课件
第十章 抗肿瘤药 ppt课件
·H2O
NH Cl
命名:P-[N,N-双(β-氯乙基)]-1-氧-3-氮-2-磷杂环 己烷-P-氧化物一水合物
物理性质:白色结晶,乙醇中易溶,水中溶解度 不大,且不稳定,遇热易分解
ppt课件
15
一、氮芥类
设计原理:引入环状磷酰胺内酯,有两个考虑
1. 肿瘤细胞内的磷酰胺酶的活性高于正常细胞, 利用前体药物起到靶向作用。
稳定,生理条件下就分解成亲核试剂,与DNA的 组分发生烷基化 作用机制:亲核试剂与DNA形成链间交联产物(发生 在一条DNA链的鸟嘌呤和另一条链的胞嘧啶之间)
ppt课件
22
三、亚硝基脲类
1.卡莫司汀(卡氮芥) Cl
O NO
Cl
N
N
H3 2 1
命名:1,3-双(β-氯乙基)-1-亚硝基脲
性质:无色或微黄,结晶,无臭,溶于乙醇、 聚乙二醇,不溶于水,注射剂为聚乙二醇的 灭菌溶液
的N进行烷基化。 是治疗膀胱癌的首选药,直接注入膀胱效果佳。
S
O
P N
N N
P N
N N
ppt课件
21
三、亚硝基脲类
结构特征: 1. 具有β-氯乙基亚硝基脲的结构单元 2. β-氯乙基的较强亲脂性,使之易通过血脑屏障进
入脑脊液,适于脑瘤,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等 3. 具有最广谱的抗肿瘤作用 4. N-亚硝基的存在,使得N与相邻C=O之间的键不
ppt课件
7
一、氮芥类
Cl
1.盐酸氮芥*
N
N-甲基-N-(2-氯乙基)-2-氯乙胺,盐酸盐
HCl
性质:对皮肤、粘膜有腐蚀性(只能静脉注 Cl 射,并防止外漏)
pH>7发生水解,失活,故制成盐酸 盐,使pH在3.0~5.0
临床应用:主要治疗淋巴肉瘤和何杰金氏病
缺点:抗瘤谱窄,毒性大,不能口服,选择 性差。
2. 磷酰基吸电子作用,降低N 上电子云密度, 从而降低烷基化能力。
体内代谢:在肝内活化(不是肿瘤组织)被细 胞色素P450酶氧化成4-OH环磷酰胺,最终 生成丙稀醛、磷酰氮芥、去甲氮芥,都是较 强的烷化剂。
ppt课件
16
ppt课件
17
❖ 合成方法
一、氮芥类
ppt课件
18
一、氮芥类
异环磷酰胺
将环磷酰胺环外氮原子上的一个氯乙基移至环上的氮原子上, 结构改造得到。
ppt课件
11
一、氮芥类
2.氧氮芥 氮原子上引入一个氧(吸电子),使N上电子
云密度减少 形成乙撑亚胺离子的可能性降 低,所以烷基化能力降低,毒性及活性
Cl N
O
Cl
ppt课件
12
一、氮芥类
芳香氮芥 引入的芳环与N上孤对电子产生共轭,减弱了N的 碱性。
作用机制:失去氯原子,形成碳正离子中间体,与亲 核中心作用,属于SN1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
❖
直接作用于DNA
❖
干扰DNA和核酸合成
❖ 以有丝分裂过程为靶点:天然活性成分等
按作用机制和来源分(本书大纲)
❖ 生物烷化剂 ❖ 抗代谢物
机制
❖ 抗肿瘤抗生素
❖ 抗肿瘤植物药
来源
❖ 抗肿瘤金属化合物
ppt课件
5
第一节 生物烷化剂(bioalkylating agents)
❖ 也称烷化剂,抗肿瘤药中使用最早的一类。 作用机理: ❖ 在体内形成缺电子活泼中间体,及其它有活泼亲电
度活泼的乙撑亚胺离子,成为亲电性的强烷 化剂,与细胞成分的亲核中心起烷化作用。 ❖ 在DNA鸟嘌呤间进行 交联时阻断DNA复制 ❖ 烷基化过程是SN2 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
ppt课件
10
一、氮芥类
对其进行结构改造:通过减少氮原子上的电子 云密度以降低其反应性,达到降低毒性的作 用,但同时也降低了抗肿瘤活性。
作用机制:同环磷酰胺,体外无效,需体内代谢活化,
不同:环上N-氯乙基易被代谢脱去,生成单氯乙基环磷酰胺 (有神经毒性),抗瘤谱不同。
O
O
P N H
N
Cl
O
O
P N H
NH
Cl
Cl
ppt课件
19
二、乙撑亚胺类
❖ 合成原理:脂肪氮芥类药物以转变为乙撑亚 胺活性中间体发挥烷基化作用,故合成直接 含有乙撑亚胺基团的化合物。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化疗药物分类
按作用靶点分:
❖ 以DNA为作用靶点:烷化剂,抗代谢物等
ppt课件
13
一、氮芥类
4. 苯丁酸氮芥 瘤可宁
美法仑 溶肉瘤素
氮甲*
HO O
O
Cl HO
N H NH2
Cl
O
HO
Cl N
H NH
Cl
O
Cl N
Cl
用其钠盐,水溶 引入氨基酸,以 降低毒性 性好,易吸收 期达到靶向作用 提高作用选择性
ppt课件
14
一、氮芥类
5.环磷酰胺(癌得星)*
1OOP2N NhomakorabeaCl
❖ 某些结构在氮原子上取代吸电子基团,降低 其反应性,达到降低毒性的作用
ppt课件
20
二、乙撑亚胺类
1.塞替派 硫代磷酰基体积大,脂溶性大(吸收差,分布快),对酸不稳,
不能口服,需静脉注射。 代谢:在肝内被P450 酶系代谢成替派,发挥作用,可看作替
派的前药。 与DNA作用时,氮杂环丙基分别和核苷酸中的腺嘌呤、鸟嘌呤
基团的化合物,与生物大分子(DNA,RNA或酶) 中含有丰富电子的基团,亲电共价结合,使大分子 失活,阻碍其正常生理功能。 缺点: ❖ 烷化剂属细胞毒作用,故而对其它增生较快的正常 细胞也产生抑制,产生严重的副反应。 ❖ 易产生耐药性
ppt课件
6
烷化剂的分类
目前该类药物,按化学结构分 ❖ 氮芥类 ❖ 乙撑亚胺类 ❖ 亚硝基脲类 ❖ 甲磺酸酯及多元醇类 ❖ 金属铂类配合物
ppt课件
8
一、氮芥类
作用机制: 氮芥类化合物分子由两部分组成 ❖ 烷基化部分是抗肿瘤的功能基 ❖ 载体部分的改变可改善药物在体
内的药代动力学性质 ❖ 根据载体的不同可分为脂肪氮芥
和芳香氮芥 盐酸氮芥是最简单的脂肪氮芥
ppt课件
9
一、氮芥类
脂肪氮芥作用机制 ❖ 氮原子碱性较强,β-氯原子可离去,生成高
抗肿瘤药 antineoplastic agents
ppt课件
1
概述
❖ 恶性肿瘤: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 和多发病。细胞异常增殖引起。
❖ 因恶性肿瘤引起的死亡率,居所有疾病死亡 率的第二。
❖
手术治疗
❖ 目前治疗方法 放射治疗
单一化疗
❖
药物治疗(主要)联合化疗
❖
综合化疗
ppt课件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