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言学概论(2)

语言学概论(2)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2—2003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汉语言专业语言学概论试题
2003年7月一、举例解释下列名词(每词4分,共20分)
1.任意性
2.发音方法
3.义场
4.意音文字
5.借词
二、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结构语言学又分为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和三大学派。

2.语言是特殊的社会现象,全民共同使用,因而没有。

3.音素i、e、c、a的不同的发音特点是不同。

4.在普通话中,音素[a][ā]出现的环境不同,没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彼此处于的关系。

5.词缀是粘附在词根上的附加成分,它的主要作用是。

6.依据语法结构特点,可把语言划分为不同的类型,缺乏词形变化的语言称为。

7.反义词可分两类,例如“死”与“活”,具有非此即彼的性质,是。

8.从意义方面看,一个汉字基本上就代表一个。

9.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实际上是语言发展特点的具体体现。

10.一种语言的共同语是在某一个方言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例如普通话以
为基础方言。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说明: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到题中横线上。

1.下列说法只有不正确。

A. 语言是一种十分特殊的社会现象
B.人类思维必须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
C.语言符号音义结合的强制性指语言是不可改变的
D.语言符号的二层性的核心是以少驭多
2.组字母表示的音素,汉语拼音与国际音标是一致的。

A. b p d B.t k g
C. y u m D.i u f
3.对英语句子“He gives me two books”的语法范畴分析,是正确的。

A.He是he的形态变化,表示主格
B.动词gives是give加词尾的形态变化,表示单数第三人称
C.代词me是I的词形变化,表示居于次要地位
D.名词books是book的形态变化,表示宾格
4.下列各组词语只有可以构成义场。

A.狮子骆驼老虎
B.丝线暗线射线
C.汉族回族语族
D.桌子滚子班子
5.下列各种说法,只有是正确的。

A.社会的剧变也会引起语言的剧变
B.社会的变化对语言变化的影响微乎其微
C.两个民族的接触,最后必然导致语言的融合
D.洋径浜只在一定场合使用,没有人把它作为母语
四、综合分析题(共20分)
1,指出下列各组音素在音质上的区别。

(6分)
①y—u
②X—
③m—η
2.用严式国际音标给下面的汉字注音(4分)
说明:只写出每个音节的元音和辅音,声调不作要求。

千方百计完成任务
3.分析下面词组的结构层次关系(6分)
我们都非常热爱家乡的山和水
4.变换下面具有句法多义的句子,使其变成单义的句子。

(4分)
父亲在屋顶上晒豆角。

五、问答题(共40分)
1.语言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
2.什么是聚合关系?聚合关系对于我们运用语言有什么重要意义?(6分)
3.什么是形态变化?形态变化有哪些形式?(8分)
4.多义词的意义是怎样派生出来的?为什么多义词的使用不影响对意义的理解?(8分) 5.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6分) 6.什么是词语的替换?引起词语替换的原因是什么?(6分)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2—2003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汉语言专业语言学概论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03年7月一、举例解释名词(每小题4分,解释与举例各2分,共20分3
1.任意性是语言符号的重要特点之一,它指语言的声音和意义的联系是任意的,由社会约定俗成的,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

如“书”,汉语用[u]表示,英语用[buk]表示,别的语言又用别的语音形式,这就是语言的任意性。

2.发音方法就是发辅音时,形成和解除阻碍的方式。

人类语音有多种发音方法,如塞音,发音器官的某两个部位完全闭塞,堵住气流通路,然后突然放开,让气流冲出,发出声音。

3.义场就是一批意义上有共同特征的词聚合在一起形成的聚合体。

例如“爸爸、妈妈、哥哥、姐姐、舅舅、爷爷”等可以聚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表示亲属的语义场。

4.意音文字就是运用表意和表音两种方法创造出来的文字,字体结构中既有表示字义的成分,又有表示字音的成分。

汉字就是典型的意音文字,如“爸”字中的“父”表示字音类别,“巴”表示字音。

5.借词就是词的读音和意义都是借自外民族语言的词。

例如“沙发、吉它、坦克”等是借自英语的词。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美国描写语言学派(美国结构主义学派)
2.阶级性
3.舌位高低
4.互补
5.构成新词
6.孤立语
7.绝对反义词
8.语素
9.不平衡性
10.北方方言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C 2.D 3.B 4.A 5.D
四、分析题(20分)
1.指出下列各组音素在音质上的区别。

(每小题2分,共6分)
①舌位前后不同,y是舌位前元音,u是舌位后元音。

②发音部位不同,x是舌根音(舌面后音),是舌面前音。

③发音部位不同,m是双唇鼻音,η是舌根鼻音。

2.用国际音标给下面的汉字注音(4分)
3.分析下面词组的结构层次关系(6分,每一层次1分,上一层次分析错误,以下各层均不分)
4.变换下面具有句法多义的句子,使其变成单义的句子。

(4分)
①父亲把豆角晒在屋顶上。

②父亲蹲在屋顶上晒豆角。

五、问答题(共40分)
1.①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一个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的交际工具,是社会成员互相联系的纽带,是构成社会不可缺少的因素,没有语言,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就会中断,社会就会解体。

(3分)
②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也是认识成果的贮存所,思维离不开语言,必须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

(3分)
2.①语言结构中某一位置上能够互相替换具有某种相同作用的单位(如音位和词等)之间所形成的关系就是聚合关系。

(2分)
②聚合关系的实质就是结构单位在同一组合位置上的替换关系。

词的聚合关系可以为我们生成新的句子提供无数选择的可能。

运用聚合关系,我们可以很容易造出许多句子。

例如“小王看书”,其中“书”与“报、电视、电影、图片”等具有聚合关系,因此可以替换造出“小王看报、小王看电视、小王看电影”等句子。

如果没有聚合关系,一个句子就需要一条规则,这样语法规则将多得不计其数,难以掌握。

所以聚合关系为我们掌握语言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

(4分)
3。

①形态变化是词与词组合时词的形式上发生的变化,是表达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

(2分)
②形态变化主要有三种形式:第一是附加词尾,如book加词尾变成books表示复数的语法意义;第二是内部屈折,如make变成made表示过去时,第三是异根,如I变成me,表示宾格。

(6分,每个要点各2分)
4.①一个词开始总是单义的,在使用中,与之有关的意义也逐渐用它来表示,它就变成了多义词。

(2分)
②词义的派生有现实的基础,派生义和派生它的那个意义所指的事物的某一方面特征有联系,于是就共用一个词表达,原来的词就派生出了新的意义。

(3分)
③多义词的使用不影响意义的理解,因为在具体的句子中,由于上下文的限制,多义词就只有一种与之相适应的意义,其它的意义就排除了例如“打”,在“打毛衣”中是编织的意思,在“打酱油”中是购买的意思,谁也不会把意思弄反。

(3分)
5.语言发展变化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语言结构中的各个组成部分发展速度不一样,词汇发展最快;(3分)二是同一语言现象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地区也不相同,一种语言现象,在有的地区变化,有的地区不变化,有的地区是另一种变化,从而形成地域方言。

(3分)
6.①词语的替换就是用一个词语代替另一个词语,而其所指称的现实现象不变。

(2分)
②词语替换的原因是:第一,社会的因素,如把有歧视意味的“戏子”、“马弁”替换为“演员”、“勤务兵”;第二,语言系统内部的原因,如古代汉语的单音节词,在现代汉语中大多变成了双音节词,如“鹰——老鹰”、“龟——乌龟”等。

(4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