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乡村公路路线的设计规划及原则

乡村公路路线的设计规划及原则

浅谈乡村公路路线的设计规划及原则
摘要:要想富,先修路。

可见道路交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多么密切。

尤其是乡村道路好比是人体纵横交错的毛细血管,哪一个部位出现“血栓”或“梗阻”都会给地方经济带来无法挽回的影响。

近几年来,城市交通发展很快,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都在不断地延伸和拓宽,对周围经济产生了强大的牵动力、辐射力和影响力。

可是乡村道路的发展相比之下就显得较为滞后,不仅引起了广大农村农民的极大关注,也给发展区位经济和农副产品进城带来了很大困难。

因此,本文来说明乡村的公路路线的设计规划及原则。

关键词:公路;路线;设计规范;设计原则;通道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路线的设计规范
1.1路线走廊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应遵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近远结合、综合利用的原则予以利用。

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应慎重研究并确定公路路线走向和走廊带。

路线设计应综合考虑各种相关线性工程的关系,尽早做出规划,处理好已建工程和新建工程的关系和布局。

在确定公路等级时应根据公路功能,并遵循照顾发展与适度超前的原则,处理好同其他工程的关系,以合理确定公路走廊。

1.2设计方案是路线设计的核心。

在进行总体设计过程中,应对采用不同设计速度及其对自然环境等带来的影响进行论证。

当有多
种方案时,应作同等深度的技术经济比较。

1.3路线选定应特别强调对工程地质等自然条件的调查,在此基础上方能进行路线线位及主要平、纵面技术指标的选定。

1.4对环境、加强环境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重要的国策,应减少因修建公路而带来的自然景观的影响,提高公路环境质量。

1. 5路线线形设计的各单项技术指标是按相应公路等级的设计速度规定的最小值。

线形设计中应根据地形、地质、技术难度及其工程量大小等具体情况进行优化。

一项设计并不是各项技术指标都符合规定就是好设计;也不是各项技术指标都符合最低限度要求其工程造价就最省。

因之其关键就在于设计者将各种因素综合地进行考虑,创造性地进行“各种技术指标的组合(即设计)”。

设计质量与水平的高低,就在于是否能结合工程实际在高限与低限之间科学合理地选择技术指标,以及遇有特殊问题时能否作出特殊处理。

公路透视图可以是某点的路线透视图,或某路段的连续路线透视图,或采用三维模型技术制作的虚拟公路透视图等。

对路线线形设计的评价与检验,可采用公路透视图以检查线形设计同沿线景观的配合与协调。

公路透视图是一种最有效、最丰富的表达语言。

运用计算机生成的三维模型透视图及其图像处理技术,不仅可以更为形象地进行工程评价,同时亦可用于向公众展示项目建成后的情况,征询意见,进行沟通,帮助公众直观地理解意图并作出反应。

1.6《标准》在设计上引入了运行速度的概念,要求对线形设计受地形条件或其他特殊情况限制的地段,采用运行速度进行检验,
以改善技术指标或采用必要的交通安全技术、管理措施。

因为运行速度考虑了公路上绝大多数驾驶者的交通心理需求,以车辆的实际运行速度作为线形设计速度,从而有效地保证了路线所有相关要素,如视距、超高、纵坡、竖曲线半径等指标与设计速度的合理搭配,可以获得连续、一致的均衡设计。

2.选线的因素
选线应考虑的因素很多,且变化很大。

同一条件下,往往随设计人员的经验、水平与手法不同,其设计可能各异,故只能根据实践经验的总结,拟定选线中应遵循的一般规律,作为原则性条文供设计人员使用,并通过实践,不断取得经验、总结提高。

本条择其主要因素规定如下:
2.1必须由面到带、由带到线,由浅入深反复比较论证。

2.2处理好全局与局部的关系,注意局部难点突破给全局带来的影响。

2.3注重工程地质调查、勘察,查清对公路工程的影响程度,并采取相应工程措施。

2.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

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

建设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军事设施用地等。

2.5保护环境。

2.6协调同路线控制点的衔接。

2.7选线时就应考虑平、纵、横面的相互间组合与合理配合。

3.通道的设计原则
通道的结构型式应根据被交叉道路的使用功能、性质和未来的发展需求,本着适用、经济、安全、美观的原则设计,同时还应考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以便于施工和养护。

通道设计时应考虑以下主要因素:
3.1桥涵跨径的选择,应根据被交叉道路的通行能力、当地长远发展规划等因素决定孔径。

3.2充分考虑不同的结构型式对主线纵断面的影响。

3.3下部及基础型式的选择。

3.4被交叉道路的改建设计。

3.5通道的排水设计。

4.通道型式的选用
在通道设计中,应对不同的结构型式加以比较,合理选用。

根据目前和长远的通行需要,结合当地路网和地质情况以及施工养护和维修等条件综合考虑确定。

目前通道的结构型式多采用板式通道、拱式通道、箱型通道。

通道各种构造型式的适用性及优缺点见。

在平原地区,一般净宽为4m、6m时采用箱型通道,跨径10m、13m 时采用板式通道。

5.乡村道路通道的设计方法
乡村道路是泛指乡村、城镇之间不属等级之列,用于机动车、非机动车及行人通行的道路。

包括大车道、机耕道等均属乡村道路。

乡村道路与公路交叉的数量,根据公路等级应有所控制。

在乡村道路密集地区,当交叉点过密影响行车安全时,宜适当合并交叉点。

高速公路与乡村道路交叉时,应采用分离式立体交叉。

乡村道路分为通行机动车道路和仅通行非机动车及行人道路两类。

通行机动车道路又分为通行汽车道路和不通行汽车的机耕道路两种。

乡村道路从公路上面跨越时,跨线桥桥下净空应满足等级公路的规定要求。

当出线地势较高,与乡村道路交叉时,就要设置通道。

以下就专门针对通道做一些设计方面的概诉:
按通道的使用类型可分为人行通道、机耕通道、汽车通道三种类型。

设计时应对现有乡村道路进行充分调查与研究,以便确定适当的标准与间距。

目前规范对各种通道的标准基本是一致的,即三种类型的通道净宽均为4 m或不小于4 m。

下面就谈谈在通道设计中的体会。

5.1人行通道
仅供人畜行走的通道。

其布置要根据居民的分布,农田的分布及行人的密度,同时结合当地行人走路习惯而布设。

确定位置后要征求当地的意见,特别是拆迁大量房屋后要结合新建房的位置来布设通道。

此种通道可以兼作排水的功能,在山区尽量布设在山边,可节省工程量。

当行人较少时。

,可以改路合并通道,尤其是山上的
人行道尽量避免设天桥,最好将路移至山脚设通道。

如果仅为一、二户人家需设通道时,可以考虑拆除房屋不设通道的方案,这就需要进行方案的比较了。

5.2 机耕通道
规范规定“乡村道路从公路下面穿过时,应做好通道排水设计,保持畅通,其净空可根据当地通行的车辆组成和交叉情况确定,一般人行通道的净高不小于2.2m,畜力车及拖拉机通道的净高不小于2.7m,净宽不小于4 m。

在设计中采用净宽为4 m,从实施效果来看是合理的。

5.3 汽车通道
规范规定“当乡村道路需通行汽车或农业机械时,交叉处路基宽度应根据交通量情况和通行农业机械的类型而采用四级公路的单行道或双车道路基宽度。

通道或天桥按4m或6 m选用,且应考虑排水设施所需宽度。

其净高为,汽车通道不得小于2.2 m。

目前一种情况是设计汽车单行道,通道净宽为4 m,不可以楚,各工序衔接必须紧凑。

6.结语
综上所诉,随着乡村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乡村车辆及其类型逐渐增多,通道设计及其标准要进一步完善。

所以在长期发展中,公路路线设计问题如何解决显得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2]《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jtg d20---2006.
[3]公路设计手册——路线,人民交通出版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