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ppt课件
早期大肠癌症状不明显 可无症状或仅 隐约不适 消化不良 隐血等 癌肿进展症状逐渐明 大便习惯改变 便 血 腹痛 腹块 肠梗阻 发热 贫血和 消瘦等全身毒性症状 肿瘤浸润转移引起相应器官的改变 大肠癌依其原发部位不同而呈现不同的 临床征象和体征
诊断程序
程序一:临床表现 程序二:直肠指诊 程序三:B 超检查 程序四:肠镜检查 程序五:其他检查 程序六:手术探查
普查
对无症状人群进行普查 对有大肠癌家族 史或确诊有癌前病变的患者进行监测是 发现早期癌的重要途径 前者费用高 初筛试验缩小高危人群能提高纤维结肠 镜检出效果 在万余人的普查中对比观 察单纯乙状结肠镜及免疫潜血-肠镜序贯 普查的结果 发现经初筛试验后可使乙 状结肠镜对癌的检出率从0.14%上升到 0.43%
10
8.3
8.6
9.9
5
0
中国结直肠癌发病率仅次于肺、胃、肝癌位于第四位 结直肠死亡/发病比 57.5% 每年近10万患者死于结直肠癌,且死亡人数正逐年增加
2000
2002
2005
大肠的解剖
大肠的血管淋巴解剖
病因
高脂肪低纤维素饮食 大肠腺瘤性息肉 遗传因素 大肠炎症 其他因素
危险因素
多食牛羊肉动物脂肪 肥胖 结直肠息肉 胆囊切除 家族史 25%有遗传背景 既往患过肠癌 为普通人群的3倍 异时性 肠癌发生率为5%~8%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为普通人群的30倍
全球大肠癌发病状况
全球2002年结直肠癌 发病 102.3万 死亡 52.9万 现患 280 万 死亡/发病比: 51.8%
发病排位: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胃癌
死亡排位:肺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
中国大肠癌发病状况
20 17.2 15 14.5 15.1
每年 10 万以上患者死于结直肠癌
发病 死亡
普查
40岁以上作为对象 (1)FOBT+ (2)一级亲属患肠癌(3) 本人患过大肠癌或息肉 (4) 慢性腹痛 腹泻或便秘粘液血便史 进行全结肠镜检 FOBT阳性率约1%~4% 其中10%~20%是 腺瘤性息肉 5%~10%为癌 其他方法费用高 目前仍在试验中
体格检查
局部征象 注意肠梗阻 腹块及腹部压痛体征 绝大多数大肠癌发生于直肠及乙状结肠 直肠指检必不可少 凡遇有便血 大便习性改 变 大便变形等症状 均应进行直肠指检 检 查时了解肛门或直肠有无狭窄 指套是否沾有 血液 如触及肿块 应明确其部位 形态 病 灶范围 基底部的活动及其与邻近器官的关系
溃疡性结肠炎
肠狭窄 假息肉形成 假息肉形成
部位分布
直肠占60%~70%,乙状结肠 12%~14%,降结肠3%左右,脾曲 0.6~3%,横结肠2%~4%,肝曲 0.7%~3%,升结肠2%~13%,盲肠 4%~10%。
大体分型
早期大肠癌(息肉隆起型,扁平隆起型 及扁平隆起伴溃疡) 中晚期大肠癌(隆起型、溃疡型、浸润型、 胶样型)
全面的体格检查 估计病情严重程度 癌侵袭 转移状况 作为制订合理治疗方案的参考
诊断
早期诊断包括两方面含义:早期发现和早期 确诊 确诊主要靠纤维结肠镜+内镜病理 组织取材活检 问题是取材有误导致忽略 早期发现 面临着多方面的障碍 主要是早 症状隐匿不来就诊或被医生忽略未进一步 检查 目前尚缺乏特异的早期癌诊断的实验室检查 方法
大肠癌生存率的提高有赖于早期诊断
பைடு நூலகம்
右半结肠癌
突出症状为腹块、腹痛、贫血、部分可出现粘 液或粘液血便 便频、腹胀、肠梗阻等症但远较左半结肠少见 (右半结肠肠腔大 以溃疡肿块多见 可于右 腹部扪及肿块 除非癌肿直接累及回盲瓣 一 般较少出现肠梗阻) 癌肿坏死溃疡出血 因血液与粪液均匀混合而 不易察觉可致长期慢性失血 患者往往因贫血 而就医 腹痛多见 常为隐痛 多由肿块侵及肠壁所致 癌肿溃疡继发感染可致局部压痛和全身毒血症 等(少)
病史资料
详细询问病史 腹部隐痛 体重减轻 贫血 大便习惯改变粘液便、血便肠、梗阻等症 者 以上均应考虑大肠癌的可能
家族史和既往史
有大肠癌家族史者 本人患过结肠息肉病 溃疡性结肠炎, Crohn病 慢性血吸虫病或接受过盆腔放疗吸烟等 胆囊切除术者 APC综合征(FAP和Gardner综合征) HNPCC(遗传性非息肉性大肠癌)
左半结肠癌
突出症状为大便习性改变 粘液血便或血便 肠梗阻等(左半结肠腔狭小,原发癌多呈环状 浸润生长,易致肠腔缩窄,故便秘多见。随后 因缩窄上端肠腔积液增多,肠蠕动亢进,故在 便秘后又可出现腹泻。常两者交替出现) 团状大便摩擦病灶引起的肉眼便血多见 患 者常就医较早 因慢性失血所致贫血就不如右 半结肠突出 肠梗阻多为慢性不完全性 患者常有较长期 的大便不畅 阵发性腹痛等 由于梗阻部位较 低 呕吐多不明显 也可以急性肠梗阻就医
大肠癌
概述
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 ,是常见的消化 恶性肿瘤。发达国家发病率高 我国近年来呈 显著上升趋势 上海20年间发病人数增加2~3倍 年发病率17.2/10万 年轻人患病比例增加 40 岁以下占17%~20% 直肠癌占67% 早期大肠癌起病隐匿 毫无症状 就诊偏晚 50%治疗失败 进展期大肠癌常有程度不同的临床表现 此时 只要提高警惕 详细询问病史 认真体格检查 辅以实验室内镜和X线等检查 作出正确诊断 并不困难
直肠癌
突出症状为便血 多为鲜红或暗红色与 成形粪便不混或附于粪柱表面 最易误诊 “痔”出血 因病灶刺激和肿块溃疡继发性感染 不 断引起排便反射 易误诊为“菌痢”或 “肠炎” 癌肿环状生长导致肠腔缩窄 早期表现 为粪柱变形变细 晚期表现为不全梗阻
血清CEA的检测
约70%大肠癌患者血清CEA水平常升高 (正常值0~5 )特异性并不强 在一些非消化道肿瘤、良性病变和 吸烟者 血清CEA水平亦可升高 无转移局限性肠癌仅 50%阳性 CEA对早期结肠癌和腺瘤性息肉敏感性较差 不能用 于早期大肠癌检测 效果并不明显 CEA升高预后差 ↑37%转移 正常者 7.5%转移 CEA作为监测复发和评估治疗效果的指标 CA19-9 可以识别有高度癌特异性的唾液酸神经节苷 脂 19%~49%结直肠肿瘤水平升高 但并不比CEA 敏感 可结合检测
组织学类型
乳头状腺癌 管状腺癌 黏液腺癌 印戒细胞癌 未分化癌 腺鳞癌 鳞状细胞癌
转移播散途径
直接浸润 种植播散(腹膜、腹腔内、医源性) 淋巴道转移 血道转移
大肠癌的TNM分期
大肠癌的分期
大肠癌dukes分期
临床表现
排便习惯与粪便性状的改变 腹痛 腹部肿块 直肠肿块 全身情况
相应的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