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姓名:班级:
二、学习课时:共1课时,总第__-------- 课时
三、学习过程
自学导入
学习目标一:识记本课生字词。
【教学活动】生—师型。
学生:阅读、练习、纠错、识记;教师:点评。
【学生活动】阅读课文后,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识记字音和字形。
卿()岂()涉.猎()孰()邪()
学习目标二: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
【教学活动】生—师型。
学生:阅读、标记、识记;教师:提问、点拨
【学生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圈出要点,识记相关文学常识。
1、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
2、简介文中的三个人物
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人,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
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
鲁肃:学识渊博,孙权的谋士。
目标导学
学习目标三:把握课文节奏,顺畅朗读课文。
【教学活动】师-生型。
学生:朗读、练习;教师:点评。
【教师活动】指导朗读,点拨朗读技巧。
【学生活动】1、记录朗读节奏,标划停顿;2、朗读训练;3、学生朗读展示。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学习目标四:掌握重点文言词语及用法,疏通文意。
【教学活动】生-师型。
学生:阅读、疏通、勾画圈点,完成练习;教师:释疑、点拨、归纳。
【学生活动】1、阅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2、圈点勾划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不懂的字词讨论后提交;3、做好字词归纳并完成练习。
【教师活动】:教师释疑,点拨重点字词,指导学生归纳重点字词句。
1、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通,意思。
2、古今异义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博士古义:今义:
(2)见往事耳
往事古义:今义:
(3)及鲁肃过寻阳
及古义:今义:
3、一词多义
(1)以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自以.为大有所益
(2)见
①见.往事耳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4、重要实词
(1)卿今当涂
..掌事当涂: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岂:
(3)但当涉猎
..涉猎:
(4)孰若
..孤孰:若:
(5)即更.刮目相待更:
5、关键句子翻译
(1)蒙辞以军中多务。
译文: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译文:
(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译文:
【配套练习】
学习目标五:揣摩人物语言,把握人物形象,领会主旨。
【教学活动】生—师型。
学生:朗读、讨论、发言;教师:引导,归纳,板书。
【学生活动】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讨论交流,代表发言;教师:引导,归纳,板书。
1、结合课文内容,分析课文人物形象。
2、这则历史故事有什么深刻意义?
归纳导结
【教学活动】生—师型。
学生:总结归纳,练习填空;教师:点评。
不可不学
孙权:劝学
孤常读书
吕蒙:辞学——学
鲁肃:学论议——结友
补救训练
【教学活动】生-师型。
学生:1、阅读,练习。
2、针对原文质疑。
教师:点拨,释疑。
【学生活动】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
任末好学
①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②笈不远险阻。
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③庵,削荆为笔,④尅树汁为墨。
夜则映星望月,暗则⑤缚麻蒿以自照。
观书有合意者,⑦题其衣裳,以记其事。
门徒悦其勤学,常以⑧净衣易之。
非圣人之言不视。
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存;犹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①任末:东汉新繁人,字叔本,少习《齐诗》,学识渊博,游京师,教授十年。
②笈:书籍。
③庵;草屋。
④尅:挤、榨。
⑤缚:燃烧。
⑥蒿:蒿草。
⑦题:写,记录.⑧净衣:干净的衣服。
1、解释加点的字。
①负.笈不远险阻()②题.其衣裳()
2、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A、或.依林木之下(有时)
B、以记其.事(书上的)
C、常以净衣易之.(指任末)
D、虽死犹.存(还)
3、翻译句子:人而不学,则何以成?
【学习反思】学生:反思本课学习,发现存在的知识、方法、技能缺陷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