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论文题目:翼城县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动机与兴趣的现状及对策研究学院:体育学院班级: 2009级体育教育二班姓名:周鹏鹏指导教师:朱春虹职称:副教授完成日期: 2013 年 5 月 20 日翼城县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动机与兴趣的现状及对策研究摘要: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是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也是搞好体育教学的有效方法。
那么中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的动机和兴趣如何呢?为此,本文利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访谈法等综合的研究方法对临汾市翼城县中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和兴趣及其原因进行调查分析。
针对影响学生体育动机与兴趣的原因,探讨如何提高中学生体育活动的动机与兴趣。
关键词:体育动机;体育兴趣;教师素质;个性特点目录1 引言 (1)2研究对象与方法 (1)2.1研究对象 (1)2.2研究方法 (1)2.2.1 文献资料法 (1)2.2.2 问卷调查法 (1)2.2.3 数理统计法 (1)2.2.4 访谈法 (1)3研究结果与分析 (1)3.1体育活动兴趣的程度 (1)3.2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 (2)3.3学生自身差异 (2)3.4学校因素 (3)3.4.1 中学教育“重智轻体”及“应试教育”现象 (3)3.4.2 教学内容和方法 (3)3.4.3 场地、器材、经费严重不足 (4)3.4.4 教师本身的原因 (4)3.5社会家庭因素 (4)4 结论与建议 (4)4.1结论 (4)4.2建议 (5)参考文献 (6)1 引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
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学校的体育工作。
而体育兴趣是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和情绪状态。
”通过调查和研究,大体了解翼城县中学生的体育锻炼动机与兴趣的现状,并通过分析找出影响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动机与兴趣的原因,进而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希望引起翼城县广大中学生的高度重视,响应阳光体育号召。
同时加强中学生自我锻炼动机和兴趣的培养,使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科学方法,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使学校体育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同时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与兴趣,增强学生体质,发展学生适应能力、生存能力、竞争能力。
2 研究对象与方法2.1 研究对象以翼城县中学生为调查对象,随机抽取初、高中部八个班的学生共240人。
2.2 研究方法2.2.1 文献资料法对体育锻炼动机与兴趣等方面的资料进行阅读和研究,并查阅了大同大学图书馆内有关期刊资料,为论文的设计和写作提供了理论基础。
2.2.2 问卷调查法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240份,回收223份,回收率92.9% ,有效问卷210份,有效率87.5%。
2.2.3 数理统计法运用Excel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数理统计,通过分析归纳得出现有研究结果。
2.2.4 访谈法对翼城县部分学生以及一些学校领导和教师进行访问调查。
3 研究结果与分析3.1 体育活动兴趣的程度表1 对参与体育活动兴趣的调查表(%)爱好有兴趣一般兴趣没有兴趣人数 42 70 50 48百分比 20 33 24 23表1显示,爱好体育活动的学生占20%,表明大部分学生对体育感兴趣的程度不高;而对参与体育锻炼感兴趣的学生占到33%,说明还是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喜欢参加体育活动;还有一部分学生处在锻炼的边缘,说不上喜欢还是不喜欢,具有培养体育兴趣的潜力,然而对体育不感兴趣的学生也占23%,由此我们看出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兴趣方面还是比较乐观的,有很大的培养空间。
3.2 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表2 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动机调查表(%)参与动机人数百分比增强体质,增进健康 195 93社会交际活动的需要 92 44争取体育成绩好而获得加分 200 95玩玩而已 170 81发展个性 32 15自身健美的需要 65 31表2数据显示,不同的学生在参加体育运动时动机各不相同,正确的体育认知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锻炼动机。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身心特点也会发生变化,因此处于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动机也不一样。
其中93%的学生认为体育活动可以强身健体,获得一技之长,持积极态度;然而,81%的学生认为体育只不过是游戏而已,在锻炼中根本学不下想要学习的东西,在不影响自己健康的前提下,身体锻炼可有可无,持消极态度;更多的学生则把争取体育成绩好而加分的锻炼动机放在了第一位,有了这样的想法,就不容易对体育产生兴趣。
3.3 学生自身差异表3 学生自身差异的调查表(%)学生情况人数百分比曾经受过专业训练 32 15从没受过专业训练 155 74一直接受专业训练 23 11表 3 数据显示体育课是面向所有学生,应该在体育课上让所有的学生来体验体育所带来的愉快和满足。
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因而地区差异会使学生们接受体育教育的差异较大。
因此,对那些身体素质差、学习技术动作感觉吃力的学生而言,会使他们产生一种自卑感,从而丧失参与体育的信心,久而久之便会失去对体育的兴趣。
另外,在与一些校领导和教师的访谈中了解到:体重、身高、性别也会影响学生体育兴趣。
在现实中由于性别的原因,一般情况下男孩子比女孩子更喜欢运动。
3.4 学校因素表4 56名体育教师对影响学生参加与体育锻炼因素的调查表(%)影响因素学校管理学习负担场地、器材教学、教材教师自身因素因素因素因素因素人数 13 38 26 19 14百分比 23 68 46 34 253.4.1 中学教育“重智轻体”及“应试教育”现象在调查中了解到,各个中学在素质教育方面落实不到位,“重智轻体”、“应试教育”现象在很多地方仍然普遍存在,学生学习负担过重、体育场地设施缺失等各种因素都会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产生影响。
在现有的教育环境下,家长和老师们也明白体育运动能够促进孩子们的成长,但是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和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很多学校不重视体育教育,却偏重学生文化知识的学习。
正是因为升学压力的影响很多学校不重视体育教育,导致老师们随便挤占学生的运动时间来让学生学习文化课知识。
除了每天的两操可以锻炼外,学生们都在教室学习文化课知识,很少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
再加上频繁的考试也使得学生没精力去参加体育锻炼,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体育兴趣。
3.4.2 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内容是教师向学生传授体育理论知识和运动技能,使学生促进自身素质的发展。
教学内容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
而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很多体育教师只注重大纲与教材,教学内容过于简单,呆板,无实战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也忽视学生自身的特点包括生理和心理特点,更没有考虑此阶段学生们的运动兴趣。
在跟学校老师沟通中得知学生和学校面临升学的压力,致使体育课变成达标测试和升学加分的模拟考试,这样一来学生们更没时间参加体育锻炼,时间长了便开始讨厌上体育课。
3.4.3 场地、器材、经费严重不足由于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教学过程中致使很多学校原有的体育器材和场地无法满足学生的体育需求。
很多学校在教学过程中根本不重视体育教育,对体育经费投入也非常少,因此学生们也很少有机会利用体育设施来参加体育锻炼。
个别学校虽然购置了一批先进的体育设施,但由于管理不足,导致很多器材损毁和丢失。
教学阶段体育场地和器材不足,严重影响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参与。
3.4.4 教师本身的原因体育课是一门特殊的课程,在教学中由于体育运动的独特性,体育教师在学校体育教育中扮演者着很重要的角色。
因此,体育教师的文化水平、技能水平、教学水平以及教学经验都对学生参与体育运动产生直接的影响。
3.5 社会家庭因素表5 社会家庭因素对学生体育兴趣原因调查表(%)社会因素人数百分比只要文化好就行 153 73会影响学生成绩 34 16有助于人际交往 23 11表5显示,由于受中国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在加上人们对体育锻炼缺乏正确的认识,73%的学生家长认为只要孩子的文化课好就行了,体育锻炼只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
一些老师也不让学习好的学生去参加体育锻炼,认为考上大学了在参加体育锻炼也不迟。
长此以往就形成恶性循环,学生对体育产生抵制情绪,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动机和兴趣。
4 结论与建议4.1结论4.1.1 翼城县各个中学体育师资力量薄弱,而且体育教师学历不高,在教学过程中体育与健康课的开展困难重重,教学现状急需改善。
4.1.2 翼城县各个中学体育设施、器材不够完善,一些体育设施严重损毁,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不利于激发学生体育兴趣。
4.1.3 翼城县各个中学的领导和教师对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重视程度不够,限制了学生们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
4.1.4 翼城县体育教师专业水平较低,科研创新能力不足,教学方法和手段老套陈旧,体育课教学质量太低。
4.2 建议4.2.1 肯定体育价值,转变思想观念,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在教学中要加大对学生们体育认知的培养,使它们认识到体育锻炼的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
端正学生的体育态度,使他们能够自觉的完成每节体育课的任务,并掌握必要的体育运动技能。
以此来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文化课的学习。
在教学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们介绍在体育运动中科学的锻炼方法,减少他们在体育学习中的困境。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们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和兴趣。
4.2.2 按照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区别对待。
由于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技能水平和接受能力各不相同,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相对应的训练方法。
在体育课上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以此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
而对那些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教师一方面应适当的降低对他们要求,另一方面还应该帮助他们鼓励他们,不断提高他们的运动技能,进而增强自信心。
4.2.3 提高教师素质,教学方法手段多样化。
首先,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学生面前起到表率的作用。
在教学态度方面,老师应认真负责,教给学生正确的技能动作。
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该用幽默通俗的语言和熟练的技能,充分调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
如果学生获得了成功,应给予学生积极肯定的评价,让他们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进而增强自信心。
如果学生失败了要给予鼓励,帮助学生找出问题出在哪里,并强加练习,从而使学生克服这些问题。
在体育课上教师应防止教学手段单调、呆板,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来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体育热情。
4.2.4 改善场地、器材。
学校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增加经费的投入,一方面充分利用学校原有的体育资源,另一方面增加一些新的体育器材和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