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解读PPT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解读PPT


《条例》修改的主要内容
一、取消环评单位资质管理; 二、取消竣工环保验收行政许可,将竣工验收的主体由 环保部门调整为建设单位; 三、增加“不予审批情形”条款,明确环评审批要求; 四、明确环境影响技术评估法律地位; 五、取消“试生产期间要求”; 六、进一步加大了违法处罚和责任追究力度; 七、强化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 八、其他与新环评法、环境保护法不一致的内容进行了 修改。
二是有关“放管服”改革文件。2013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一 系列有关“放管服”改革文件,要求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强化事中 事后监管。2014年12月,国办印发《精简审批事项规范中介服务实行企 业投资项目网上并联核准制度的工作方案》(国办发〔2014〕59号), 要求简化投资审批程序,将环评等行政审批事项,由前置“串联”审批改 为“并联”审批。2015年10月11日国务院《关于第一批取消62项中央指 定地方实施行政审批事项的决定》(国发〔2015〕57号)取消了省、市、 县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实施的建设项目试生产审批事项。这些“放管 服”改革系列要求,是本次《条例》修改又一重要依据。

《条例》修改的主要内容
(二、取消竣工环保验收行政许可)
将建设项目环保设施竣工验收由环保部门验收改为建 设单位自主验收。
修改前:建设单位应当向审批该项目的环保部门申请环境保护设施 竣工验收,需要进行试生产的应当自建设项目投入试生产之日起 3个月内申请验收。环境部门应当自收到验收申请之日起30日内 完成验收。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解读

主要内容
《条例》修改的背景及依据 《条例》修改的主要内容 现状建设项目验收相关要求

修改的背景
老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是1998年 11月29日颁布施行的,实施近二十年。随着国务院行 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 理提出了简政放权,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和责任追究等 新的要求。现行《条例》已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暴露 出较多问题,亟待修改完善。主要包括:一是有关验 收、试生产、环评前置审批等条款,已与新《环境保 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环境影响评价法》等上 位法不一致,二是有关环评审批的内容与国务院简政 放权、放管服改革要求不相适应,与环境管理转型要 求存在较大差距。

修改的背景
老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是1998年 11月29日颁布施行的,实施近二十年。随着国务院行 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 理提出了简政放权,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和责任追究等 新的要求。现行《条例》已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暴露 出较多问题,亟待修改完善。主要包括:一是有关验 收、试生产、环评前置审批等条款,已与新《环境保 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环境影响评价法》等上 位法不一致,二是有关环评审批的内容与国务院简政 放权、放管服改革要求不相适应,与环境管理转型要 求存在较大差距。

《条例》修改的主要内容
(三、增加“不予审批情形”条款)
明确了五种不予批准的情形:
(一)建设项目类型及其选址、布局、规模等不符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和相关法定规划;
(二)所在区域环境质量未达到国家或者地方环境质量标准,且建设项 目拟采取的措施不能满足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管理要求;
(三)建设项目类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无法确保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和 地方排放标准,或者未采取必要的措施预防和控制生态破坏。
(四)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未针对项目原有环境污染和生态破 坏提出有效防治措施;
(五)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基础资料数据明 确不实,内容存在重大缺陷、遗漏,或者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不明确、 不合理。
www.themegal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条例》修改的主要内容
(四、明确环境影响技术评估法律地位)
增加第九条第三款内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 门可以组织技术机构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环境影响报告表进行技术评估,并承担相应费用; 技术机构应当对其提出的技术评估意见负责,不得 向建设单位、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单位收取任 何费用。

《条例》修改的主要内容
(一、取消环评单位资质管理)
1)删去第六条第二款 删除前:第六条 国家实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
评价制度。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由取 得相应资格证书的单位承担。
修改后:第六条 国家实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 评价制度。 2)删去第十三条资格审查制度 3)删去第二十九条“吊销资格证书”条款 但是环评法对资质仍然是有要求的(第十九、二十条 )
修改后: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标 准和程序,对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进行验收,编制验收报告 。建设单位在环境保护设施验收过程中,应当如实查验、监测、 记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的建设和调试情况,不得弄虚作假。 除按照国家规定需要保密的情形外,建设单位应当依法向社会公 开验收报告。

修改的主要依据
一是上位法。2016年修改后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将环评审批与企 业投资项目审批脱钩,取消行业预审,并将环境影响登记表由审批制改为 备案制,加大了对“未批先建”的处罚等。2014年新修改的《环境保护法》 和2015年新修改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均删除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 工验收的规定。上述这些上位法中已经修改的内容,是本次《条例》修改 的重要依据之一。

《条例》修改的主要内容
(五、取消“试生产期间要求”条款)
删去第十八条、第十九条。 修改前: 第十八条 建设项目的主体工程完工后,需要进行试生
产的,其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 同时投入试运行。 第十九条 建设项目试生产期间,建设单位应当对环境 保护设施运行情况和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进行监 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