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通用航空飞行情报服务系统

通用航空飞行情报服务系统

课题10:通用航空飞行情报服务系统
一、研究目标及内容
针对我国未来通用航空发展的需求,突破通用航空气象及飞行情报各类数据采集、集成、处理、综合分析与发布、目视航图自动化制作等关键技术,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用航空飞行情报服务系统,开展通用航空飞行情报服务应用示范,为我国通用航空飞行情报服务保障体系的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1、通用航空飞行情报服务系统总体设计
研究适合我国民航不同空域类型、不同管制条件下的通用航空飞行情报服务模式,设计并提出基于先进地理信息系统和计算机制图技术,支持通用航空气象服务、低空航行通告服务、目视航图制作的通用航空飞行情报服务系统的总体技术框架和系统开发方案。

2、通用航空飞行情报多源数据综合集成与分析技术
针对通用航空气象数据、航行通告信息的种类和业务特点,研究通用航空飞行情报信息涉及的数据种类、特点、来源和更新机制,设计适合我国飞行情报数据管理特点的数据集成和管理技术方案,制定多源飞行情报数据的数据结构模型,研发多源航空飞行情报信息融合、集成管理、处理与分析的高可信算法。

3、通用航空目视航图符号系统与可视化表达
根据通用航空目视航图的特点,设计基于先进地图代数理论的通用航空目视航图符号系统方案,发展通用航空目视航图数据的时空和
目标特性的一体化表达技术,研发满足通用航空飞行需求的目视航图符号库系统。

4、通用航空气象及飞行情报处理与发布系统
基于通用航空飞行情报数据集成、处理和可视化表达等关键技术,设计和开发高可信的通用航空飞行情报服务软件系统,支撑无人值守情况下快速自动完成通用航空飞行情报的发布等服务。

5、目视航图自动化制图系统
依据航图可视化和目视航图出版等规范与要求,突破各类目视航图特征表达与制作工艺等关键技术,研发符合我国通用航空飞行需求、符合相关国际和国家相关行业标准的目视航图自动化制图系统软件,开发满足我国通用航空飞行需求的目视航图符号库系统,支撑目视航图编辑、排版、出版的自动化与智能化。

6、通用航空飞行情报服务系统测试与示范应用
对通用航空气象及飞行情报数据融合处理、发布系统、目视航图制作系统进行测试验证,开展通用航空飞行情报服务系统的应用示范。

二、考核指标
1、研制通用航空气象及飞行情报处理与发布系统一套,具备通用航空飞行情报数据集成、管理、处理与情报发布等能力,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1)气象及飞行情报信息包含气象信息、航行信息、通信导航监视设备覆盖信息、空域运行信息等,并满足ICAO Annex 3、Annex
4、Annex 11、Annex 14、Annex 15的相关要求;
(2)自动融合处理各类气象报文、航行通告报文、通信导航监视设备及空域结构基础数据,报文处理速度小于1秒/条,融合处理速度为2-3秒/次;
(3)具备无人值守、自动应答的通用航空飞行情报服务能力,无人值守自动应答发布响应速度小于5秒/次;系统同时在线用户不少于200人,并发用户不少于100人;海量数据的图形缩放、漫游平滑、快速刷新响应达到实时要求;
(4)系统具有强大的二次开发功能和可视化建模环境,并支持用户专业模型的内嵌式链接。

2、研制通用航空目视航图制作系统一套,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1)系统具备各类目视航图(终端区航图、直升机航路图等)专业制作能力,能实现通用航空目视航图制作相关数据的管理与动态更新;目视航图配色、制图出版等满足民航相关标准要求;
(2)提供完整、可扩展的矢量目视航图符号库,符合ICAO和FAA制作标准,并满足我国民航要求;
(3)具备TB级的目视航图基础数据、地标及障碍物数据的管理能力;基础地理数据的内容和精度原则上不低于1:25万,目视航图电子地形数据精度达到1:5万;并提供更新机制;
(4)目视航图障碍物数据精度满足ICAO Annex 15要求;建立飞行区完整可用的人工障碍物数据库,并提供动态更新机制;
(5)地图显示图形缩放、漫游平滑,最大刷新响应时间≤2秒;
(6)兼容通用航空气象及飞行情报处理与发布系统的数据格式,自动读取相关制图数据,可提供实时的电子目视航图资料;
(7)系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便于推广应用。

3、在民航局的统一组织下,依据民航协同空管技术综合应用示范总体设计与集成方案,在我国低空试点飞行区域完成通用航空气象及飞行情报处理与发布系统、目视航图制作系统的示范验证。

4、制定通用航空飞行情报服务相关技术标准与规范(草案)1项。

5、申请通用航空飞行情报服务系统相关的软件著作权10项,申请相关的发明专利5项。

三、实施年限
2011年至2014年。

四、经费来源及构成
拟安排国拨专项经费1400 万元,课题承担单位配套经费不低于1900万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