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通用航空飞行服务系统管理办法(试行)2018年目录第一章总则 (2)第二章系统功能 (2)第三章系统机构与职责 (6)第四章系统分类与配置 (8)第五章系统人员要求 (10)第六章飞行服务站的设立 (11)第七章飞行计划申请和受理 (13)第八章运行管理 (14)第九章附则 (15)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西北地区通用航空事业的发展,规范通用航空飞行活动,保证飞行安全,完善西北地区通用航空服务保障体系。
依据现行法律法规,本着“先行先试”的原则,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西北地区通用航空飞行服务系统(以下简称:通航服务系统)是指为通用航空用户和通用航空活动提供保障服务的系统。
包括:西北地区通用航空飞行服务区域信息处理中心(以下简称:区域信息中心)、通用航空飞行服务站(以下简称:飞行服务站)。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通航服务系统的管理和运行。
在西北地区从事通用航空飞行活动的单位、组织和个人,应取得从事通用航空活动的资格,并遵守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第四条民航西北地区管理局对通航服务系统实施监督管理;民航西北空管局负责对通用航空飞行活动实施运行管理,提供空中交通服务和通航服务系统信息保障服务。
第二章系统功能第五条通航服务系统应向通航用户提供如下服务:飞行计划服务、飞行情报服务、航空情报服务、气象情报服务、监视服务、告警和协助救援服务。
第六条飞行计划服务是负责服务范围内所有通航用户以及按规定需要进行报备的无人驾驶航空器的飞行计划数据维护管理,提供飞行任务的申报、反馈和飞行计划制作、变更、统计等服务。
第七条飞行计划服务模块功能至少包括:1.具备通航用户申请注册的功能。
2.具备飞行计划申请和取消功能。
3.具备报备、下发飞行计划信息的功能。
4.具备飞行计划状态修改和异常状态告警的功能。
5.具备飞行计划实施报告处理、飞行计划完成报告处理的功能。
6.具备飞行计划作业图的多种可视化展示。
7.具备飞行计划数据存档功能,应当保存30天以上。
第八条飞行情报服务是向飞行中的航空器提供有助于安全和有效地实施飞行建议和情报。
第九条飞行情报服务模块功能至少包括:1.飞行情报传输服务。
2.空中交通咨询服务。
3.机场情报咨询服务。
4.具备飞行情报数据存档功能,应当保存30天以上。
第十条航空情报服务是收集、整理、编辑通用航空资料,设计、制作、发布通用航空情报服务产品,提供及时、准确、完整的通航活动所需的航空情报。
第十一条航空情报服务模块功能至少包括:1.具备接收和处理情报数据的功能。
2.具备接收和处理通用航空资料的功能。
3.具备上报通用航空原始资料的功能。
4.具备航行通告查询和展示功能。
5.为通航用户提供飞行前情报、飞行中情报、飞行后情报服务。
6.具备航图要素绘制和显示功能。
7.具备航空情报数据存档功能,应当保存90天以上。
第十二条气象服务包括公共气象情报服务、航空气象情报服务。
公共气象情报服务能够由国家气象局或其他信息源获取所提供服务空域内的公共气象情报和资料;航空气象情报服务能够由民航气象中心或地区气象中心获取所提供服务空域内的专业航空气象情报和资料。
第十三条气象服务模块功能至少包括:1.具备接收和展示航空气象数据与相关气象报文、明语、图形产品的功能。
2.具备接收和处理航空气象观测数据的功能,并能查看和展示。
3.系统应可处理、保存、检索、上报飞行员报告的气象信息。
4.能够接收和处理国家气象局所提供服务空域内的公共气象情报和资料。
5.具备气象信息数据存档功能,应当保存30天以上。
第十四条通航服务系统应积极利用北斗、4G、ADS-B等新技术,根据服务协议,为通航用户各类飞行实施监视服务。
第十五条监视服务模块功能至少包括:1.可接收和处理ADS-B数据、卫星定位+北斗短报文(GNSS+RDSS)数据、移动通信网络(4G/5G)定位信息、空管雷达等监视数据,并在监视终端界面显示。
2.具备根据监视数据生成相应监视告警的功能。
3.具备监视数据记录、回放、导出功能,监视数据记录至少保存30天。
第十六条通航服务系统应根据通航用户报告,在情况不明、告警和遇险等不同阶段提供与告警相关的服务。
情况不明阶段,应继续尝试与航空器建立通信;告警阶段,继续尝试与航空器建立通信,并通知相关救援、协调部门;遇险阶段,通知相关救援、协调部门,并协助搜救。
飞行服务站应不晚于接收信息后10分钟内向区域信息中心上报。
第十七条告警和协助救援模块功能至少包括:1.应保持与相关救援、告警协调单位的通信畅通,根据告警和遇险等不同阶段提供与告警相应的服务。
2.具备对告警和协助救援信息的记录和传递功能。
第十八条区域信息中心应当根据民航西北地区管理局要求,实现西北地区通用航空信息汇集和信息共享,为通用航空用户提供服务。
第十九条区域信息中心应与飞行服务站通过专网或互联网连接,实现数据的同步与交互,并为飞行服务站提供相关情报、气象、监视等产品。
第二十条飞行服务站网络准入技术方案需经区域信息中心审核。
第二十一条通航服务系统应建设辅助模块。
第二十二条辅助模块功能至少包括:1.配备专用监控软件对系统应用软件、系统网络及设备、系统节点和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
2.具备基础管理功能,包括但不限于配置管理、日志管理、统计分析。
第三章系统机构与职责第二十三条区域信息中心设在民航西北空管局,应履行下列职责:1.负责与相关军、民航管制单位建立协调关系,明确各自职责分工并进行备案。
2.负责提供辖区内通航飞行计划服务和跨区域通航飞行计划协调、将飞行计划分发至相关飞行服务站、协调区域内通用航空飞行活动、收集并上报飞行计划实施情况;3.掌握并上报区域内空域动态、静态信息;4.向飞行服务站提供所需航空情报、航空气象等信息;5.收集、上报低空航空气象情报;6.收集、处理低空通用航空情报原始资料;制作航空情报初级产品,并上报全国中心信息管理系统;7.对通航飞行活动进行监视,提供监视服务和咨询服务;8.协调飞行服务站提供告警和协助救援服务;9.负责通用航空运行数据的统计、存档;10.负责飞行服务站系统专业人员业务能力提升和培训工作,并向西北管理局进行备案。
第二十四条飞行服务站应履行下列职责:1.协助通航用户申报飞行任务、制作飞行计划、负责服务范围内的飞行计划管理、组织通用航空运行保障;2.掌握并上报通航飞行计划实施情况;3.掌握并上报服务范围内空域动态、静态信息;4.协助提供飞行所需的飞行情报服务和气象服务;5.收集、上报服务范围内低空通用航空的航空情报原始资料和数据;6.向服务范围内的通用航空用户提供飞行监视设备,根据需求提供监视服务和咨询服务;7.提供告警和协助救援服务;8.对本单位通用航空运行数据进行统计、存档并上报区域信息中心;9.管理本单位通航专业人员并上报区域信息中心备案。
第四章系统分类与配置第二十五条飞行服务站按照功能及服务范围分为A、B、C三类。
第二十六条A类飞行服务站A类飞行服务站原则上在省会城市建立。
应具备完整的飞行计划服务、飞行情报服务、航空情报服务、气象情报服务、监视服务、告警和协助救援服务功能并能够与区域信息中心进行数据和产品的交换。
第二十七条A类飞行服务站架构主要包括:1.数据交换服务器、数据库及接口服务器、WEB发布服务器、监视数据处理服务器、监控服务器、网络交换设备、防火墙及入侵检测设备。
2.飞行计划终端、气象信息终端、情报信息终端、监视显示终端、系统监控管理终端。
3.配备满足运行和服务的相关通信设施设备。
第二十八条B类飞行服务站B类飞行服务站可在通用航空飞行密集区域或通航机场建立。
应至少具备飞行计划服务、航空情报服务、气象情报服务、告警和协助救援服务功能并能够与区域信息中心进行数据和产品的交换。
第二十九条B类飞行服务站架构主要包括:1.数据交换服务器、数据库及接口服务器、WEB发布服务器、网络交换设备、防火墙及入侵检测设备。
2.飞行计划终端、气象信息终端、情报信息终端、系统监控管理终端。
3.配备满足运行和服务的相关通信设施设备。
第三十条C类飞行服务站C类飞行服务站可根据通用航空飞行需要,在临时通航飞行区域内建立。
应至少具备飞行计划服务、公共气象情报服务、告警和协助救援服务功能。
C类飞行服务站应定期向区域信息中心上报飞行计划和计划执行情况。
第三十一条C类飞行服务站架构主要包括:1.数据库及接口服务器、WEB发布服务器、网络交换设备、防火墙及入侵检测设备。
2.飞行计划终端、气象信息终端、系统监控管理终端。
3.配备满足运行和服务的相关通信设施设备。
第三十二条飞行服务站应当根据运行需要,配置满足通航飞行服务所需设施设备,符合现行民航通信导航监视设备使用许可的相关标准。
设备软硬件应满足可靠、兼容和开放的要求。
第三十三条飞行服务站安全性应具备:1.与外界系统进行连接时需要采取可靠的技术隔离手段,保证数据安全。
2.应能针对不同用户进行安全认证、身份标识和权限管理,相应信息应采用加密方式进行存储。
3.飞行服务站机房环境、用电、消防要求按照现行国家标准执行,应有专门的服务场所。
4.机房应设置监控、报警等相关安防设施。
第三十四条区域信息中心应向各类飞行服务站提供所需的飞行计划、飞行情报、航空情报、气象情报、监视服务,帮助飞行服务站完善功能。
第五章系统人员要求第三十五条从事区域信息中心相关工作的人员,应当持有有效的管制、情报、电信或气象专业执照。
从事管制工作人员应通过飞行服务执照签注。
第三十六条从事A类飞行服务站相关工作的人员,应当持有有效的管制、情报、电信或气象专业执照。
从事管制工作人员应通过飞行服务执照签注。
从事B类飞行服务站相关工作的人员应经过管制、情报基础专业培训,并经过空管基础培训机构的培训,完成不少于240小时的飞行服务、情报、气象专业培训并取得合格证。
从事C类飞行服务站相关工作的人员应经过空管基础培训机构的培训,完成不少于120小时的飞行服务、情报、气象专业培训并取得合格证。
第三十七条从事飞行服务站相关工作的人员应经飞行服务站考核后上岗。
第三十八条从事飞行服务站相关工作的人员应定期进行岗位复训,年度复训时间不少于10小时。
区域信息中心协助飞行服务站开展岗位复训工作。
第六章飞行服务站的设立第三十九条民航西北地区管理局负责受理飞行服务站设立申请。
第四十条申请设立飞行服务站的单位、组织和个人应向民航西北管理局提供以下资料:1.明确的管理机构即安全责任主体;2.安全运营管理体系、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3.申请的服务范围和基本功能;4.与其申请服务范围和功能相适应的设施、设备、人员;5.申请设立飞行服务站的单位、组织和个人出具的资料真实性声明;6.西北管理局要求的其他相关资料。
第四十一条民航西北地区管理局负责对申请资料进行审核。
第四十二条民航西北地区管理局根据工作需要组织符合性检查,对飞行服务站服务能力进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