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外国教育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总分:7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B>(总题数:32,分数:64.00)1.主张教育目的是“为完满生活作准备”、反对英国古典主义教育传统的教育家是( )。
(2011年)(分数:2.00)A.培根B.洛克C.斯宾塞√D.赫胥黎解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斯宾塞教育思想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斯宾塞是反对当时英国学校古典主义教育、提倡科学教育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的“教育预备说”“科学知识最有价值”等著名论断,对近代各国实科教育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斯宾塞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为“完满生活做准备”。
他呼吁,教育应从古典主义的传统束缚中解放出来,适应生活、生产的需要。
因此,本题选C。
2.近代法国中央集权式教育管理体制确立的标志是拿破仑第一帝国时期设立的( )。
(2011年)(分数:2.00)A.帝国大学√B.教育部C.大学区D.索邦大学解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法国近代教育体制的熟悉程度。
法国中央集权式教育管理体制确立于拿破仑执政的法兰西第一帝国时期。
为了牢牢掌握教育管理大权,拿破仑颁布了《关于创办帝国大学以及这个教育团体全体成员的专门职责的法令》(1806年)以及《关于帝国大学条例的政令》(1808年)。
帝国大学的设立标志着近代法国中央集权式教育管理体制的确立。
3.17—18世纪英国的公学采用寄宿制,以升学为主要目标,具有大学预科的性质。
这种“公学”的含义是( )。
(2012年)(分数:2.00)A.公立学校B.公共机构管理的学校C.由政府或地方使用公共税收开办的学校D.为培养公职人员而由公众团体资助兴办的学校√解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17—18世纪英国教育概况的了解和掌握程度。
17—18世纪英国的公学是相对于私人延聘家庭教师的教学而言的,强调这种学校是由公众团体集资兴办,其教学目的是培养一般公职人员。
它较之一般的文法学校,师资及设施设备条件好、收费更高,是典型的贵族学校。
公学的教学质量较高,在历史上曾为英国培养了不少政治、经济领袖人才,因而总以天才教育标榜,被称为英国绅士的摇篮。
最为人称道的是伊顿、温彻斯特、圣保罗等九大公学。
4.拿破仑执政时期所建立的帝国大学实质上是( )。
(2012年)(分数:2.00)A.帝国的最高教育领导机构√B.由帝国建立的大学C.帝国高等教育机构的总称D.由帝国统辖的大学解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19世纪法国教育概况的了解和掌握程度。
拿破仑执政时期,确立了法国中央集权式的教育管理体制。
建立了帝国大学,并且规定:专门负责整个帝国公共教育管理事务的团体应以帝国大学的名义建立;帝国大学总监作为全国教育界的最高首脑,由帝国大学任命,负责学校的开办、取缔,教职员任免、提升等诸项事宜;帝国大学下设由30人组成的评议会,协助总监管理全国的教育事务;全国共划分为27个大学区,每一个大学区设总长1人,并设由10人组成的学区评议会。
由此可见,帝国大学实质上是帝国的最高教育领导机构。
5.受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18世纪后期在德国出现的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寓教学于游戏和活动之中的新式学校是( )。
(2014年)(分数:2.00)A.劳动学校B.泛爱学校√C.实科学校D.文科学校解析:解析:18世纪后期德国的“泛爱学校”是在夸美纽斯和法国启蒙学者的教育观影响下出现的新式学校,其创始人是巴西多。
泛爱学校中采用“适应自然"的教学方式,入学的贵族子女也一律改着简单活泼的儿童服装,还儿童以本来面目。
按照卢梭的教育观点,“泛爱学校”提出培养博爱、节制、勤劳的美德,注重实用性和儿童兴趣,寓教育、教学于游戏之中。
6.在17世纪英国教育家洛克所设计的教育体系中,处于前提和基础地位的教育活动是( )。
(2015年) (分数:2.00)A.身体的养育√B.知识的学习C.德行的塑造D.礼仪的培养解析:解析: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把体育作为第一个问题加以论述。
洛克希望每个绅士的身体必须适应一个事业家在对外开拓活动中可能遇到的艰苦环境,而当时贵族家庭对子女大多是娇生惯养的,因此洛克关于体育的具体意见虽然论及如何保养和运动,但更多的是针对娇生惯养的风气,强调生活各方面的“忍耐劳苦”,诸如饮食简单、衣履单薄、睡硬板床、少用药物,等等。
他认为身体强健的主要标准是能忍耐劳苦,而学会忍耐劳苦的原则是要从小逐步养成习惯,不要间断。
7.教育思想表现出鲜明的民主性,认为天才和美德可能出自茅舍的要比出白宫廷的多得难以计算的法国教育者是( )。
(2015年)(分数:2.00)A.爱尔维修B.狄德罗√C.拉夏洛泰D.卢梭解析:解析:狄德罗认为“茅舍和其他私人住宅的数目跟宫廷的数目对比,就如同一万跟一的对比一样,而依照这一点,我们就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天才、才能和美德,出自茅舍里的要比出自宫廷里的多得难以计算。
”他承认教育具有巨大的解放作用。
他说:“教育使人发现自己的尊严,就是奴隶也能够很快地感觉到他不是生而为奴隶的。
”因此,本题选B。
8.下列表述中,不符合贺拉斯.曼关于美国公立学校教育目的与作用理解的是( )。
(2015年)(分数:2.00)A.社会机器的平衡轮B.社会人才的锻造炉C.社会差异的复印机√D.社会意识的均衡阀解析:解析:贺拉斯.曼说:“除了人类所创造的其他一切手段以外,教育是人们的情况的伟大均衡阀——它是社会机器的平衡轮。
”贺拉斯·曼把公立学校看成一个熔炉,从中锤炼出美国社会所需要的形形色色的人才。
9.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在创办新式大学过程中十分重视借鉴外国经验,其学习和借鉴的国家是( )。
(2016年) (分数:2.00)A.英国B.法国C.德国D.美国√解析:解析:日本中央集权式教育管理体制的确立,始于明治维新初期颁布的一系列相关教育法令。
为实现“破从来之陋习”“求知识于世界”的改革目标,日本政府加强了对教育事业的领导与管理工作。
明治维新的开展肇始于美国对日本的入侵,因此在创办新式大学过程中其学习和借鉴的国家是美国。
因此,本题选D。
10.17—18世纪,英国初等学校的教育对象主要是( )。
(2017年)(分数:2.00)A.贫民子弟√B.贵族子弟C.新兴资产阶级子弟D.中产阶级子弟解析:解析:17—18世纪英国初等学校的教育对象是贫民子弟,以星期日学校为例,它是英国在星期日为贫民开办的一种常见初等教育机构。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选A。
11.贯穿在夸美纽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指导性原则是( )。
(2007年)(分数:2.00)A.直观性原则B.教育性教学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教育适应自然原则√解析:解析: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是贯穿夸美纽斯整个教育体系的一条根本指导性原则。
为了使学校工作进行得顺利、有效,他要求教育必须在各方面遵循自然的法则。
夸美纽斯认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在宇宙万物和人的活动中存在着一种“秩序”,即普遍规律,这种“秩序”保证了宇宙万物和谐发展。
因此,人的各种活动包括教育活动都应该遵循这些自然的、普遍的“秩序”或规律,这是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的一个重要内容。
他认为,适应自然的教育也应该从人类的春天——儿童时开始,在一天之中,应该在早晨读书。
由于自然分为春、夏、秋、冬四季,学校组织便分为四个阶段:母育学校相当于春季,国语学校相当于夏季,拉丁语学校相当于秋季,大学相当于冬季。
二是依据人的自然本性和儿童年龄特征进行教育,这是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夸美纽斯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发展也有其本身的法则。
各级学校“自始至终,要按学生的年龄及其已有的知识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导”。
因此,本题选D。
12.裴斯泰洛齐认为,道德教育最基本的要素是( )。
(2007年)(分数:2.00)A.儿童对母亲的爱√B.儿童对父亲的爱C.儿童对全人类的爱D.儿童对上帝的爱解析:解析:裴斯泰洛齐认为,德育是培养和谐发展的人的极为重要的方面。
儿童对母亲的爱是道德教育最基本的要素,这种爱的情感发自亲子之间的自然关系。
随着孩子的长大,他又从爱母亲进而发展为爱双亲,爱兄弟姐妹,爱周围的人。
当儿童上学以后,又把爱逐步扩大到爱所有的人,爱全人类。
而爱人类与爱上帝是一致的,信仰和憧憬上帝是德行的最高要求,至此,一个人的道德力量也得到充分发展和实现。
这就是裴斯泰洛齐所认为的“道德的自我发展的基本原理”。
道德教育就是遵循道德自我发展的基本原理,培养和发展儿童的德行。
为了实现这个任务,首先在于家庭教育,然后是学校中的教育,但二者应该密切联系,把学校的道德教育建立在类似家庭生活关系和亲子之情的基础上。
但是,裴斯泰洛齐也指出,爱不是万能的,也不是无限度的,爱要与威相结合。
另一方面,也要重视道德说理和道德行为的练习,而不崇尚空谈,也不能求助于体罚。
还应把德育和智育联系起来,通过智育授给儿童以知识,发展他们的智力,这对儿童的道德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因此,本题选A。
13.赫尔巴特提出教学形式阶段理论,认为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经历的四个阶段是( )。
(2009年)(分数:2.00)A.注意、期待、要求、行动B.明了、联合、系统、方法√C.注意、期待、相关、集中D.明了、联合、提示、巩固解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在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中,教学形式阶段理论无疑是最重要的。
赫尔巴特指出,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是井然有序的,都要经历四个阶段,即明了(或清晰)、联合(或联想)、系统、方法。
其中,明了是指教师通过运用直观教具和讲解的方法,进行明确的提示,使学生获得清晰的表象,以做好观念联合,即学习新知识的准备;联合是指由于新表象的产生并进入意识,激起原有观念的活动,因而产生新旧观念的联合,但又尚未出现最后的结果,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与学生进行无拘束的谈话,运用分析教学方法;系统是指采用综合的教学方法,使新旧观念间的联合系统化,从而获得新的概念;方法是指新旧观念间的联合形成后需要进一步巩固和强化,这就要求学生自己进行活动,通过练习巩固新习得的知识。
整个阶段理论反映的心理学的规律,是其“统觉”教育思想的体现。
因此,本题选B。
14.被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视为教学的“金科玉律”、18世纪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视为基础性教学原则的是( )。
(2010年)(分数:2.00)A.量力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系统性原则解析: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夸美纽斯、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尤其是二者对直观性教学原则有关论述的掌握程度。
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感知开始的”。
他把通过感官所获得的对外部世界的感觉经验作为教学的基础,并宣布运用直观是教学的一条“金科玉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