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财务管理】第三章 财务报表与财务报表分析

【财务管理】第三章 财务报表与财务报表分析

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说明应收账款的回收越快 坏账可能越小,管理效率越高;但是应收账款周转 率过高也可能表示企业使用了比较严格的信用政策 来限制顾客的付款条件,因此可能会影响销售额的 增长。
(三)固定资产周转率
固定资产周转率用来说明企业固定资产的 使用情况,它等于销售额除以平均净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净固定资产
净资产收益率
= 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
=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净资产收益率是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 率和权益乘数三个指标的乘数,它们分别 反映了企业的盈利能力、资产管理效率和 是亚历山大·沃尔20世纪提 出的,他提出了信用能力指数的概念,把 若干个财务比率用线性关系结合起来,以 评价企业的信用水平。他选择了7种财务比 率,分别给定了其在总评价中的比重,总 和为100分。然后确定标准比率,并与实际 比率相比较,评出每项指标的得分,最后 求出总评分。
【财务管理】第三章 财务报 表与财务报表分析
企业的主要财务报表有资产负债表、利润 表和现金流量表。
系统分析和评价企业过去和现在的经营成 果、财务状况及其变动,目的是帮助利益相 关者(如经理人员、债权人、投资人、供应 商、雇员、税收当局、证券商等)对企业的 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及风险状况有一正确地 把握,了解过去、评价现在和预测未来,以 减少决策中的不确定性。
每股净资产=年度末股东权益÷年度末普通股股数
该比率越大,说明企业财务实力越强。每股净资 产在理论上提供了股票的最低价值,但实际上股 价还是有可能跌破每股净资产。
第三节 趋势分析
趋势分析是通过比较企业连续几个会计 期间的财务报表或财务比率,来了解企业 财务状况变化的规律,以预测企业未来的 财务状况和发展前景。
反映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有两种编制方法。 一种为直接法,另一种为间接法。
直接法是通过直接列出营业活动产生的各 项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来反映现金流量的 编制方法。
间接法以利润表中的净利润为计算起点, 调整当期不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收入、 费用、利得与损失等项目,最后得出当期由 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净现金流量。
(三)每股股息
每股股息=股息总额÷年末普通股股份 总数
企业的盈利状况是影响股息高低的重要 因素,此外,还有很多因素影响股息的发 放,包括企业的股息政策、市场环境等。 企业如果考虑今后扩大再生产,增强企业 发展的后劲,就会减少股息的发放。
(四)每股净资产
每股净资产是期末净资产(股东权益)与年末 普通股份总数的比值,又称为每股账面价值
净固定资产等于固定资产减去累计折旧。固定资产 周转率说明的是固定资产在生产能力上发挥的程度 与效率,其数值越大,说明企业的固定资产利用率 越高,固定资产投资得当、结构分布合理。当它处 于较低水平时,说明固定资产利用度不够,这时需 要分析具体原因。
(四)总资产周转率
总资产周转率反映企业全部资产的利用情 况
关于利润表,值得注意的有下面几点:
1.销售收入指的是扣除折扣后的销售净额, 在以后的计算中,除非特别指明,“销售收 入”均指销售净额。
2.对财务经理来说,利润表上最重要的信息 不是利润总额,而是每股收益,它等于净利 润除以股票数目,它是公司经营一年后,每 一股普通股的收益,这对股东来说是非常重 要的。
第一节 财务报表的种类 一、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时点上所 有的资产、负债、权益及它们之间相互关 系的报表。
资产负债表是一种静态报表,用“资产 总额=负债总额+股东权益总额”等式编制
1.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
流动资产是指在短期内(通常1年内)可以 迅速变现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 有价证券、应收账款和存货等。
沃尔评分法理论上有一些缺陷:
(1)为什么要选择这7个指标,而不是其它的财务比 率,以及对每个指标所占比重的合理性也未加证明。
(2)当每个指标出现严重的异常时,会对总体评分 产生不合理的重大影响。
度的要求上比流动比率更高。
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如果流动资产中的存货以及其它流动资
产不能迅速变为偿债的现金的话,就会存在 有些企业虽然有大量的流动资产但仍可能存 在现金支付能力很差,甚至无力偿债而陷入 破产困境的情况,因为真正用于偿还债务的 是现金,所以为更严格地反映企业偿还债务 的能力也可以拿现金与流动负债进行比率计 算。
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资产总额
总资产周转率越高,企业全部资产的利用 率就越高,公司的盈利能力可能就越强。在 分析时,一般与其它周转率配合使用。
三、负债管理比率
负债管理比率反映企业偿付长期债务的 能力,是债权人十分关心的问题。
(一)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总负债÷总资产)
(二)产权比率 产权比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总额)
• (四)基本获利率 • 基本获利率也称资产息税前利润率。
• 基本获利率=(息税前利润率÷平均总资产) ×100%
• 基本获利率如果大于利息率,则企业负债 越多,企业股东获益越多。反之相反。
五、市场价值比率
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财务信息很多,投 资人通常最关心的是以下几个指标:每股 收益、市盈率、每股股息、每股净资产、 市净率。
(二)市盈率
市盈率=普通股每股市价÷普通股每股收益
不同行业的市盈率水平是不一样的,一般讲, 市场前景较好的行业,其市盈率水平较高。市盈 率也常被投资者用来估计股票投资的价值与风险。
由于净利润受会计政策的影响,市价也会受很多 因素的影响,所以,仅凭市盈率单一指标来判断 股票的价值显得有些不足,投资者还需要结合其 它的指标。
3.利润不等于现金
三、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反映的是一段时间里企业现 金变化的原因和结果的报表。通过现金流量 表,可以揭示一段时期里,企业现金增加了 多少,减少了多少,现金来源于哪些方面, 又用于哪些方面。
现金流量表更能反映企业未来偿债及支 付投资者报酬的能力,因此被各方所重视。 这里的现金包括手边持有的货币和在银行等 金融机构的活期存款。
一、时间序列分析
单期的财务报表数据只能表明1期的财务 状况和经济业绩,很难判断表中每一项财 务数据的适应性及发展变化的方向,如果 将相同报表中连续数期的数据并列起来, 就可以比较其中相同项目增减变动的余额 及幅度,从而把握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成 果的变动趋势。
第四节 财务分析综合运用
前述财务指标都是从某一特定的角度对 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那么这些比率 之间是否存在内在联系,以及如何对企业 状况进行一个综合判断。常用的两种方法: 杜邦财务分析和沃尔评分法。
四、盈利能力比率
盈利能力比率是衡量企业获利能力的指针, 通常使用的有销售净利润率、总资产收益率 和净资产收益率等。
(一)销售净利润率 销售净利润率=(净利润÷销售收入)×100%
(二)总资产收益率 总资产收益率计算公式为:
总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100% (三)净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用来说明企业给股东投资回报的 能力,它是净利润与平均净资产的百分比 净资产收益率 =(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
(一)每股收益
每股收益=(净利润-优先股股息)÷普通股股数
每股收益是综合反映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重要 指标,它反映了某会计年度内企业平均每股普通 股获得的收益,用于评价普通股持有者获得报酬 的程度,而且它还是确定企业股票价格的重要参 考指标。
但是要注意的问题是:每股收益只反映收益情 况并不能反映出股票所含风险。
二、资产管理比率(经营能力)
资产管理比率是用来衡量公司在资产管 理方面的效率。资产管理比率有:存货周 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 总资产周转率等。

(一)存货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表示一年当中企业进出存货的平均 次数,等于销售成本除以平均存货。
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平均存货 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率
当流动比率大于1时,表示在客观上企业有足够的流动 资产在短期内可以变现用于偿付短期债务;反之当其小于 1时,企业可能会面临财务上的麻烦。流动比率越高,说 明企业偿还负债的能力越强,但这个比率也不能太高,若 流动比率过高,可能会表明企业在流动资产上占用了过多 资金,会影响到企业的获利能力。
(二)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也称为酸性测试比率,变现速
普通股股本是企业发行在外股票的面值, 等于总股数乘以每股面值。
资本公积是股票发行之初所获得的溢价; 另外,接受捐赠、资本重估增值等也归入 资本公积中。
留存收益是企业所得利润没有向股东分 派而留在企业的部分。
二、利润表
利润表也称损益表、收入表,是反映企 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财务报表。
利润表是一种动态财务报表,反映了企 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所有收入和所有成本 费用。
销售成本来自利润表,存货来自资产负债表。 分子销货成本是流量,而分母存货是存量,两者 不一致。用平均数方式将存货转化为流量能增加 计算结果的解释能力,尤其是当存货季节性波动 较明显时,使用平均值效果更好。
(二)应收账款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应收账款周转率
(三)权益乘数 权益乘数=平均资产总额÷平均股东权益总额
(四)利息保障倍数
利息保障倍数反映企业支付债务利息的能力,它 等于企业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之比。
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 息税前利润=营业利润+利息
由于利息保障倍数是由会计利润计算而得,因 此所求得的利息保障倍数虽然很高,其付息能力未 必像数字显示的那样高,因为可能很多收入并未转 化成现金。
第二节 财务比率
财务比率是根据财务报表中的财务资料 计算的,用以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 业绩。
主要有:流动性比率、资产管理比率、 负债管理比率、盈利能力比率和市场价值 比率。
一、流动性比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