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泌乳奶牛各阶段饲养管理策略

泌乳奶牛各阶段饲养管理策略

泌乳奶牛各阶段饲养管理策略
泌乳阶段划分
干奶期(干奶■产前21天)
围产期(产前21天■产犊)
新产期(0-21天)
泌乳早期(21・80天)=产奶高峰
泌乳中期(80-200天)=采食高峰泌乳末期(200-330天)=低产期
奶牛的泌乳周期曲线
泌乳曲线
高峰奶出现在产后40-70天、泌乳高峰决定泌乳曲线的形

头胎牛的高峰较为平缓,高峰是经产牛的77%
泌乳高峰每增加Ikg产奶量,整个泌乳期增加200kg产量
干物质采食量曲线
奶牛产奶高峰比采食量高峰来得要早
当奶牛到达泌乳后期和干奶期时,随着妊娠期增加,干物质采食量下降
体重曲线
当泌乳高峰来临时,体重急速下降
然后维持一定的体况,直到泌乳末期,体况才逐渐恢复
体况评分一分等于54.4kg体重
一般要求产后体况评分下降不超过1分
第一阶段:干奶期
定义:干奶至产前21天
特点
乳腺细胞的修复
胎儿发育和迅速长大
体重增加
研究表明,干奶期在40-45天对下一泌乳期的产奶没有明显的影响
干奶期缩短至30天,经产牛下一泌乳期的产奶量减少1-3%,头胎牛减少7%
没有干奶期的影响
没有干奶期会导致下一个产奶期产量下降11-22%
初乳质量下降
干奶期的饲养管理策略
维持能量正平衡,同时限制体重增加(每天增重不超过
0.45kg)
干物质采食量:体重的1.8-2.5%
日粮粗蛋白:>12.5%>MPN11Oog
钙:60-80克/头/天;磷:30-40克/头/天;盐:28克/头/天增加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提高奶牛的免疫力
提供干净舒适的环境
充分让牛肢蹄健康得以恢复
第二阶段:围产期
产前21天■分娩
关键时期
为泌乳期做好准备:瘤胃环境调整和预防产后代谢病
特点:容易发生各种营养问题
干物质采食量下降15-30%
胎儿迅速长大
开始分泌初乳
掉膘、酮血病,脂肪肝,免疫力下降
目标
调整日粮营养浓度,使产后容易适应泌乳牛的日粮,为产奶做好准备
控制DCAD值,减少产后低血钙及其他的代谢疾病
围产期的饲养管理策略
日粮粗蛋白:>14.5%、MP≥1200g
产奶净能(NE1)15∙155Mca1∕kg
增加维生素E到20001U∕d>有机硒比例至少占50%
添加甜菜颗粒,大豆皮等副产品
避免添加脂肪抑制采食量
牛群密度小于80%(牛数/卧床或颈夹中最少的数)
控制剩料率:5~10%,控制宾州筛上层比例12-15%>减少
牛只挑食
合理使用添加剂
酵母培养物稳定瘤胃发酵、提高干物质采食量和瘤胃健康
瘤胃保护胆碱改善肝脏健康和功能、预防脂肪肝和酮病
离子载体(莫能菌素)、有机格增强葡萄糖的供应
预防低血钙的方法
未酸化的低钾日粮(+10mEq∕100gDM)
尿液PH值8.0-8.5
彳氐钙(0.6%-0∙8%)或高钙(1.5%-18%)
采食量波动或粗饲料变动,日粮钙1.16%是风险最高点日粮钾水平的影响
部分酸化阴离子盐日粮(0至∙5mEq∕IoOgDM)
尿液PH值6-7
高钙(1.5%-18%)
有效控制临床低血钙
全部酸化阴离子盐日粮(-10至-15mEq∕IoOg)
尿液PH值5.5-6.5
高钙(1.5%-18%)
有效控制临床低血钙、有效降低SCH(亚临床低血钙)
平衡DCAC应注意的事项
钙:至少150克/天
磷:日粮中0.25∙0.37%
镁:至少占日粮中0.4%
钾:尽可能降低、接近1%
日粮中不要添加小苏打
不要喂超量的阴离子盐
定期测量尿液PH值,控制PH值5.568之间
尽量选择低钾的粗饲料和副产品
玉米青贮、小麦草、燕麦草、大豆皮、甜菜颗粒不建议产后静脉补钙可能导致更多的亚临床低血钙
第三阶段:新产牛
分娩■产后21天
特点:这个阶段有最高投资回报率
采食量低
应激大,免疫力下降
血钙浓度低,容易得代谢病
目标:干物质采食量最大化,稳定瘤胃、牛群监控
新产牛的饲养管理策略
日粮粗蛋白:17-18%,优质RUP40%
提供足够的有效纤维保证瘤胃健康(31~35%NDF)
提供优质可消化纤维、可消化NDF>18%
适当增加日粮的能量浓度,产奶净能(NE1)1.65-1.7Mca1∕kg
提高干物质采食量,而不是去添加脂肪来提高能量(限制脂肪的添加量)
控制日粮淀粉浓度在18-23%、产前产后差异不大于8%
避免饲喂快速发酵淀粉原料(压片玉米、高湿玉米)、快速发酵产生的丙酸抑制采食
牛群密度小于80%(牛数/卧床或颈夹中最少的数)
控制剩料率:5〜10%左右
合理使用添加剂(参考围产)
新产牛的检测
掌握采食量
体温监控
子宫炎情况监控
消化健康监控
粪便评分:2-3分
反刍比例:工60%(非饮食牛)
咀嚼次数:60〜65次/吞咽
TMR颗粒度监控
检测血酮
第四阶段:泌乳早期
定义:产后21-80天
特点:泌乳高峰,体重下降,干物质采食量跟不上产奶的需要
目标:尽快提高干物质采食量,使泌乳高峰更高,更健康
泌乳早期的饲养管理策略
选择优质粗饲料
苜蓿CP>20,ADF<3O,NDF<40,RFV>175,玉米青贮:CP>8,
ADF<18,NDF<51
提供足够的纤维
有效纤维eNDF>22%,粗饲料来源的纤维fNDF>18%,可消化
的NDFdNDF>14%
提供可发酵碳水化合物
淀粉23-28%,瘤胃降解淀粉15-19%>日粮配方调整时控制
瘤胃降解淀粉能够稳定瘤胃发酵
瘤胃糖4-8.5%
添加脂肪
增加日粮脂肪至5-7%,可使用棉籽、膨化大豆、过瘤胃脂肪

躺卧比例:工90%(非饮食牛)
反刍比例:工60%(非饮食牛)
第五阶段:泌乳中期
定义:产后80-200天或至干奶
特点:干物质采食量达到高峰
已经达到泌乳高峰
采食量已经跟上
不在继续掉膘
是产奶的主要阶段
泌乳中期的饲养管理策略
提高干物质采食量,使得泌乳高峰维持更长的时间
避免频繁调群,减少奶牛的应激
维持日粮稳定
限制饲喂快速发酵淀粉(压片玉米,高湿玉米),避免抑制采食,用发酵慢的玉米粉和非粗饲料来源的短纤维原料关注膘情、及时识别体况过高牛只
第六阶段:泌乳末期
定义:泌乳200天至干奶
一些牛只没有这一阶段
特点:开始考虑怀孕的需要
怀孕
体重增加
产奶减少
泌乳末期的饲养管理策略
增加粗饲料比例
降低过瘤胃蛋白的比例
无需添加饲料添加剂
防止奶牛过胖,干奶时体况评分应是3.0-3.50
降低饲料成本
奶牛不同阶段的生理特征,采用不同的饲养管理策略,推行科学的饲养方法,做好各生理阶段的饲养管理,可以不断提高奶牛的饲养管理水平,减少疾病发生,同时减少浪费,提高产量,降本增效。

作者:岳光荣
来源:嘉吉反刍动物营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