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毒性药材中成药的合理 利
含毒性药材中成药的合理利用
孙文燕 北京中医药大学
1
引言
有毒中药的应用是中医药的治疗特色之一。长期的中医药临床 实践证明,毒性中药对于疾病的防治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尤 其在救治疑难重症方面每起沉疴,故素有“以毒攻毒”之说。
汉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使用乌附等24种有毒中药治疗 各种急难病证;清代名医叶天士则善用娱蚣、水蛭、全蝎等有 毒动物药治疗各种顽症瘤疾。
既不能盲目地认为中药安全无毒,也不能不切实际地夸大。
12/62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三、正确认识中药“毒性”
中药与化学药物相比,相对安全、低毒是客观事实。中药作为 多种成分的天然药物,在有毒成分存在的同时,可能同时存在 相应的某些拮抗成分。
三、正确认识中药“毒性”
认识误区:如认为中药的药性平和,服用安全,不会中毒,纯 中药制剂绝无毒副反应等。
不实或夸大:存在少数不切实际的夸大,多数不良反应是因使 用不当(药材、不对证、用法用量、疗程等)引起。有的临床 报道不一,有的根本不是,有的不符实际,甚至谈毒色变。
药物与毒物只是剂量上的差别:“是药三分毒”,作为人体外 源性物质,所有物质都是毒物,没有不是毒物的物质,只是剂 量上区别它是毒物还是药物。
人人 参整体并不显示溶血作用。
中药里有些看似无效的成分(如糖类、维生素C、某些蛋白质、 胶质等),却可以不同程度地缓解毒性。
中药成分复杂,用之不当,一旦中毒,范围广泛。 毒性是药性的组成部分:中药具有“两重性”,同四气五味一
样,是指导临床用药的基本原则。毒性可以被认知和驾驭。
20世纪70~90年代小柴胡汤(柴胡、人参、黄芩、大枣、半夏、 生姜、甘草)广泛用于慢性肝炎的治疗,每年服用小柴胡汤者 约100万人,消费金额约90亿~130亿日元。
1989年12月《日本胸部疾患学会杂志》首次报道了小柴胡汤引 起药物性肺炎1例,至1999年底,因服小柴胡汤造成间质性肺 炎已升为188例,死亡22例。
二、中药不良反应的分类
毒性作用
药物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所引起的机体损害性反应。一般 较严重。多数有毒中药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接近或相当,安全 系数小,易引起中毒反应。
急性毒性:剂量过大,用药后立即出现。多损害中枢、心血管、 呼吸、消化、泌尿、造血系统。
乌头碱口服0.2mg中毒;雷公藤引起肾脏及生殖系统损害。 长期毒性:长期用药在体内蓄积而逐渐发生。 中药长期毒性损伤的“靶器官”中,以肝、肾、胃肠的发生率
二、中药不良反应的分类
副作用
药物本身固有的,在治疗剂量下与治疗作用同时出现的与治疗 目的无关的反应。
一般较轻微,多可自行恢复 原因:药物的选择性低 本质是药理作用 举例:麻黄致中枢兴奋作用,延胡索中枢抑制作用(嗜睡、眩
晕、乏力)。
22/62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19/62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一、中药不良反应事件
鱼腥草注射液“风波”
2006年6月,SFDA发布《关于暂停使用和审批鱼腥草注射液等7 个注射剂的通告》: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统计 表明,使用鱼腥草注射液、复方蒲公英注射液等7个注射剂后引 起过敏性休克、全身过敏反应、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和重症 药疹等严重不良反应,已明确显示该类药品存在临床用药安全 隐患。在全国范围内暂停使用鱼腥草注射液等7个注射剂,暂停 受理和审批鱼腥草注射液等7个注射剂的各类注册申请。
随后,国家体委以法规形式制订了关于运动员应用保健滋补品 的规定。
18/62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一、中药不良反应事件
马兜铃事件
1993年比利时学者发现2例女性服中草药减肥后,出现广泛肾间 质纤维化,分析发现其中含马兜铃酸(广防己)。至1998年比 利时有100人患马兜铃酸肾病(中草药肾病),引起广泛关注。
•小毒(31):丁公藤、九里香、土鳖虫、大皂角、川楝子、小叶莲、 飞扬草、水蛭、艾叶、北豆根、地枫皮、红大戟、两面针、吴茱萸、 苦木、苦杏仁、金铁锁、草乌叶、南鹤虱、鸦胆子、重楼、急性子、 蛇床子、猪牙皂、绵马贯众、绵马贯众炭、紫萁贯众、蒺藜、榼藤子、 鹤虱、翼首草
11/62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新加坡禁止使用34年的中药材黄连、黄柏,有望在2015年解禁。
17/62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一、中药不良反应事件
巫丹事件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女排比赛期间,中国女排主将巫丹因服 用含禁药成分的中药而被禁赛。
调查发现,巫丹参赛前服用的中药丸中有马钱子。马钱子含有 的士的宁是国际禁用的兴奋剂之一, 是运动员违禁药品。查明 原由后,巫丹并没有遭受进一步惩罚。
2006年9月,SFDA发布《关于肌注用鱼腥草注射液等注射剂恢复 使用申报资料和程序的通知(急件)》。
20/62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二、中药不良反应的分类
副作用
毒性 作用
过敏 反应
特殊 毒性
21/62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新、马政府禁止黄连及其制品的种植、 进口、贩卖、使用, 以后扩展为含小檗碱的中药如黄柏、黄芩 等也在被禁之列。
原因:有报道黄连类中药(含汤剂及成药)所含小檗碱可能引 起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者血红细胞破坏,引起新 生儿溶血性黄疸、脑核黄疸。但存在争议。
有研究表明,服用黄连的G6PD缺乏婴儿并未见溶血现象。 新加坡《联合早报》:新加坡卫生部长颜金勇22日表示,已在
引言
中成药因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深受患者和临床医生的 欢迎。在临床常用的中成药中,毒性中药材的应用也屡见不鲜。
安全性是药物的首要特征。近年来有关中成药安全性问题已成 为倍受关注的热点问题,而中成药的不合理使用成为重要的风 险因素之一。
含毒性药材中成药作为中成药中的一种特殊类别,由于其多药 性剧烈,安全用药范围较窄,更易引发不良反应,甚至死亡。
分级标准不统一,有待完善。
10/62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二、中药“毒性”的分级
•大毒(10):川乌、马钱子、马钱子粉、天仙子、巴豆、巴豆霜、 红粉、闹羊花、草乌、斑蝥
•有毒(42):三棵针、干漆、土荆皮、山豆根、千金子、千金子霜、 制川乌、天南星、制天南星、木鳖子、甘遂、仙茅、白附子、白果、 白屈菜、半夏、朱砂、华山参、全蝎、芫花、苍耳子、两头尖、附子、 苦楝皮、金钱白花蛇、京大戟、制草乌、牵牛子、轻粉、香加皮、洋 金花、臭灵丹草、狼毒、常山、商陆、硫黄、雄黄、蓖麻子、蜈蚣、 罂粟壳、蕲蛇、蟾酥
《黄帝内经》:“当今之世, 必齐毒药攻其中……”
一、中药“毒性”的涵义
2. 指药物的偏性
认为毒性是中药最基本的性能之一,是一种偏性,以偏纠偏是 药物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8/62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神农本草经》记
载:“药有酸、咸、
甘、苦、辛五味,
近年,研究人员从毒性中药中发现了多种抗癌、抗病毒、抑菌、 抗凝血等活性成分,有些已经成为治疗恶性肿瘤、血栓性疾病 以及其它疑难病症的良药。
用三氧化二砷(砒霜)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眼镜蛇毒 制剂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蝰蛇毒制剂治疗血栓或血友病等。
2/62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毒性分级
《本草纲目》载有毒中药312种,分大毒、有毒、小 毒和微毒四类。
《有毒中药大词典》则使用四级划分法,即按“极 毒”、“大毒”、“有毒”、“小毒”划分。
《中药大辞典》使用五级划分法,将药物毒性的大 小分为剧毒、大毒、有毒、小毒、微毒。
《中国药典》2010版收录有毒中药83味,使用三级 划分法,即按“大毒”、“有毒”、“小毒”划分。
2002年美国FDA宣布禁售70多种含马兜铃酸的中成药。随后香港、 欧盟、澳洲等国相继禁止含马兜铃的中药材及中成药进口。
我国也发生了龙胆泻肝丸的“马兜铃酸事件”,原因是用关木 通替代木通,2003年SFDA发出《关于加强对龙胆泻肝丸监督管 理的通知》。2004年发布《关于加强广防己等6种药材及其制剂 监督管理的通知》,取消广防己、青木香药用标准,国家药品 标准处方中含广防己的替换为防己,含青木香的替换为土木香。
故有必要对该类中成药进行系统学习,以提高其合理应用能力。
3/62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授课内容……
认识中药“毒性” 含毒性药材中成药的不良反应 含毒性药材中成药的合理应用
4/62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13/62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第二部分 含毒性药材中成药的不良反应
中药不良反应事件 中药不良反应的分类 含毒性药材中成药的毒性成分及不良反应 影响含毒性药材中成药安全性的相关因素
14/62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一、中药不良反应事件
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指药品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利临床事件,但该事件未 必与药物有因果关系。
新马禁用黄连事件
日本柴胡剂事件
不良反应 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