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聚氰胺产业分析

三聚氰胺产业分析

三聚氰胺产业分析三聚氰胺俗称蜜胺,分子式:C3N6H6,分子量:126.12,白色结晶粉末,无毒,无味。

密度:1 570 kg/m ,堆积密度:700~90 kg/m ,熔点:在常压下,354 cI= 分解,升华。

比热:1.473 kJ/(kg·oC)。

溶解热:能溶解于甘油、吡啶、热乙二醇、乙酸、甲醛等有机溶剂。

三聚氰胺呈弱碱性,能够与各种酸分应生成三聚氰胺盐。

在强酸和强碱液中,三聚氰胺发生水解,胺基逐步被羟基取代,生成三聚氰胺二酰胺,三聚氰胺一酰胺和三聚氰酸。

三聚氰胺与醛类反应生成加成化合物。

其中三聚氰胺与甲醛水溶液的反应是最重要的。

三聚氰胺是一种重要的氮杂环有机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生产三聚氰胺一甲醛树脂,广泛用于木材加工、塑料、涂料、造纸、纺织、皮革、电气、医药等行业,目前是重要的尿素后加工产品。

此外三聚氰胺还可以作阻燃剂、减水剂、甲醛清洁剂等。

1 三聚氰胺生产应用现状1.1 中国三聚氰胺生产现状有关资料显示,2003年全球三聚氰胺约有大小生产企业9O余家,总生产能力133.46万t /a,其中中国生产能力达到3O万t/a,占全球产能的22%;欧洲仍是世界三聚氰胺的主要产区,约占全球总产能的34%;美国占12%;日本占12%;其他国家占2O%。

中国三聚氰胺生产装置最早于1958年在天津卫津化工厂建成,采用双氰胺为原料,年产100 t。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三聚氰胺的生产装置不断改进,生产量和消费量也有了较大增长。

到2003年,中国三聚氰胺的年生产能力已达3O万t/a,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三聚氰胺生产国之一。

中国三聚氰胺生产企业多采用半干式常压法工艺,该方法是以尿素为原料,在0.1 MPa以下,390 oC左右时,以硅胶做催化剂合成三聚氰胺,并使三聚氰胺在凝华器中结晶,粗品经溶解、过滤、结晶后制成成品。

目前,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中国已有三聚氰胺生产企业近7O家。

由于生产技术、消费市场、生产成本等方面的原因,目前中国大部分生产装置达不到设计的生产能力。

2003年,国内实际生产总量仅为23万t左右。

全国三聚氰胺经济联合会13家成员单位2003年产能为17.71万t/a,约占全国总产能的60%。

其中产能超过3万Ira的有3家企业:河南省中原大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川化股份公司、山东海化魁星化工公司,此3家企业的产能占全国总产能的42.63%。

近年来全球三聚氰胺生产能力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快速增加,中国市场处于高增长期,欧美地区则步入稳定增长阶段。

2000年全球三聚氰胺总产量约67万t,2001年约7O万t,2002年约85万t。

2003年欧、亚、美洲部分大型工厂受原料涨价影响而停产,全球三聚氰胺实际总产量约114.3万t,其中中国产量达到23万t,占全球总产量的20%左右,这表明中国已成为世界重要的三聚氰胺生产基地。

当前全球正在建设的三聚氰胺项目尚有12套(10家企业),新增产能24万t/a,2005年全部建成。

其中除2家外国企业(荷兰、奥地利)外,其余新扩建项目均在中国。

预计2005年年末全球三聚氰胺生产能力将达到159.2万t/a,较2004年增加19.3%,中国产能将达到近60万t/a,供求关系将严重失衡。

国外大型生产企业如荷兰DSM、奥地利奥格林茨产能均在20万Ira左右。

荷兰、奥地利在建项目的规模都比较大,荷兰的扩建规模为6万t/a,奥地利企业在德国新建2套4万t/a装置。

而中国除了有2家在建规模为3万t/a 和2.6万t/a外,其余7家多是l万t/a左右的规模。

由此可以看出,数量多、规模小、形不成拳头是中国三聚氰胺行业的突出问题。

2003年全球三聚氰胺产销基本保持平衡。

然而,2004第一季度全球新增三聚氰胺产能约3.2万t/a,且全部在中国。

2004全球三聚氰胺产能将达到152万t/a,同比增加14%;2004年末中国三聚氰胺产能将达到4O万t /a,同比增加33%,中国三聚氰胺产能将占全球的25%,表明中国仍在以极快的速度扩张三聚氰胺这一市场已相对饱和的产品,供大于求的局面已经形成。

1.2 三聚氰胺的应用市场中国三聚氰胺的消费市场主要集中于木材加工、装饰板、涂料、模塑料、纸张、纺织、皮革等行业,其中木材加工业占国内总消费量的56%。

另外,中国三聚氰胺约有50%用于出口,主要出口到日本、韩国、新加坡、西班牙、德国、印尼、意大利等国家。

中国需求量较大的市场是广东、广西、苏南地区,年需求量在1.25万t左右。

在两广地区,山东海化魁星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川化集团公司、合肥四方集团公司三家的市场份额约占整个市场用量的65%。

苏南市场用户多为个体私营企业,需求量虽大,但竞争很激烈,经营风险较大,其次是上海市场,年需求量在1.0万t以上,主要被南京金星、石化实业有限公司、四川川化集团公司、合肥四方集团公司占有。

华北市场年需求量约1.20万t,但该地区生产厂家众多,价格混乱,竞争无序,因此一些厂家限制了对该地区的供货。

东北、浙闽、西北、湘赣等地的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价格也比较稳定,西部地区随着大开发的进行,今后的用量也将不断的增加,重点在建筑、油漆业、涂料等方面,但由于该地区整体经济水平较差,需求不旺。

随着三聚氰胺生产技术的发展,生产厂家的不断增加,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三聚氰胺的年产量在迅速增加,中国市场的需求量也在增长。

但生产能力的增长速度远远大于消费量的增长速度,如2002年中国三聚氰胺的总产量近11万t,中国内需求量在5万t左右,出口量约4.6万t左右,2003年是中国产量23万t,而消费量仅为18万t,中国产销已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

近几年,全球三聚氰胺消费总量以高于5%的幅度增长,但各地区分布不均衡。

2003年,全球三聚氰胺需求量约11O万t,主要集中在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约占全球总消费量的60%~70%,主要用于涂料、装饰纸或层压板、纺织或造纸、模塑料以及胶粘剂等行业。

预计2004年全球消费量约为120万t,比2003年增长约8%。

近几年中国三聚氰胺消费快速增长,目前保持10%~20%的增长幅度。

随着中国经济总体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高档建筑装饰材料的需求不断增加。

据中国木材流通协会地板委员会的资料显示,今年中国强化木地板市场消费量同比增长约30%,而国家自2002年7月1日正式实施建筑材料控制游离甲醛含量的强制性标准,也极大地刺激了三聚氰胺在强化木地板生产方面的消费。

但其他方面的需求增长相对缓慢。

预计,未来几年中国对三聚氰胺消费增长幅度仍会保持在10%~20%,2004年中国消费量将达到22万t左右,2005年消费总量会超过25万t。

主要国家和地区的三聚氰胺消费构成见表1。

表1 主要国家和地区的三聚氰胺消费构成%从表1可看出,美国由于汽车业发达,三聚氰胺在涂料行业消费量占其总消费量的35%;由于木材加工业发达,西欧层压板消费三聚氰胺占其总消费量的46%,胶粘剂占17%;日本胶粘剂消费三聚氰胺占其总消费量的57%,主要是其建筑业发展很快,加之进口胶合板减少,对胶粘剂和层压板需求增加;中国处于需求快速增长阶段,装饰纸和层压板行业消费量占总消费量的55%,得益于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人们对高档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的需求以及国家政策的影响。

1.3 三聚氰胺行业现存的主要问题1.3.1 中国生产厂家多,竞争无序,缺乏有效的行业约束机制中国生产厂家增多,给用户和贸易商提供了运作市场的余地,造成同行业之间相互压价,产品价格波动大,行业运作不规范,严重影响了企业效益和国际声誉。

从2003年的出口情况看,中国的三聚氰胺产品在全球市场虽占据一定位置,但由于出口厂家多,目标市场分散,且质量不一,不重视树立品牌,使国产三聚氰胺在国际市场上的声誉打了一定折扣,今年一季度外销量同比下降40%左右。

中国生产总量中约50%的产品需依赖出口,如出口受阻,有限的中国市场使生产企业不得不低价出售,将导致生产企业的亏损。

1.3.2 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由于中国市场经济还不规范,一些企业经营者在没考察清楚市场走势的情况下盲目规划在建拟建三聚氰胺项目,行业内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使本就供过于求的三聚氰胺市场雪上加霜。

中国的三聚氰胺市场容量有限,尽管近年消费量以10%~20%的速度增长,但仍大大低于生产能力的增长幅度,市场呈现过饱和状态。

尤其是中国新建的一些小厂,因规模小、质量不稳定、市场开拓不力,只好以低价促销,更增加了市场的严峻性。

据了解目前中国仍有12家企业拟建12套新装置,在未来几年内欲新增产能近2O万t/a。

1.3.3 缺乏行业内交流和管理制约目前中国缺乏对该行业的宏观调控,缺乏必要的行业管理与制约机制,同行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与合作,导致市场竞争无序,使国内三聚氰胺的价格始终不稳定。

价格上涨时各生产企业一哄而上,市场不好时,又互相压价,以至目前中国三聚氰胺的供求严重失衡。

1.3.4 三聚氰胺后加工产品的商业化开发生产力度不够中国三聚氰胺国内消费量增长缓慢的原因也与中国国情有关,中国不象欧美等发达国家那样,从法律制度上要求在公共场所必须使用以三聚氰胺为原料的阻燃剂,三聚氰胺的中国人均消费量与日本、美国等国家相比,相差很大。

预计三聚氰胺近几年中国需求量将在5万t 左右,业内人士和有关厂家应予以高度重视,以阻止中国三聚氰胺供大于求的形势进一步加剧。

目前中国三聚氰胺的供需现状不容乐观,开发三聚氰胺后加工产品将增长三聚氰胺的市场需求,三聚氰胺后加工产品的商业化生产将是解决目前供需失衡的有效途径。

2 三聚氰胺技术现状及进展三聚氰胺的生产方法按原料分为双氰胺法(现已被淘汰)和尿素法。

通过尿素热解生成三聚氰胺的化学反应为:在加热和一定压力条件下,6 mol尿素生成1 mol三聚氰胺,同时副产3 tool 二氧化碳和6 mol氨。

反应方程式为:6CO(NH2)2— }c3 N6H6+6NH3+3CO2尿素法按工艺分为干法、湿法和半干法;根据熔融尿素热解的压力不同,尿素法生产三聚氰胺的工艺路线分为高压法(7 ~10 MPa)、中压法(0.5~1 MPa)和常压法(O.3 MPa以下)3种。

其中高压法工艺技术代表有美国ACC工艺、意大利的ETCE工艺和日本的NISSAN工艺;低压法工艺技术代表有荷兰的DSM工艺和奥地利的OSW 工艺;常压法有德国的BASF工艺和中国自行开发的改良型低压法工艺。

随着中国和国际市场对三聚氰胺产品需求的增加,必将推动三聚氰胺生产技术的发展,目前各种三聚氰胺生产工艺技术的开发都向着规模大、能耗低和环境污染少的方向发展,中国三聚氰胺技术也有较大的突破,在激烈的竞争浪潮中,三聚氰胺生产技术将快速发展。

三聚氰胺作为现阶段的清洁化工原料,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市场潜力很大,各个技术开发公司正积极改进技术,扩大规模,降低产品成本,增强市场占有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