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移植后免疫抑制药物治疗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免疫排斥反应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免疫抑制概述
免疫抑制是指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或手段来降 低机体对抗原物质的反应性。临床上用以治疗某些自身 免疫性疾病、器官移植中预防和治疗术后移植物引起的 排斥反应和移植物抗宿主病,免疫抑制剂治疗是器官移 植成功的基础。
预防和治疗肝移植排斥反应需应用免疫抑制剂。其 作用在于抑制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抑制细胞毒T淋巴 细胞,抑制细胞因子基因活性(IL-1,IL-2,IL-3, IL-4,TNF-a)。
DemetrisAJ,SeabergEC,BattsK eta1.Chronicliverallograftrejection:a National Institute of Diabetes and Digestive and Kidney Diseases InterinstitutiOnaIstudyanalyzingthereliabilityofcurrentcriteriaandproposalofanexpandeddeifnition.Am JSurgPatho1.1998:22:28-39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免疫抑制药物分类
1 肾上腺皮质激素 2 抗代谢类物药物 3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 4 mTOR抑制剂 5 单克隆抗体
资料系改正。
肝移植后并发症[1]
感染并发症(发 生率为50%-75%) 胆道并发症(发生率10%-25%,胆瘘、胆道狭窄最常见) 排斥反应(急性排斥反应 的发生率约为20%-50%,慢性排斥反应
发生率为2%-5%) 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10%一15%,主要是腹腔出血和消化道出
为IgM类),包括抗供者组织ABO血型抗原、血小板抗原、 HLA抗原及血管内皮细胞抗原的抗体。
强度:免疫抑制药物对治疗此类排斥反应效果不佳 病理:小血管纤维素样坏死、中性粒细胞浸润、血栓 形成、出血。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移植排斥反应的类型
急性移植反应 时间:移植术后数天至2周左右出现(80%~90%发生在
术后一个月内) 机制:①CD4+Th1细胞介导迟发型超敏反应,此是主
要的损伤机制;②CTL直接杀伤表达同种异型抗原的移 植物细胞;③激活的巨噬细胞和NK细胞参与急性排斥反 应的组织损伤。
强度:及早给予适当的免疫抑制剂治疗,大多可缓解。 病理:移植物组织出现大量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GVHR多发生在骨髓移,植小肠移植等。此外,胸腺、脾 脏移植以及接受大量输血时也可能发生。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肝移植排斥反应临床表现
超急性排斥反应:由于进行严格的配型,现已无。 急性排斥反应:临床表现包括发热、乏力、嗜睡、食欲不
振、肝区压痛、腹水增加;胆汁引流可见胆汁变稀薄、 色变浅、量减少;血液生化见胆红素升高、转氨酶和碱 性磷酸酶升高,外周血和移植肝嗜酸性细胞及淋巴细胞 增多。血清Neopterin、sIL-2受体、鸟嘌呤脱氢酶、淀 粉样A蛋白和a-微球蛋白增加。以胆红素最为敏感。经 皮肝活检可确诊。组织学特征为汇管区炎细胞浸润、叶 间胆管上皮异常、汇管区和(或)中央静脉内膜炎。尽 管使用免疫抑制剂,仍有约60%的患者至少发生一次急 性排斥反应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移植排斥反应
受者免疫系统 识别移植物抗 原并产生应答
宿主抗移植 物反应 (HVGR)
超急性排斥反应 急性排斥反应 慢性排斥反应
移植物中免疫 细胞识别受者 组织抗原并产 生应答
移植物抗宿 主反应 (GVHR)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移植排斥反应的类型
超急性排斥反应 时间:移植器官与受者血管接通后数分钟至24h 机制:受者体内预先存在抗供者组织抗原的抗体(多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肝移植排斥反应临床表现
慢性排斥反应:大约10%的患者可发展为慢性排斥反应,亦 称胆管消失综合征(VBDS)、慢性同种移植肝排斥反应。 其特点是进行性胆汁郁积、胆红素增高、碱性磷酸酶升 高,白蛋白和凝血酶原时间可正常。移植肝常增大变硬, 但罕见门脉高压。肝病理表现为叶间胆管破坏、进行性 纤维增生、汇管区细胞浸润消失、血管内膜纤维化及有 时可见泡沫细胞。VBDS几乎不可逆转。需要重新肝移植。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免疫抑制治疗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采用放射线或化学物质不加选择的破坏所有分化 的细胞
第二阶段 主要着重对T细胞的抑制研究:多克隆抗体(抗淋 巴细胞球蛋白)和单克隆抗体
第三阶段 研究用药物抑制参与免疫反应的细胞,环孢素的 问世
第四阶段 期待更理想的免疫抑制剂的,即只抑制特异抗原 引起的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克隆
病理:平滑肌细胞增生,动脉硬化、导致移植物 主干动脉及小动脉管腔狭窄并最终闭塞,血管壁炎性细 胞浸润。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移植排斥反应的类型
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GVHR)
概念:是由移植物中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识别宿主组织 抗原所致的排斥反应,发生后一般均难以逆转,不仅导 致移植失败,还可能威胁受者生命。
血) 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生率达12%左右) 移植肝移植后乙型肝炎复发(发生率为10%左右) 其他并发症 (发生率<1%,下腔静脉狭窄、血栓形、脑出血等)
[1]余忠山.江艺,肝移植后的并发症,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第 17卷 18 2013—04—30出版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国际上报道肝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约为20%50%,慢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2%-5%[2]。
移植排斥反应的类型
慢性排斥反应 时间:发生于移植后数月、数周、甚至数年。 机制: ①CD4+T细胞通过间接途径识别VEC表面
HLA抗原而被活化,并持续较长时间,其中Th1细胞可介 导慢性迟发型超敏反应性炎症,Th2细胞可辅助B细胞产 生抗体;②急性超敏反应反复发作
强度:对免疫抑制疗法不敏感,从而成为影响移 植物长期存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