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青贮喂养过程中防止肉牛消化功能紊乱、拒食、拉稀、瘤胃酸中毒”初步方案
青贮饲料优质多汁,营养丰富,适口性强,家畜喜食。
随着青贮饲料在当前养殖过程中的广泛应用,合理应用青贮饲料喂肉牛,可以节约饲料成本,提高生长速度。
但如果饲喂不科学,就会引起“消化功能紊乱、拒食、拉稀、瘤胃酸中毒”等问题。
在临床上,为避免青贮饲料饲喂肉牛产生以上不良影响,特制订本方案。
本方案有待在试验过程中进一步完善。
一、耐心驯饲,逐渐过渡
初喂青贮料时,肉牛不习惯而拒食。
这就需要进行驯饲。
方法有四:一是在家畜饥饿空腹时先喂少量青贮料,再喂其他饲料;二是将少量青贮抖与精饲料混合后先饲喂,再喂其他饲料;三是将青贮料放在饲槽的底层,上层放常喂的草料,让家畜逐渐适应气味;四是将青贮料与其他常用草料搅拌均匀后喂给。
在驯饲的基础上,青贮料的用量可由少到多,逐渐增加。
二、循序加量,补充小苏打
补充饲喂时,初期应少喂一些,以后逐渐增加到足量,让肉牛有一个适应过程,切不可一次性足量饲喂,造成肉牛瘤胃内的青贮饲料过多,酸度过大,反而影响肉牛的正常采食和产奶性能。
应及时给肉牛添加小苏打,喂青贮饲料时奶牛瘤胃内的pH值降低,容易引起酸中毒。
可在精料中添加13%的小苏打,促进胃的蠕动,中和瘤胃内的酸性物质,升高pH值,增加采食量,提高消化率,增加产奶量。
每次饲喂的青贮饲料应和干草搅拌均匀后,再饲喂肉牛,避免肉牛挑食。
将精料、青贮饲料和干草进行充分搅拌,制成“全混合日粮”饲喂肉牛,效果会更好。
三、确保青贮料的品质,不喂变质料
青贮开封后,闻到青贮酸香味,颜色呈青绿或黄绿色,质地柔软、湿润,可断定为优质青贮料,即可饲喂。
经过一个驯饲阶段后,肉牛一般都能很快习惯。
劣质的青贮饲料有害畜体健康,易引起消化机能紊乱,腹泻等。
所以,临床上一定要确保确保青贮料的品质,质量不好的青贮坚决不喂。
所以开窖后莫慌着饲喂,要先从气味、颜色、质地上给予综合断定、确定质量好坏再行使用:具体判判断如下:一看颜色,若青贮前的秸秆为绿色,那么贮后颜色呈青绿或黄绿色,近于原色者为优良;呈黄喝或暗棕色者为中等:呈黑色或褐色、墨绿色者为最差。
二闻气味:优质的青贮料具有轻微的酸香味或水果香味,味酸而不刺鼻,似刚切开的鲜面包的味道,给人以舒适之感;若酸味刺鼻,香味极淡,则为中等;苦有令人作呕的、刺鼻的腐臭味或霉味,则表明饲料变质,青贮失败。
有霉味是囚青贮过程中饲料踩压不实所致;有类似猪粪臭味的,说明蛋白质变性分解。
三查质地:良好的青贮饲料在窖里压得很瓷实,但抓到手中又很松散,没有发粘的感觉,质地柔和而略显湿润,茎叶仍保持原状;反之,若手握青贮料有发粘的感觉,严重时茎叶粘成一团好像一块污泥,或质地松散干燥、粗硬,则表明水分过多或过少,都是品质不佳的表现。
经过上述综合判定,质量上乘的青贮饲料才可以放心饲喂肉牛。
四、合理搭配,科学饲喂
青贮饲料虽然是一种优质粗饲料,但必须与精饲料进行合理搭配才能提高利用率。
配比不合理会使牛羊获得的营养不均衡,还会导致代谢障碍,如反刍减少、酸中毒、真胃变位等。
所以,必须将精料、青贮饲料和干草进行充分搅拌,制成“全混合日粮”饲喂肉牛,效果会更好。
青贮饲料或其他粗饲料,每天最好饲喂3次或4次,增加奶牛“倒嚼”的次数。
奶牛、肉牛“倒嚼”时产生并吞咽的唾液,有助于缓冲胃酸,促进氮素循环利用,促进微生物对饲料的消化利用。
应当结合青贮饲料的品质,肉牛的年龄、性别、生理阶段、生长速度等因素,参考饲养标准列出的需要量确定合适的青贮饲喂量。
品质良好的青贮料可以适量多喂,但不能完全替代全部饲料。
一般情况下,青贮饲料干物质可以占粗饲料干物质的1/3~2/3。
成年牛每100公斤体重青贮饲喂量:泌乳牛5公斤~7公斤,育肥牛4公斤~5公斤,种公牛1.5公斤~2公斤。
犊牛可从生后第1个月末开始饲喂青贮料,喂量每天100克~200克/头,并逐步增至5月龄~6月龄每天8公斤~15公斤/头。
根据公司肉牛品种,拟定参考配方如下:
1、生长育肥牛典型饲料配方(300公斤~350公斤)
饲料配方(%DM):玉米青贮48.0、苜蓿干草12.0、玉米20.5、小麦麸2.0、棉籽饼15.5、石粉0.5、碳酸氢钙0.1、预混料1.0、食盐0.4。
营养成分:ME2.59兆卡/公斤、CP12.00%、NDF48.70%、ADF32.51%、Ca0.48%、P0.35%。
2、早期断奶犊牛典型饲料配方
饲料配方(%DM):优质苜蓿草粉颗粒15、干草粉10、玉米青贮15、玉米粉37、豆粕10、糖蜜10、骨粉2、微量元素预混料1。
营养成分:ME3.5兆卡/天、CP16.5%、DF43.2%、ADF34.1%、Ca0.50%、P0.37%。
3、母牛典型饲料配方
饲料配方(%DM):玉米青贮41.85、蒸汽压片玉米37.80、
玉米蛋白粉0.90、菜籽粕5.86、豆粕9.92、糖蜜0.68、碳酸钙0.63、磷酸氢钙0.41、微量元素预混料1.13、豆油0.68。
营养成分(%):CP17.1、NDF32.6、ADF15.4、淀粉34.8、Ca0.58、P0.32。
湖南马氏牧业有限公司“秸秆综合利用养殖
肉牛技术研究”项目组
2016年1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