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洋药物学(全套课件299P)

海洋药物学(全套课件299P)

海洋药物学
第一章 绪论
本章主要内容:
海洋药物和海洋药物学定义

海洋药物学的研究对象
海洋药物研究简史 国内外对海洋药物研究的投入和取得成果 我国海洋药物研究存在的问题 目前海洋药物研究的主要方向 海洋药物学研究内容 海洋药物研究发展趋势






学科发展: • 天然有机化学天然 药物研究领域 人类需求: • 人类面临三大问 题(人口、资源、 环境) • 疾病谱变化 技术进步: • 分离提取、分析 与检测技术 • 生命科学前沿技 术

经30余年的发展,各国研究人员已从不到1%的海洋生物种 群中发现各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 1.5万余种,它们 广泛分布于海洋微生物、海洋植物以及海洋动物中,这些 天然活性成分主要包括抗生素类、萜类、生物碱类、聚醚 类、多糖类、多肽和蛋白质等.

它们在抗肿瘤、抗病毒、抗菌、抗心血管疾病以及抗衰老 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中有一些活性成分,如: Ara-A、Didemnin B、Dolastatin 10和Bryostatin 1等,已
海洋药物学
海洋生物学
化学
药物学
海洋药物学— 一门交叉学科
生物医学中重要的海洋生物
(微生物除外)
海洋生物
海藻 海绵 腔肠动物 软体动物 棘皮动物
种数
30 000
海洋生物
被囊动物
种数
2 000 2 000 5 000 900 4 000
海洋生物
八放珊瑚 海葵
种数
1 000 800~1 000
10 000 海蛇尾纲动物 10 000 75 000 6 000 苔藓虫 纽虫 珊瑚
海洋天然产物研究状况
30,000余种化合物(截至2014年6月)
生物来源 海绵、海鞘、软珊瑚、软体动物、苔藓虫、棘皮动物、海藻、微藻、细菌、 真菌等各类海洋生物(共22门,1,822属,3,018种)
结构类型 萜类、生物碱、大环内酯、皂苷类、甾醇、聚醚类、生物碱、肽类、核苷 类、杂环、酰胺类、喹啉酮类、有机酸类、多糖、蛋白质、脂肪酸

自1945 年从海洋污泥中分离到顶头孢霉菌,从中发现了头 孢菌素,以后发展成系列的头孢类抗生素 。

此后,从海绵中发现了抗白血病和艾氏癌药物阿糖胞苷。
20世 纪60年代初,发现了河豚毒素并确定了其化学结构,

相继完成了河豚毒素的人工合成。1969 年,Spraggins从加
勒比海的柳珊珊 Plexaura homomalla 中分离获得前列腺素 15R-PGA2。
二、海洋药物和海洋药物学的定义
海洋药物( marine drugs ):特指以海洋生物
和海洋微生物为药源,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和技
术研制而成的药物。
现在的海洋药物大多属于天然药物范畴,即直
接从海洋生物中提取的有效成分,也有一些是
海洋生物活性成分经过人工合成或者生物技术
转化而获得。
☺按我国《新药审批办法》海洋药物可以分为三大
海药研发 热潮的背景
需求 可能
• 人类生存环境 的调节器 • 人类持续发展 的资源宝库
海洋
海洋生物资源
海洋环境: 物理、化学、生 物三个过程耦合 的复杂体系
海洋生物资源
生物多样性
生物圈: 海洋占关 键地位
基因多样性
化合物多样性
结构:多样独特,卤素 取代,杂原子 活性:多样显著
已知20万 种海洋生 物
五、国内外对海洋药物研究的投入 和取得成果
20世纪90年代,许多沿海国家都把开发利用海洋作为基本国
海胆和海参 1 400 环节动物 2 000
珊瑚(Coelenterates)
海葵(Actiniaria )
海绵(Sponges)
海藻(Algae)
软体动物(Mollusca)
红树植物(Mangrove Plants)

就海洋药用资源的研究而言,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国
际上兴起了海洋天然产物研究的高潮.
基因库
地球生物: 微藻 海洋80% (10/12 门)
2万化合物, 500个/年新 化合物 成药上市: 头孢霉素 阿糖胞苷 阿糖腺苷 竽螺毒素
中国2000个:
微生物种 类繁多几 乎分布在 所有海洋 生态系中
海洋食物 链的基础
中国上市: 藻酸双酯钠 甘糖酯 河豚毒素 多烯康 烟酸甘露醇
大量研究证明:
类品种:
海洋中药:在中医理论下将海洋药用生物按我国新药审批
要求研制成的中药。
化学药:采用化学的方法,从海洋生物中提取、分离、纯 化得到的生物活性成分作为药物先导化合物,然后经合成 或者半合成方法研制而成的药物。 生物制品:采用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细胞工程和发酵 工程等生物技术从海洋生物和微生物中获得的药物。
本草纲目拾遗》,历经 2000 多年,共收录海洋药物 110 余种,成为我国中医、 中药宝库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近代的《全国中草药汇编》收录了海洋药物166种,《中草药大辞典》亦收录海
洋药物 144 种。
目前,由中国海洋大学管华诗院士主持编纂的《中华海洋本草》收录一千多种
海洋药用资源。
现代海洋药物研究历史
海洋药物学:

应用现代化学和生物学技术从海洋生物中研究和开发新
的药物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应用学科。

是以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学、药物学等为基础,是以海 洋活性物质为主要研究对象,是陆生生物天然产物研究 的拓展和延伸;

是药、药理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遗传学、 生物资源学、 临床医学等众多相关学科。
结构特点 多卤素(氯、溴、碘及氟)取代;多含氧、氮及硫等; 生物活性 靶点: 离子通道、信号转导通路(PKC)、微管蛋白、DNA等 活性:抗肿瘤、抗病毒、抗真菌、镇痛、镇静、抗炎、抗辐射、抗凝、 抗栓、治疗心肌缺血、脑缺血、动脉粥样硬化、动静脉炎
四、海洋药物研究简史
本草记载
《黄帝内经》中就记载有以乌贼骨为丸 , 饮以鲍汁治疗血枯。 从我国最早的药物专著《神农本草经》、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以及清朝的《
海洋确是一个药源宝库,它已经并将继续为人类提供结构新 颖的先导化合物和功能特异的基因,启发人们的新药研发思路。
海洋—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后一块疆土和空间。
1.分子量小于500; 2.氢键给体数目小于5; 3.氢键受体数目小于10; 4.脂水分配系数小于5; 5.可旋转键的数量不超 过10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