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生活环境与健康
象条件使机体处于良好状态,当超过机 体调节范围时会引起机体生理代偿能力 下降甚至出现疾病。
2021/3/16
• 天气
瞬间至十余天的时间内 多种气象要素(温度、 湿度、气压、风速……) 的综合状态称为天气
• 气候
较长时期天气的 总和称为气候
2021/3/16
气象因素包含的主要要素
气象因素
气温
气压
气湿
疾病
多发月份 高发及病情 加重天气
调查地点
急性心血管 疾病 呼吸道感染
2021/3/16
10月至次年 冷空气入侵 ,北京、天水、
4月,高峰 冷气团控制 青岛、武汉、
在11月至1
上海和广州
月
冷空气入侵 ,伊宁、天水、
冬季,尤以 冷气团控制 北京、天津、
12月为最
张家口、青
岛、上海、
番禹和绵阳
二、大气物理因素与健康
2021/3/16
2021/3/16
4
2021/3/16
热层 对流层 地球
逸散层
2021/3/16
平流层
大气层结构
那一层最容易受到 污染?
中间层
臭氧层位于那一层?
(二)大气的化学组成
20.93%
0.93%
0.03%
78.10%
0.01%
氮 氧 氩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
2021/3/16
二、大气物理因素与健康
PM10和 PM2.5
刺激呼吸道
炎症 炎症因子
血管损伤 血栓形成
COPD
③致癌作用 :颗粒物的致癌活性与其多环芳烃含量有关。
2021/3/16
(四) 光化学烟雾
汽车尾气排出的氮氧化物和碳氢 化合物在太阳光紫外线的作用下发生光 化学反应,所形成的一种刺激性很强的 浅蓝色的混合烟雾。
光化学氧化物:O3、PANs和醛类
由地表蒸发至大气的水汽随着气流 传播各处,遇冷凝结成高度分散的 液态和固态的凝结物,并以雨、雪、 雹等,统称为降水。
降水在地面径流和汇集后形成的 水体。
地下水
降水经土壤、地层渗透形 成的水体。
2021/3/16
51
2021/3/16
卫生学特征
降水
水质好,矿物质少;水量无保证,受季节、地域影响较大; 不同地区降水组成不同;易受污染。
A
B
间接
危害
C
D
酸雨 影响小气候
2021/3/16
三、大气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大气中的主 要污染物
SO2 NOx 多环芳烃
2021/3/16
颗粒物 光化学烟雾
二噁英
(一)二氧化硫 (SO2) 1. 理化性质
SO2是一种有刺激性的无色气体,易溶于水 。
2021/3/16
2.污染来源
固定污染源 :70%来自火力 发电厂等的燃煤污染,约 26%来自有色金属冶炼、钢 铁、化工、炼油和硫酸厂等 生产过程,其他来源仅占4% 左右。 小型取暖锅炉和民用煤炉是 地面低空SO2污染的主要来 源。
6000°K
43%到 达地表
2021/3/16
14%被大 气吸收
43%折 回宇宙 空间
1.紫外线 生物学作用
适量
过量
有利作用
有害作用
色素沉着 抗佝偻
作用
病作用
2021/3/16
杀菌作用
其它
红斑作用
其它
色素沉着作用
紫外线 皮肤细胞中黑色素原
氧化酶
300-400nm UV-A
黑色素
1、改变皮肤对光线的吸收能力,可促使汗腺↑,保护 皮肤及深部组织不致受过热损害 2、吸收多种光线,防止紫外线深入穿透组织,减少紫 外线的有害作用
2021/3/16
(三) 颗粒物 1.基本特性: 大气颗粒物(AMP):颗粒状态的物质统称颗粒物, 包括:固体颗粒和液体颗粒。 总悬浮颗粒物(TSP)直径≤100m的颗粒物 可吸入颗粒物(IP,PM10)直径≤10m的颗粒物 细颗粒物(PM2.5)直径≤2.5m的颗粒物, 又称可入肺颗粒物
2021/3/16
(一)太阳辐射 (二)气象因素 (三)空气离子
2021/3/16
二、大气物理因素与健康
(一)太阳辐射 • 包括紫外线、可视线、红外线等。适量
太阳辐射有利于健康,可预防某些疾病 的发生。但过量太阳辐射可引起皮肤灼 伤、日光性皮炎、皮肤癌、眼炎、白内 障等。
2021/3/16
(一)太阳辐射
太阳
表面温 度
2021/3/16
第一节 大气与健康
一、大气的结构与组成 二、大气物理因素与健康 三、大气化学污染与健康
2021/3/16
一、大气的结构与特征
• 按气温的垂直变化特点划分
– 1.对流层 – 2.平流层 – 3.中间层 – 4.热层 – 5.外大气层
• 按大气的电离状态划分
– 1.电离层 – 2.非电离层
轻离子
e-
重离子
2021/3/16
+ 重离子
轻离子:离子吸附周围 空气离子对人体的作用
的中性气体分子。
负离子对机体有益。
重离子:轻离子、灰尘、 调节中枢神经;刺激骨髓
烟雾等结合。
造血;降低血压;改善肺
的换气功能;促进生物氧
化还原过程。
空气离子的卫生评价 • 空气离子数:阴离子数多,清洁度大。 • 重轻离子比值:> 50 ,说明空气污浊。 • 空气离子单极系数:阳离子/阴离子。清洁地区该值低
2.理化性质:
大于5µm的细颗粒,多滞留在上呼吸 道 1µm以下常沉积于肺泡
2021/3/16
3.污染来源
• 天然来源:风沙尘土、火山爆发、森林 火灾
• 人为来源:火力发电、石油化工……
2021/3/16
4.颗粒物的危害: ①呼吸系统 :
颗粒物
肺部
②心血管系统:
通气/换气功能
干扰自主神经 循环系统 血栓
2021/3/16
3.二氧化硫的危害:
• SO2遇水
眼、上呼吸道刺激
刺激上呼吸道平滑肌 末梢神经感受器
慢性鼻炎、COPD等
• SO2与烟尘联合作用 • SO2与B(a)P联合作用
变态反应原 致癌
支气管哮喘
2021/3/16
(二) 氮氧化物(NOX) 1.氮氧化物(NOX)是NO、N2O、NO2
、NO3、N2O3、N2O4、N2O5等含氮气体化 合物的总称。大气污染:主要是NO2和 NO。 1.理化性质:
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致癌、致畸、致突变
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在短期 内急剧增高, 使周围人 群吸入大量污染物 所造 成的危害。如煤烟型烟雾 事件、光化学烟雾事件
急性 中毒
三致作用
直接 危害
慢性 中毒
大气污染物低浓度、 长期、反复作用于
机体造成的危害。如 交警慢性CO中毒
2021/3/16
臭氧空洞 温室效应
NO2是红褐色气体,有刺激性。NO 为无色气体。
2021/3/16
3.氮氧化物的危害: • 呼吸系统:呼吸道刺激症状 • 血液:NOx与Hb结合 亚硝基血红蛋白症
组织缺氧。 • NO2与SO2和O3分别具有相加和协同作用,
造成呼吸道阻力增加以及对感染的抵抗力 降低。 • NO2能促进苯并芘诱发支气管鳞状上皮癌
嗜睡性脑炎 最热月均温>25℃ 孑孓蝇
最低温>10℃
黄热病 疟疾
最冷月均温>15℃ 埃及伊蚊 最热月均温>17℃ 按蚊
年均温>12℃ 年均温>12℃
阿米巴痢疾 最热月均温>25℃ 内阿米巴 对气候不敏感
2021/3/16
23
2021/3/16
气候与健康
(1)气候对健康的影响:心肌梗死 、高血压 、脑卒中 、冠心病 、传染病 、肺炎 、支 气管哮喘 、风湿性关节炎,肌肉痛、断肢痛 、偏头痛等 “天气痛”。 (2)气候适应:遗传和后天获得
杀菌作用
200~275nm UV-C
紫外线
细菌
细胞原浆蛋白质分解 核变性、凝固
2021/3/16
紫外线的其它有利作用
• 增强免疫功能 • 提高组织的氧化过程 • 兴奋交感神经系统
2021/3/16
紫外线的有害作用
红斑作用
275~320nm
紫外线
UV-B
皮肤
表皮细胞破坏 释放组胺和类组胺物
质 刺激神经末梢 通过反射作用引起皮肤
气流
2021/3/16
(二)、气象因素
气象因素与太阳辐射综合作用于机 体,对机体的冷热感觉、体温调节、 心血管功能、神经功能、免疫功能 和新陈代谢功能有调节作用。
2021/3/16
22
2021/3/16
几种疾病及其传媒需要的气候条件
疾病
气候条件
传媒
气候条件
利什曼病 年均温>10℃
白蛉 干燥,年均温>10℃
2021/3/16
24
2021/3/16
• 传染病的发病往往有明显的季节性。肺炎死亡多 见于12月~3月,当高气压急剧下降、冷峰通过时 肺炎的发作或死亡数增加。
• 支气管哮喘的发生与雷雨、台风、气团交替、冷 峰过境、日温差较大有关。
2021/3/16
25
2021/3/16
疾病发作或流行的天气因素
地面水 地下水
2021/3/16
水质和水量受流经地区地质状况、气候、人为活动等 因素的影响较大;水质一般较软,含盐量较少;由于 流经地表,能将大量泥沙及地表污染物冲刷至水中, 故其浑浊度大,细菌含量较高,暴露于大气,水中溶 解氧含量也较高.
水质物理性质良好、细菌数少,硬度大,水量较稳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