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崇明发展生态旅游中存在的问题

崇明发展生态旅游中存在的问题

崇明发展生态旅游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根据《崇明岛域总体规划》所明确的,崇明未来的规划目标定位建成环境优美、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保障健全、城乡融合的现代化综合性生态城市和上海最优美的“海上花园”,成为国际一流的生态保护和生态产业示范区。

2004年8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崇明视察时指出,生态农家乐前途无量。

2005年3月,上海市政府在崇明县召开“推进郊区农业旅游工作会议”,进一步推进上海郊区(崇明)生态旅游业的发展。

目前崇明生态旅游正处于一个较快发展阶段。

本文就崇明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为促进崇明的经济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面对岛域发展的新形势,崇明旅游业如何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加快发展,打造生态旅游品牌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课题。

一、问题的提出(一)生态旅游的含义“生态旅游”这一术语,最早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于1983年首先提出,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其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

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

“生态旅游”是绿色旅游,以保护自然环境和生物的多样性、维持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它强调以一颗平常心尊崇自然的异质性,把自然作为有个性的独立生命来看待。

参加生态旅游的人们在欣赏自然美色的同时,要注意不以个人一己意志强加于自然和其他生命,如见到野兽不要去打扰,更不可去捕捉,学会静观默察、敬天惜物,认真听取周围的天籁之声,并通过摄影、写生、观鸟、自然探究等活动,充分感悟和审美自然。

“生态旅游”不仅是指在旅游过程中欣赏美丽的景色,更强调的是一种行为和思维方式,即保护性的旅游。

不破坏生态、认识生态、保护生态、达到永久和和谐,是一种层次性的渐进行为。

生态旅游促进生态保护,以生态保护促进旅游,准确点说就是有目的地前往自然地区了解环境的文化和自然历史,它不会破坏自然,还会使当地从保护自然资源中得到经济收益。

(二)崇明发展生态旅游的意义1、理论意义生态旅游能够满足人类对生活品质的不断需求。

马斯洛(Maslow,1968;1971)提出的人类需求层级中,最高层次是自我实现 (Self-actualization),以及求知、求美的需求。

无疑的这是真善美的境界。

旅游活动包括在大自然环境中的自然欣赏以及在文化环境中,对人文景观的欣赏。

从这种活动中不仅获得适当的身心运动和锻炼体魄,使身体更加健康;更因为活动中的静态休闲活动以及净化心灵满足人们生理上及心理上的需求,获得的各种感受(feeling),而使他感觉幸福(Sense of well-being),培养人们高尚的情操,自尊的情怀,以及对精神上的追求。

这些都是人类经验(experience)的有益面,强烈的使人获得满足感,强烈的使人感到幸福,使人快乐。

除了这些身心所获得的感受之外,同时也获得知识、记忆、价值、态度、信仰、感动、欲望、情调等内心的成长。

这些感受的获得正是情意教学的目标,也正是德、智、体、美、劳五育并行追求的成果。

再者,旅游资源所提供自然实习是大众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最好教材与教学环境,也是对书本教材的有益补充。

最后,由于从事旅游活动的增加,人们对于生态旅游和环境品质重要性的普遍了解,人类要求清新的空气和纯净的水源,以及减少对旅游资源和环境破坏的诉求。

由此可见,人类的生活需要生态旅游进行调剂,为了满足人们精神上和物质上的需求,人类情愿花钱去获得更好的旅游质量。

总之,不管时代多么进步、工商业多么发达,人类对生态旅游的需求是不可能降低的。

2、实践意义崇明三岛总体规划提出:崇明的发展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三岛功能、产业、人口、基础设施联动,依托科技创新,推行循环经济,发展生态产业,努力建成环境和谐优美、资源集约利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生态岛区。

按照规划要求,未来崇明将建成环境和谐优美、资源集约利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森林花园岛、生态人居岛、休闲度假岛、绿色食品岛、海洋装备岛和科技研创岛。

世界级生态岛的功能定位,决定了旅游业在崇明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的作用。

结合生态岛建设,崇明旅游项目聚焦生态休闲旅游及农业旅游,崇明旅游业将着力建设崇西湿地健康旅游体验区、崇中森林休闲娱乐旅游区、崇东休闲运动会展旅游区、长兴岛工业科普教育旅游区、横沙岛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区等重要区域,努力打造崇明“生态休闲”旅游品牌,高标准开发产品,大力度提升服务,全力推动崇明生态休闲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旅游业具有显著的辐射性和带动性,发展旅游业,不仅可以扩充就业渠道,而且还可以联动发展其他相关产业。

对于崇明而言,发展旅游业还具有推动农业经济的重要意义。

正如副县长杜松全所说,生态旅游将崇明的优质农产品推介出去;优质农产品又将吸引更多游客来到崇明,两者形成的是一个良性互动。

二、崇明生态旅游业发展的现状(一)崇明生态旅游业发展的背景1、资源优势崇明岛水土洁净,空气清新,景色秀丽,风光旖旎,自然环境洁净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相生。

没有喧嚣与污染,只有心灵的宁静与生命的安详;民风淳朴敦厚,充满了理解与宽容的祥和氛围。

这里还有肥沃的土地孕育了一望无际的芦苇荡,一只只螃蟹悠闲地从洞中爬出来觅食;浩翰的长江养育了各种水产,鱼肥蟹壮;纯洁的土地种植出了各种无污染蔬菜、瓜果;东滩候鸟保护区位于崇明岛东部,它由长江里的泥沙不断淤积而成,总面积45万亩,现在还在以每年150米(大约13亩)的速度不断向外延伸。

3万公顷滩涂也是目前世界上为数不多的野生鸟类乐园,春秋两季时这里群鸟飞舞、天鹅游曳,被列保护之列的珍稀候鸟就有130多种,边境鸟类数量达100万左右。

尤其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小天鹅在东滩越冬数量曾达3000至3500只,还有来自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国的过境栖息候鸟总数达二、三百万。

其中有白额雁、绿鹭、中白鹭、黑脸琵鹭、赤腹鹰等一、二类保护鸟类。

岛上有众多的历史名胜和人文景观。

有面向浩瀚江水的瀛洲公园;千姿百态的城桥镇澹园;还有金鏊山、寿安寿,有面积达5400多亩的华东地区最大的人造森林——东平国家森林公园。

有位于崇明岛中北部,全村面积为2.5平方公里的崇明前卫生态村。

中南部文化旅游区;西部绿华水上游乐度假区;东部东海瀛洲大乐园旅游区,并逐步建设成为大上海富有特色的休闲旅游胜地,世人称之为长江中的一颗明珠、上海的香格里拉。

2、区位优势上海在未来发展中,急需具备生态优势,环境良好的发展空间,而崇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突出生态功能,实行综合开发,必将给崇明岛带来极大的发展空间和综合放大效应。

崇明生态岛“森林花园”是立岛基础,将通过大面积植树造林,大规模整治水系、保护湿地,建成高标准的以森林、水系、湿地、田园风光为主体的森林花园岛;“生态居住”功能即通过推进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将崇明基本建成示范性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产业转型、生态文化培育的生态居住岛;“旅游度假”功能是崇明生态岛的产业特色,将通过引进一系列世界级的主题乐园项目,建设大型的公共高尔夫城等户外运动场所,发展森林型度假疗休养基地,培育成以假日休闲、运动娱乐、森林疗养和高档居住为主体的国际性旅游度假区;而“科技研发”功能是崇明生态岛的理想境界,将通过吸引各类主题展览会落户崇明。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

旅游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经济作用逐步增强,旅游业对农村经济的拉动性、社会就业的带动力、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

旅游业是开发崇明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

随着沪崇苏越江通道的通车和中国沿海大通道崇明岛桥地位的确立,崇明将凭借特殊的岛屿格局、近便的理想位置、良好的生态环境、广阔的土地资源四大优势,在上海城市整体布局中发挥后发效应,成为上海21世纪初期选择的战略重点地区之一。

到2020年,将崇明基本建设成为以优美、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保障健全、城乡融合的上海世界级城市的生态岛区和最优美的“海上花园”,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人类生态环境与生态活动示范岛区,同时也是上海连接长江三角洲和沿海大通道的北翼纽带。

(二)崇明生态旅游业发展的过程崇明生态旅游的发展始于东平森林公园。

1993年6月,崇明东平林场被林业部正式命名为“东平国家森林公园”,崇明旅游业从此进入了实质性的启动阶段。

“九五”期间,崇明采取财政拨款、内引外联、企业挖潜等措施,先后组织投入了近两亿元资金,对东平国家森林公园的内外环境、基础配套设施进行全面的建设改造。

其中,按四星级硬件标准建造的宝岛度假村、掩映于绿林之间的22幢森林度假村小木屋和沙滩排球场、跑马场等一批有影响的设施和景点的相继建成,提高了森林公园休闲娱乐和旅游接待的档次。

经过多年的努力,东平国家森林公园已成为崇明旅游发展的龙头。

园内森林繁茂、绿草如茵、湖水澄碧、野趣浓郁。

为了适应都市人休闲度假的需求,东平森林公园不断增加新的景点和节目。

1998年引进了有“岩壁上的芭蕾”之称的攀岩,这是目前华东地区最符合国际比赛标准的两条赛道,当年就成功举办了全国第六届攀岩锦标赛,第二年又举办了上海市首届攀岩、越野挑战赛,大大提高了知名度。

崇明地处我国东部黄金海岸和长江黄金水道交汇处,素有“东海明珠”之称,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为了把这一优势转化为旅游产品的优势,崇明建起了沿江旅游观光带。

这一结合防汛工程建设的百里江堤观光带,大堤为开放式,每隔15米有下堤处让游客亲近江水。

大堤上铺设彩色路面,配上灯光、音乐,安装休闲椅、电话等配套服务设施,堤内建成绿化带,设置标志性雕塑。

从已经先期开放的部分观光带的接待情况来看,这一别具一格的景观增加了崇明旅游的魅力。

人们在这里眺望大海,悠然自得。

除此以外,上世纪末崇明又开发了两项新的旅游项目。

一是东部东滩候鸟保护区的观鸟旅游。

东滩3万公顷滩涂是目前世界上为数不多的野生鸟类集聚栖息地之一。

这里群鸟飞舞,天鹅游弋,珍稀候鸟就有130多种。

近两三年来,每年5月、10月观鸟最佳季节,总有许多游客自发前来观赏。

二是前卫村的“农家游”,让城市居民学农家活、吃农家菜、享农家乐,欣赏田园风光。

进入了21世纪。

按照崇明生态岛的功能定位,积极开发新的旅游景点,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旅游。

2005年新建了崇明西沙湿地生态修复实验基地和世界河口沙洲展示馆,新辟了明珠湖等旅游景点。

利用节庆活动的契机,打造崇明旅游品牌,成功举办了“环岛驾车游”、“森林嘉年华”、“明珠湖杯垂钓赛”、“前卫金秋生态文化节”、“渔家欢乐节”、“农家乐风采摄影展”等主题活动,吸引岛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三)生态旅游业发展取得的成绩经过多年的建设和特别是近几年的努力,旅游业逐渐开始成为全县经济的新的增长点。

主要取得了这样一些成绩:现已初步形成了已东平国家森林公园和前卫生态村、宝岛度假村为中心的中北部旅游区;崇明学宫、寿安寺城区的极其沿江观光工程为主的中南部文化旅游区;以东滩鸟类保护区和瀛东生态村为主的东部休闲旅游文化区;以明珠湖为主体的西部休闲观光旅游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