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内蒙古科技馆新馆及内蒙古演艺中心室外景观设计解析

内蒙古科技馆新馆及内蒙古演艺中心室外景观设计解析

内蒙古科技馆新馆及内蒙古演艺中心室外景观设计解析【摘要】景观设计深深植根于辽阔壮美的草原精神,灵感取自于自然黄沙的流动、蒙古妇女的舞动来营造整个场地的纹理设计,草坡由于部分坡度过大,采用了局部陡坡错台式的处理手法,旱喷与广场铺装高度贴合的手法,采用了螺旋线、同心圆等基本线条元素为母体。

科普墙赋予了整个场地文化、科技与地域的属性和气质。

大台阶的平面形体体现了“迎”的姿态。

景观照明的设计概念在于更加突出建筑的艺术性。

【关键词】草原精神;纹理设计;延续;艺术性
辽阔壮美的草原不仅养育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同时也感染了他们的精神世界,高尚、豪放的种子如草原上那爽朗的风擦过他们的脸颊、衣襟,融入他们的灵魂,一点一滴,在漫漫的历史的长河中,种子渐渐沉浸下来,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就像这片土地上那一望无垠的绿地,生机盎然,从而形成了一种来自草原文化的精神——呼和浩特精神。

激情、梦想、绿色,不仅代表着这片天地中无边的草原景色和人们心中那颗已交融于这美景几千年、变得开阔的心,同时也代表着科技、艺术、生命、自然保持良好互动关系,达到天、地、人和谐之美。

本景观工程位于呼和浩特市东部,深深植根于辽阔壮美的草原精神。

基地在城市主干道二环东路与新华东街、机场路交叉口的西北侧,北有城市支路北垣东街,南与乌兰恰特大剧院和内蒙古博物馆相邻,位置醒目,交通便利。

本工程规划中的建设基地呈矩形,
用地规整,地势平坦。

基地四周城市建设基本完善,用地条件成熟。

景观设计的建筑环境
本次内蒙古科技馆新馆及内蒙古演艺中心的景观园林设计,设计用地内包括两栋建筑——内蒙古科技馆新馆和内蒙古演艺中心。

内蒙古科技馆新馆是内蒙古自治区科教兴国战略、普及科技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公众科学素质的大型科普设施,是“十一五”期间的重点工程。

内蒙古科技馆新馆总建筑面积48300平方米,建筑地下1层,地上6层,总高度50.15米。

内蒙古演艺中心将建成为内蒙古自治区文化艺术活动的重要基地,成为展示经济、社会、艺术发展成就的重要窗口,成为广大艺术工作者创作交流的重要平台,成为城市建设的地标性建筑。

内蒙古演艺中心是集办公、排练、文艺演出、文化事业推广等业务的综合性建筑。

总建筑面积38750平方米,建筑地下1层,地上10层,设计总高度48.50米。

内蒙古科技馆新馆以旭日腾飞为设计理念,取意天空草原之间的科技瑰宝。

柔和洁白的建筑顶面轻盈地覆盖着草坡,似天空的白云、洁白的哈达……草坡上的球幕影院如初升的红日般展示着内蒙古这片热土所蕴含的无限活力和草原人民对科技文明的不懈追求。

建筑入口广场和室外展场以整体而流畅的线条统一在一起,旋转发散于特色旱地喷泉的中心,犹如一名婀娜的舞者在旋转舞姿。

内蒙古科技馆新馆建筑屋面和广场景观好似舞者美丽的裙摆划出的轨
迹,景观中点点圆形的花坛和水池好似民族头饰上靓丽的珠宝。

整体建筑造型如白云飘至、似清泉流淌……展示着根植于本土文化的内蒙古科技文明的活力和升腾。

内蒙古演艺中心的建筑布局和与其相邻的内蒙古科技馆新馆形成了协调和呼应,演艺中心的建筑形体为由南向北再向南逐渐升高的屋面,与科技馆建筑形体走向和城市天际线形成动态的均衡,从而强化了乌兰恰特大剧院、博物馆、内蒙古科技馆新馆等几组建筑的中轴线。

内蒙古演艺中心以漂浮于草坡之上的建筑体量,似白云般覆盖着草原上的艺术瑰宝,流露着内蒙古地方文化孕育之中极具内涵的艺术气质,展示出草原沃土所迸发出的开放向上的热情与能量。

景观设计手法解析
景观绿化设计充分体现开放亲民、健康环保的现代设计理念和以人为本、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人文精神,使得城市景观和用地景区有机融合。

本设计灵感取自于自然黄沙的流动、蒙古妇女的舞动来营造整个场地的纹理设计。

内蒙古科技馆新馆在设计理念上从场地的规模、功能、空间构成出发,表达出时代特征、内蒙古特色、创新发展的理念,是城市空间关系的延伸,又是作为科技文化广场的城市客厅。

在设计元素上,利用室外下沉广场、特色喷泉、立体草坪与大跨度建筑设计的对比突出了整个场地的整体性和设计感。

内蒙古演艺中心的广场则展现出浪漫,柔和的景观特征,主要在入口处设
置韵律曲线广场和草坪、柔美的灯光。

作为建筑主体的延续,该方案以象征内蒙古科技、经济腾飞的视觉力和感染力,成为科技内涵、内蒙古地域特色、现代造型与整体使用相结合的又一佳作。

从空间上主要可分为科技馆新馆南侧入口广场、演艺中心入口广场、儿童乐园入口广场。

科技馆新馆南侧入口广场。

科技馆新馆南侧入口广场为景观设计中面积最大区域,也是景观设计的高潮部分,由室外下沉广场、草坡、科普墙、旱喷广场、室外坡道及台阶、草坪等组成,在设计当中采用了彰显大气、开阔的设计思路。

室外下沉广场结合草坡设计、特色旱地喷泉的采用,体现出独特的设计感。

草坡由于部分坡度过大,设计中采用了局部陡坡错台式的处理手法,一方面提供了种植的成活率,另一方面极大的丰富了草坡的空间形态,打造了生动的立体绿化。

旱喷广场在整个设计中占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整个空间部分的高潮,也是人群乐于聚集的场所。

在设计上,采用了旱地喷泉与广场铺装高度贴合的手法,采用了螺旋线、同心圆等基本线条元素,打造广场空间的同时,为旱喷丰富可变的形态提供了母体。

整个广场四周半围合着高低变化、延续的科普墙,科普墙丰富的文化符号赋予了整个场地文化、科技与地域的属性和气质。

演艺中心入口广场
演艺中心入口广场则展现出浪漫、柔美的景观特征,在建筑入口处设置韵律曲线营造出线性广场、灯光、草坪及树池。

空间因为变化中过渡、延续而让人产生更多的想象和感受,在这块南北长、东西短的场地中,用高度贴合建筑平面的曲线形态,展现了优美的绿化、铺装和景观,营造出一种独特的相互交融、连续流动的特征,增强了内蒙古演艺中心的性格。

空间的开合、高低更替的变化,使人们的活动变得有趣,充满了更多的期待性。

演艺中心的大台阶极大的强调了入口空间,如何处理大台阶与广场的连续性问题呢?设计中采用了平面铺装过渡的手法,将大台阶的平面形态向南广场作了延续,体现了“迎”的姿态,使步入入口空间的人群感受到更多的次序和“心动”。

南、北侧环形干道旁,采用了刻有演艺中心字样的大型天然石作为建筑入口空间的引导。

儿童乐园入口广场
活泼、和谐、有趣是在打造儿童乐园的基本原则,在入口的活动区域禁止车辆日常通行,由于东侧是地下车库入口,所以用高低变化的草坡结合硬质铺装分隔了车流与人流,也使儿童乐园入口广场的主题更为突出,儿童的活动更为安全,避免车流干扰。

由于呼市的寒冷气候特征,设计中在建筑北侧减少了贴近建筑的绿化面积,而以铺装的变化为主,整个场地的弧线在这个广场收尾,扬起的尾翘又预示着新的开始,线条柔和而又平缓,赋予场地温馨的个性。

建筑空间元素和室外景观的巧妙结合延伸了建筑的使用功能,使其成为大众体验地域文化、成为感受内蒙古艺术魅力的城市空间。

主体建筑和室外广场景观统一在动态曲面之中,使建筑具有很
强的艺术感染力和标志性,同时抽象的实现了对内蒙古地域文化的艺术表达。

建筑及其景观犹如徐徐打开的钢琴,舞动的裙摆和其中流动而出的跳跃音符,以及舒缓的草坡映衬着婉转流线的建筑,都给人美好的草原印象,流露着内蒙古人民载歌载舞的浪漫气质。

景观广场铺装设计主要采用了灰色、黑色及橙色的花岗岩石材,通过点、线、面的组合与构成,在色系的对比中,将各种场地联系在一起。

局部点缀得青色卵石,赋予了场地自然、活泼的气息。

夜景照明设计
景观照明的设计概念在于更加突出建筑的艺术性,广场景观的点点灯光和建筑的点点星空寓意的灯光突出了建筑的艺术品格。

装饰金属板面层和弧形玻璃幕墙的不同质感在反射灯光的映照下,虚虚实实。

洁白的金属板外墙光影富于梦幻,玻璃空灵剔透。

旱喷广场融入了丰富的夜景照明设计,多彩led灯光与激光灯的结合,赋予壮观旱喷水形以华丽多变、震撼的外衣,在夜幕中,填补了整个建筑及场地的中心,更赋予了这个城市空间丰富的性格与灵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