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年级6到10的认识教案

一年级6到10的认识教案

一年级6到10的认识教案【篇一: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第五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新知识点6、7的认识和加减法;8、9的认识和加减法;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单元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10各数,会读、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能力目标使学生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讲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促使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教学重点正确书写6、7、8、9、10,掌握数的组成,区别6、7、8、9、10的基数和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

教学关键会用6-10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教学方法观察、讲授教学准备主题图,计算器,直尺,图片等。

课时安排教学建议1、 6、7的认识及加减法。

第一课时 6、7的认识。

教学目标:1、能熟练地数出数量是6、7的物体的个数,会正确地读、写6和7。

掌握7以内各数的顺序和大小。

2、通过认数、数数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接受关系集体、讲卫生等方面的教育。

重点难点:正确书写6、7,掌握数的组成,区别6、7的基数和序数的意义。

教学方法:教具学具:6、7的主题图,尺子,课件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从0数到5,在从5数到0。

二、探究新知1、学习数数和认数。

(1)出示6、7的主题图。

(2)请同学们自由看,自由说。

(3)请同学们带着问题看,带着问题说。

图上有些什么?数一数有多少人,多少张桌子,多少把椅子。

(4)集体交流。

①图上有多少同学?(学生边数,老师边在图下出示6名同学的头像,再数,数一个,下面相对出示一个点子。

一共有6名同学,相对出示6个点子)②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人。

(方法同上,老师和同学一共有7人)③图上的桌子和椅子各是多少?同桌指着一个一个地数。

(5)像这样6个同学,7个人,6张学生课桌,7把椅子,都可以用数6和7来表示。

出示卡片6和7让学生认。

板书;6、7(6)生活中有很多事物的个数可以用6和7来表示,请你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办法摆一摆,找一找,告诉旁边的小朋友,也可以用6根小棒和7根小棒摆出你喜欢的图形,让同桌看看,数数。

(7)学生动手操作,可以用手指表示,可以摆圆片或三角形,可以摆数字卡片??(8)学生汇报。

(6根小棒可以用6表示??)(9)小结;我们身边有许多事物,都可以用6、7来表示,你能说说吗?2、学习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

刚才在数数中我们发现,数5个以后,再数一个就是6个,接着再数一个就是7个。

(1)在计算器上先拔上5颗珠子,数一数,再拨一颗,在数,再拨一颗,再数。

(5颗珠子→拨上一颗 6颗→再拨上一颗 7颗)(2)出现放大的段直尺图(直尺图上指标出0和7,老师手里还有些数字卡片),让同学帮这些数字找到在直尺图上的位置。

其他同学按直尺图上数字的顺序摆出数字卡片。

请第二组的同学读一读。

(0-7)请第三组的同学读一读。

(7-0)同桌互相读一读。

(3)小结6、7的顺序。

(6添上1是7,7在6的后面)(4)学习比较大小。

①启发思维;刚才6添上1是7,那么6和7相比,谁大呢?出示点子图,验证;6﹤7 7﹥6你是怎么知道6小于7的?(数的,6个点子比7的点子少,所以6小于7.想的,因为6再添1是7,7比6多1,所以7比6大??)②5和6比又怎样呢?独立完成5○6,6○5,然后交流。

③请你说出比7小的数。

(0-6都可以)请你说出比5大的数。

(6、7,也可以是别的数)④两人一组,请你当小老师,给对方出一道这样的题。

3、学习6、7的基数和序数的意义。

小金鱼也来和我们一起学习。

(1)老师一读出要求,同桌就互相说出答案,并填空。

(2)同桌之间互相提出问题。

如从左边数第3缸有几条鱼?从右边数第5缸有几条鱼?同桌之间一个提问,一个回答。

4、6、7的书写。

刚才我们认识了哪两个数?(6、7)显示出来。

提问;你看6和7分别像什么?(6像小哨嘟嘟吹,7像镰刀手中拿) 6和7都是一笔写成的,请你看清起笔和收笔的位置。

(老师示范写活)然后描写6、7,最后在练习本上写两遍。

三、练一练1、练习九的第1题。

2、练习九的第2题。

3、练习九的第3题。

先让学生自由地看可爱的大熊猫。

然后弄清“从左数,是从哪边数,把右边的6只熊猫圈起来,是从哪边数起。

”最后老师读题,学生完成。

及时订正检测。

四、思维拓展课堂小结: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第二课时学习数的组成教学目标:1、掌握7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进一步体会序数的含义,学会数的分与合。

学习数的组成。

2、通过认数、数数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接受关系集体、讲卫生等方面的教育重点难点:数的分与合教学过程:教具学具:一、学前准备复习数的组成。

5 □ 443/\/\/\/\/\□ 4 2 3 2 □ 3 □ □2二、探求新知1、教材第41页涂一涂,填一填,仔细观察第一行有几个圆圈?(6个)涂了几个?(5个)这6个圆圈就分成了几和几?(5和1)老师引导学生说出;5和1组成6,同时填6的组成。

6/\5 12、我们在接着往下涂,边涂边说。

3、交流学习,重点指导。

6 6/\/\4 23 34、看到66 你想到了什么( 6 6 )/\/\/\/\ 5 1 42 1 5 2 45、学习7的组成。

先让学生拿出7个小棒,把他们分成两堆,看看有几种分法,边分边说组成,然后集体交流。

板书; 777/\/\/\6 1 52 43提问;看到每一组你还能想到什么?同桌说说,然后对应地在下边板书出来。

7 7 7/\/\/\6 152 431 6 25346、读、记这两个数的组成。

自由读,同桌读,对口令读。

三、练一练1、教材第41页“做一做”第1题。

根据6和7的组成完成此题,学生独立填写,老师巡视,并集体订正。

2、教材第41页“做一做”第2题.老师讲解第1幅图,图中有5个圆圈,5和2组成7,再画2个圆圈就是7 个圆圈。

学生独立完成后面3幅图,老师巡视,并集体订正。

3、练习九的第4题。

根据6和7的组成完成此题,学生独立填写,老师巡视,并集体订正。

四、思维拓展课堂小结: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第三课时6、7的加减法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根据一幅图写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感受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2、掌握得数是6或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篇二:6—10的认识教学设计(青岛版一年级上册)】 6——10的认识教案教学设计(青岛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备课(实验稿)主备人:辅备人:教学内容 6——10的认识课型新授课前准备课件课时 2教材前后联系前置基础:1——5和0的认识,数数。

后续知识:10以上各数的认识,10以内的加减法核心知识点 6——10各数的意义、顺序、组成、写法。

教学目标 1、结合图片正确的数出数量是6——10的各数。

会认、读、写6——10各数和数的组成。

2、培养学生初步地动手操作的能力。

3、结合插图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师提出的核心问题 1、谁能象老师这样提出问题?(跑步的有多少人)2、除了“6个小朋友”,还有什么可以用6表示?请你举例。

3、“6”可以分成几和几???渗透的思想方法一一对应学生主要的训练点 6——10各数的组成、写法。

教学环节一、复习旧知:上节课我们认识了“0”,0表示什么意思?表示0一个也没有;直尺上的0表示起点。

二、情境引入:1、学习观察:课件出示情境图(12页)。

提问:图上有什么?2、学习提问:校园里有这么多小朋友和物品,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举例:跑步的有多少人?学生仿照例子提问。

大树有几棵???三、学习新知1、“6”的认识(1)意义:出示“跑步的有几人?”我们一起数一数:师生共同数(注意顺序)。

(2)用一根小棒代替一个小朋友摆一摆。

(体会一一对应)(3)除了“6个小朋友”,还有什么可以用6表示?请你举例。

(4)“6”可以分成几和几?请你用小棒摆一摆,再和同桌说一说。

(5)“6”的写法。

2、“7”的认识。

方法同上。

3、“8、9、10”的认识。

(同上)4、整体感知“6-10”。

(1)师:怎样在计数器上拔出6个珠子?体会:5个再拔一个就是6个。

(2)师:怎样拔出7个、8个、9个、10个呢?体会6——10各数的顺序。

四、课堂练习:五、课堂小结。

教学效果(教师做自我评价)【篇三: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设计】6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单元教学计划单元教学内容:6-10的认识和加减法(p42――――p83)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主要由“6、7的认识和加减法”、“8、9的认识和加减法”、“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连加和连减”、“加减混合”等内容构成。

这些内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而且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

本单元内容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教学中,可加强操作和观察活动,高度重视学生对实物、模型、图画的深入观察和学具拼摆,引导学生亲身经历观察、操作的活动过程,让他们在活动中建立起6-10的数概念和加减法计算的知识表象,让学生全面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通过多种途径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10各数,会读、会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使学生掌握6-10数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的含义,知道用这些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5、使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

6、使学生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7、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讲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单元教学重点:6―――10的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单元教学难点1、数概念的形成2、6―――10的加减法单元课时安排:1、6、7的认识和加减法 5课时2、8、9的认识和加减法 5课时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 4课时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4课时期中考试及评讲 3课时 5、整理和复习1课时 6、实践活动:数学乐园 1课时 7、训练 2课时计 25课时单元教案设计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2页有关6、7的数数和认数。

教学目的:1、认识6、7,能正确地书写6、7。

2、能用6、7表示生活中的各种物体。

3、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认真观察能力教学重点:1、区别6、7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2、写数字,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在电脑上出示42页认识6和7的主题图,并让学生仔细观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