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PPT

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PPT


(3)疼痛者可遵医嘱给与止痛药物。
(4)局部有破溃、感染时,应报告医生,给 与清创、换药处理。抬高患肢减轻肿胀。
(5)局部未治愈前不可在外渗区域及远心端 进行各种穿刺注射。
5、记录渗漏部位和处理情况,向病人交代注 意事项。
6、严密观察渗漏处皮肤颜色、温度、弹性、 疼痛的程度和变化。
化疗药物外渗的程序
下列情况应考虑外渗
病人主诉注射部位有尖锐的刺痛或烧灼感 注射部位有肿胀 静脉推注时有阻力 滴注过程中滴速突然减慢
临Hale Waihona Puke 表现一期:局部组织炎性反应期,早期局部肿 胀、红斑,持续刺痛。
二期:静脉炎性反应期,渗漏后2-3天,沿 静脉走向条索状肿胀、发红,引起淋巴结 肿大、疼痛,可引起发热。
三期:组织坏死期,浅层组织坏死、溃疡 形成累及皮下肌层甚至深部组织结构受累。
化疗药物外渗的定义
是指化疗药物在输注过程中漏出或者渗 浸到皮下组织中。
引起局部反应的药物分类
发疱性 渗漏后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的药物。 刺激性 渗漏后可引起灼伤或轻度炎症而坏
死的药物。 非发疱性 无明显发疱或刺激作用的药物。
化疗药物外渗的原因
药物因素 血管因素 操作因素 其他因素
立即停止输液—报告主管医生及护士长— 评估外渗情况—局部处理—向病人说明并 交代注意事项—严密观察渗漏处皮肤、温 度、弹性、疼痛的程度和变化—记录—上 报科护士长、护理部。
关于化疗损伤的安全制度
执行医院化疗告知制度 健康指导 加强观察 外渗处理 严格交接班制度 记录和随访
化疗药物外渗防治要点
具备高度的责任心 具备熟练的业务技术 掌握化疗药物的特点 应用过程中细心观察、做到早发现,早处
理,减轻或预防化疗药物外渗的发生。
谢谢聆听
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
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
外科手术 化学药物治疗 放射治疗 粒子植入
化疗常用药物
烷化剂(环磷酰胺、达卡巴嗪) 抗代谢类(5FU、培美曲塞、吉西他滨) 抗生素类(阿霉素、表阿霉素、吡柔比星) 植物类(长春新碱、紫杉醇、多西他赛、
足叶乙苷) 激素类(强的松、地塞米松、甲羟孕酮) 其他类(顺铂、卡铂、奥沙利铂)
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
合理选择血管 提高专业技术 合理使用药物 加强患者配合
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
1.立即停止输液,报告主管医生及护士长。 2.保留针头接注射器回抽皮下、残留针头、血 管内及组织内的漏出药物。 3.评估外渗的面积、药量、局部的颜色、温度、 疼痛的性质。 4.局部继续处理: (1)立即用2%的利多卡因、地塞米松、生 理盐水混合后局部皮下注射封闭。 (2)局部冷敷24h或酒精纱布外敷48-72h, 禁止热敷。冷敷期间严防冻伤,冷敷后取如 意黄金散膏涂于外渗部位,面积大于肿胀面
相关主题